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700點堅守還是逃離?看私募大佬趙軍、邱國鷺的抉擇

  堅守還是逃離?彷徨時分,看看私募大佬們艱難時刻下的經典抉擇

  來源: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

  上半年,有部備受好評的電影《至暗時刻》,影片中英國首相丘吉爾給觀眾留下了印象深刻:他在黎明前的黑暗的掙扎和煩惱,面對個人乃至國家的至暗時刻,怎樣從悲觀、彷徨到果斷、堅決,最後團結人民群起反抗,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丘吉爾在關鍵時刻的選擇令人感到無比的震撼。

  當下的A股市場,我們也正在經歷這樣彷徨的時刻:從2月份到現在,大小盤普跌半年之久;從3500點到2700點上下,上證指數跌了大約20%,大家都在琢磨何時破2638點。

  暗黑之下,去年備受推崇的價值投資者也遭受重創。伴隨熊市而來的,除了恐慌,還有對基金經理的質疑:“投資方法還管用嗎?策略會不會失效了?”

  信還是疑?走還是留?加還是減?這些問題也許在你的腦海中回旋了一百遍。

  A股20多年來,這樣的時刻屢見不鮮,對於當下的人來說,沒有哪一次的痛會比上一次輕。鑒於投資人承壓的現實,我們來翻了翻那些卓越投資人的來時路,淡水泉趙軍、高毅邱國鷺、豐嶺金斌等。

  你想象不到,這些私募大佬們經歷過多少黑暗時刻又遭受過多大的質疑。

  你想象不到,他們在低估時的堅毅、無畏和專注。當他們歷劫歸來,便走上投資的另一種巔峰。

  你想象不到,他們要承受壓力的遠不止是熊市下的虧損,還有牛市中的業績落後。

  身處波動的市場,艱難時刻無處不在,頂尖投資者是如何思考抉擇的?他們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們從不讓別人打亂自己的節奏。

  01

  熊市中的趙軍

  堅定地按照自己的路線前進

  近期,“淡水泉時刻”頻繁被提及。大致意思是,當淡水泉旗下的基金淨值大幅下跌時,往往是加倉買入的好時機。這背後和淡水泉“逆向投資”的策略有關。

  2007年,淡水泉成立,當市場對“逆向投資”還很陌生時,淡水泉就確立了這種投資策略。

  十一年來,憑借長期出色的業績,淡水泉已成為國內標杆私募機構之一,受同行景仰,受客戶青睞。即使有如此地位,每當熊市來臨,它依然經常遭受質疑,因為逆向投資者通常會越跌越買,這種風格讓淡水泉回撤普遍較大。

  縱觀淡水泉十一年來的歷史,其產品淨值不斷創新高,然而,沒有哪一次回撤不受質疑。

  試想,在行情黯淡、投資人信心低迷之際,趙軍又是如何跨越股市寒冬、證明自己的?

  2007年淡水泉成立的時候,正趕上一輪大牛市,隨後大家都知道,它馬上將經歷一輪劇烈的牛熊轉換。當時,大盤從6124點一路狂跌,一直到2008年10月28日,到達那輪熊市的最低點,A股止跌於1664點。基金遭遇大面積虧損,淡水泉也不例外。

  熊市中,毀滅的不僅是財富,還有投資者再次出發的信心。眾人儘管多恐慌,不過,你很少在公開場合看到趙軍表現出焦慮。

  2008年10月上旬,此時距離A股1664的低點大約有半個月時間,趙軍在公開參考活動時,明確指出,泥沙俱下時,有些公司會先於指數見底,從而產生跌出來的投資機會,目前應把握市場先機,發掘質地較好的上市公司尤為重要。

  也就是在2008年,趙軍提出了一個經典的論斷:當大街小巷都在講“現金為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開始投資。但當所有人都想把手中的現金拿出去投資時,也是下一個泡沫到來的時候。

  同樣在2015年的踩踏式行情中,雖然淡水泉躲過了中小板的泡沫,但流動性危機依然影響了它們選定的資產。趙軍罕見地就如何面對市場恐慌的話題,和投資人進行了深入溝通。他說道,“我們認為,要利用恐慌,而不是被恐慌利用,要利用好此次危機,因為它給我們帶來的是機會。”

  可以說,每一次大跌、情緒異常低迷的時候,趙軍都表現地無比堅定。他具備一種能力,那就是按照自己的路線前進,絲毫不左顧右盼。投資過程中,市場的漲跌也很少會改變他的投資思路,這大概就是頂尖投資家與眾不同之處。他們對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例如巴菲特即使是在面對大量批評的時候,也堅持不投身瘋狂的網絡熱潮。

  當市場持續下跌時,只有少數投資人能依靠倉位管理而高位逃頂,而伴隨淡水泉走過熊市、走出沼澤的是基於基本面驅動的逆向投資方法論。淡水泉的收益主要源自優質個股的提前布局,多年來風格未曾漂移過。

  最新的情況

  最新的情況是,隨著中報的落定,淡水泉的持倉又一次無比清晰地呈現出來。二季度,淡水泉逆市加倉了招商輪船艾華集團水晶光電歌爾股份生物股份等,大多數是細分行業龍頭股;減倉標的有浙江醫藥華海藥業等。

  值得注意的是,淡水泉重倉股也是中外“國家隊”爭搶的“蛋糕”。比如,一同與淡水泉位列生物股份前十大流通的股東的包括:中央證金、挪威央行、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加拿大年金。

  當一家私募經歷足夠的起伏,深知周期的輪轉時,它已經具有充足的戰略耐心了。

  02

  2013年質疑聲中的邱國鷺

  研究不是去猜測市場情緒的變化

  今天,高毅在邱國鷺的帶領下,在成立短短四年時間,規模就已經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和老牌私募景林、淡水泉等並駕齊驅,成長速度驚人。幾年下來,高毅以及邱國鷺的優異業績,證明了價值投資者的勝利。

  然而,2013年的他卻廣受質疑,盡顯失意落寞。

  2013年創業板不斷創新高,而優質大盤藍籌股卻停滯不漲。當年,上證綜指全年下跌6.75%,而創業板指數上漲82.73%。因為錯失創業板盛宴受到的質疑,2013也是邱國鷺回到中國投資6年多以來,最難熬的時刻。

  當時,他對藍籌股的堅守,使得南方基金在他的帶領下錯過了2013年精彩的結構性行情,整體業績表現靠後。這是邱國鷺履職投資總監5年來,南方基金業績第一次遭遇滑鐵盧。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年,中郵基金的任澤松以80.38%的收益勇奪公募基金冠軍,十大重倉股九隻創業板一隻中小板,一時名聲大噪。後來故事戲劇性的反轉,大家都知道了。當然,這是後話。

  在當時,對於尋常人來說,這樣的業績或許不會泛起什麽波瀾。可是,發生在邱國鷺身上,那便是不一樣的。

  他可是在由南方基金原總經理高良玉兩顧華爾街請回國的。要知道,在加盟南方基金之前,他可是華爾街精英中的精英:31歲,就已經是60億美元私募基金合夥人,還是60億美元資產管理公司最年輕的合作人,同時擔任公司的執行副總裁;32歲,跨國對衝近創始人,合夥創立對衝基金,33歲獲得大型金融集團提供種子資本和運營支持,擴展投資範圍至多個國家;36歲,國內大型公募基金南方投資總監和投委會主席。

  這樣的履歷讓人驚歎,以致於業績稍有意外,都會引來萬眾矚目。

  2013年創業板的狂歡,對於曾經歷過納斯達克科技股泡沫的邱國鷺來說,更多只是歷史的重複,瘋狂之下多有毀滅。見多了,就見怪不怪了。然而,對於投資人來說,市場的狂熱總讓人覺得“這次不同了”。

  2013年9月,鐵杆價值投資者邱國鷺,發表了一篇名為《實業的眼光》的文章,旗幟鮮明看空當時市場熱捧的電影和手遊行業、唱多市場拋棄的金融地產。

  他寫道:“互聯網金融不是什麽新東西。2003年,比爾蓋茨說,十年後所有的傳統銀行都被網絡銀行替代,我也深信不疑。然而,十年過去了,美國銀行仍然是富國、JP摩根的天下,而我鍾愛的網絡銀行,也在2007年破產了,甚至都沒有熬到金融危機的到來。”

  “大家都喜歡新東西,但是有沒有想過,為什麽幾年前爆炒的風電、光伏、LED、電子書、鋰電池等新興產業千般扶植卻總是爛泥糊不上牆?為什麽銀行地產百般打壓卻總是賺得盆滿缽溢?這是內在的經濟規律、行業格局、供需關係和商業模式決定的,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做投資,要研究的就是這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而不是整天去猜測市場的情緒變化。猜測別人的情緒變化,有時能給我們帶來收益,但那是不能夠持久的。而那些經濟規律、行業特質、商業模式,是客觀存在的,你只要研究透了,它在三五年內是不會有大的變化的,它能為理解這些規律的投資人提供持續的競爭優勢。”

  諷刺的是,文章發表的當天,創業板再創新高。邱國鷺對價值投資的堅守,對自我投資理念的信仰,讓人看起來多少有點“固執”,他也因此被推上輿論的浪尖之上,廣受質疑,遭人嘲弄。

  後來,隨著一股藍籌暴動行情的展開,邱國鷺買的那些低估值股票:3倍多PE的浦發銀行中國建築,短短數月價格飆漲。他的投資理念才被市場正名。如今,高毅資產的成績解釋了一切。

  在邱國鷺的書《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中,他曾寫道:2015年來,我親身經歷過兩次市場對價值投資的廣泛質疑,一次是在1999年納斯達克泡沫的頂峰,另一次是2013年A股的創業板熱潮。雖然兩次相隔了14年,但是其中的相似之處是如此之多,令人不得不感歎人性的亙久不變。雖然科學技術的進步的確是日新月異,但是人性中不變的貪婪和恐懼,總能讓那些認為“這次不同了”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證明只是對歷史的健忘罷了。

  03

  2015年迷茫時刻的金斌

  學習、反思、堅守

  煎熬有時不僅存在於熊市之中,牛市中也會有。

  熊市中,大家普遍都虧錢,不好過也是一起過的。最讓人感到痛苦的,大牛市來了,人家賺翻了,你卻虧錢了或者隻賺了一點。對於基金經理來說,面對這種時刻比面對普跌的熊市更有壓力,因為這會引來投資人對基金經理策略和水準的懷疑。尤其是在私募創業初期,為了證明自己,贏得投資人的信賴,基金經理的壓力會更大。

  相比趙軍、邱國鷺,金斌是新生代私募中優秀的基金經理之一。對於他來說,最難捱的是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彼時初入私募一年,名望尚未形成,他便遭遇了邱國鷺2013年同樣的困境。

  2015年創業板一飛衝天,作為價值投資者,金斌也被人嘲笑過。2015年6月底的時候,他曾寫道:“在這個瘋狂的市場中,如果你過去一年收益率只有100%,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說你是做股票的。許多牛氣衝天的投資經理號稱,‘如果某一個股票沒有10倍太空,我根本都不會考慮去買它’。想一想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年收益率20-30%,實在是太慚愧了,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那段時間,金斌看了很多書,寫了很多文章。豐嶺創業初期,他還經常參加各種行業內聚會,跟同行交流溝通取經。

  翻看2015年上半年的那段時間中,金斌寫的文章,估計當時很多人也會覺得他“固執”,但更多是他深入研究的成果。在當時,這種不被認同和信賴應該才是最難熬的時光。

  2015年5月初,上證指數狂飆到4500點時,金斌發表了《不忘初心》,其中寫道:過高的期望,往往是投資收益最大的敵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們更希望從市場熱點之外尋找投資方向。

  2015年6月初,距離6月12日的最高點5178點僅有幾天時間,金斌又發表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稱延續此前的“基本面驅動的價值投資+制度套利”。

  由此,豐嶺在2015年股市接二連三的大跌中保住了大部分勝利果實。

  金斌很喜歡看歷史故事,在他看來,偉人如何在歷史轉折點思考,這和股票關鍵時刻的抉擇還是挺像的,像《至暗時刻》這樣的電影估計挺適合他口味的。

  最新的看法

  對於當前的市場,金斌最新的看法是:目前中國A股市場平均的估值水準僅相當於印度的一半水準,股票價格已經反應了投資者各種悲觀的預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哪怕經濟形勢不好,但如果我們能夠以比較便宜的價格,把現金換成各行業最優秀公司的股份,這依然是一筆劃算的買賣。而萬一政府在改革開放層面有實質性的的動作,部分放鬆社會管制、降低企業投資經營稅賦,A股市場甚至也很可能會迎來一個全面反轉的大牛市。

  寫在最後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總是驚人的相似。即便是在股市的低迷時刻,也隱隱透露著一絲絲曙光的跡象。逆市中的孤獨者,往往會在熬過某個時刻後,忽然看到朝霞滿天。

  那些長期被市場證明有效的策略和常識,未來延續的概率也會比較高。然而,資本市場的遊戲周而複始,人性卻不曾變過。

  不論是電影《至暗時刻》的丘吉爾,還是投資界的趙軍、邱國鷺等,他們曾經歷各種各樣的艱難時刻,而每次之所以都能化險為夷,在於它們始終圍繞著自己的目標作出判斷,然後耐心地堅守。

  毫無疑問的是,經歷了下跌時的低迷,遭受了不被信賴的非議,承受了常人不能感知的寂寞之後,市場給與了他們絕對超預期的回報。

  國內做投資的人那麽多,脫穎而出的也不過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而他們能成為優秀投資人,總是有原因的。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常福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