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6個月股價翻3倍!細數八菱科技“坐莊之旅”

【財聯社】(研究員 萬千)中國股民熱愛壞消息嗎?從八菱科技的股價走勢來看,確鑿無疑。16個月,3起重大重組,3起股份轉讓,換來4份終止協議。僅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就密集發生4起協議,也是在這期間,八菱科技的股價翻倍,從最低9.4元/股漲到25.3元/股。就算後面協議接連終止也無法阻擋股價的持續攀升,截止今日收盤(4月2日),股價再創新高,直逼30元大關。

來源:Wind、財聯社

從標的公司地域來看,3家江蘇,一家北京,1家廣東。從標的公司類型看,從汽車整車、配件電池、到農藥化肥、股權投資、生物細胞科技不一而足。實在讓人看不透八菱科技在打什麽算盤。

但從結果來看,八菱科技與標的公司的協議2/3都已經作廢,還有1/3或在作廢的路上。而深交所在短期內已經下達了3封問詢函。八菱科技在合規的邊緣不停試探,把投資者和股民玩弄於鼓掌之間。

來源:上市公司公告、財聯社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我們先來理清楚八菱科技的股東結構,從現在的持股結構來看,不管這6起協議是成功還是失敗,目前仍未看到任何股權變化。該收購的沒成功,該轉讓的股份依然握在手裡,楊競忠和其一致行動人,仍持有八菱科技42.15%的股份,是公司的實控人和大股東。

來源:企查查

從第一起重大重組失敗說起

2017年11月,八菱科技擬出資20億元收購標的公司江蘇積泰汽車100%股權(江蘇賽麟部分資產劃轉),主要包括S1超跑、Mycar純電動車的廠房和生產設備等。

但由於此次重組涉及境外資產收購,涉及法律程序複雜,加之近期中美貿易關係緊張,重組在計劃時間內完成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八菱在2018年5月份決定終止此次重組。江蘇積泰截止協議中止尚未發生實際經營,事實上,賽麟汽車是江蘇省引進的重大外商投資項目,體量遠超八菱科技。標的公司江蘇積泰的大股東賽麟借殼上市之夢破滅,重大重組失敗讓雙方的目的都化為泡影。不僅如此,股價也從最高22.29元/股一路跌到9.42元/股的低谷。

讓八菱科技股價再次起飛的契機,來自引進南京紅太陽金控這一戰略投資,雖然這一“合作”在2個月後被證明只是八菱科技的一次“把戲”。

2018年10月17日,八菱科技公告披露,控股股東楊競忠與南京紅太陽金控供應鏈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意向協議》。協議顯示,楊競忠擬將其持有的5600萬股八菱科技股份(佔公司總股份20%)以20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南京紅太陽金控,在現有股價(10.18元)的基礎上溢價96.5%。新引進的戰略投資紅太陽金控,背後是一家主營農藥生產的上市公司,兩者關聯性幾乎為零。

協議簽訂的一個月後,八菱科技收到深圳中小板的關注函,要求八菱說明以下三點: 楊競忠目前質押的23.56%股權轉讓是否受限,高溢價轉讓的邏輯,及紅太陽金控受讓資金來源。

兩個月後,雙方未簽署正式股權轉讓協議,條約作廢,宣告此次引入戰投失敗,楊競忠仍保有其20%上市公司股份。紅太陽金控的到來,將八菱科技的股價從低谷重新拉升至20元/股之上。

新股東4億受讓7.14%股份?都是假象

引進紅太陽金控戰投失敗後,八菱科技股東火速找到又一“防爆倉”妙招。2018年12月6日,八菱科技的兩位股東(均持股超過5%)宣布與自然人顧德逵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20元/股價格,轉讓所持有合計7.14%八菱科技股份。彼時,股價還是16.7元/股,這又是一次溢價受讓。

若交易達成,顧德逵將一舉獲得八菱科技7.14%的股份,成為八菱科技第三大股東,僅次於楊競忠和顧瑜。但結果我們都知道了,近4個月後,這一協議以終止告終。

黃志強和陸暉分別持有八菱科技6.59%和5.49%股份,是除楊競忠夫婦外的第二、第三大股東。兩人於2018年12月6日分別與顧德逵先生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顧德逵先生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黃志強先生持有的公司股份4,66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1.65%)及陸暉先生持有的公司股份1556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5.49%),合計2022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7.14%)。

財聯社發現,1月18日在互動平台上,有投資者曾詢問八菱科技董秘關於陸暉、黃志強股權轉讓是否完成,以及車行天下(惠州)受讓大股東的股份是否完成。對此,董秘回復,均在進行當中。

可惜投資者們注定要失望了。上個周六,八菱科技默默發了一則公告,宣布兩股東終止轉讓股份給自然人顧德逵。今日八菱科技進一步出了公告,宣布陸暉和黃志強將在二級市場上繼續減持合計不超過7.14%(2022萬股)的公司股份,減持期限為6個月。歷時近4個月的轉讓協議以失敗告終。

對此,八菱科技依舊宣稱,黃志強先生、陸暉先生本次擬減持公司股份主要是為了化解股份質押風險,償還債務並解決個人資金需求。

歷史重演 8個月收購案終失敗

八菱科技又一資本運作折戟,這次前後歷時長達8個月。2019年1月20日,八菱科技公告宣布,終止蘇州宇量電池有限公司(下稱“宇量電池”)股權收購意向。

2018年5月17日,八菱科技公布與宇量電池的控股股東上海開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意向書》,擬受讓其持有的宇量電池20%-30%股權,而宇量電池的整體估值為28億-35億元。

八菱科技介紹此次交易背景系“基於對宇量電池良好市場前景的判斷及公司戰略發展需要”,且“收購宇量電池部分股權,有助於加強公司與宇量電池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深度整合”。

值得市場關注的是,宇量電池估值短時期內暴增。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9月西部資源轉讓宇量電池80%股權時公司整體估值僅為6552.33萬元,這意味著不到兩年宇量電池估值增長逾40倍。

關於此次終止收購的原因,八菱科技稱,“自《股權轉讓意向書》簽署後,公司與交易方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公司未對標的公司進行盡職調查,截至目前沒有實質性進展,交易雙方一致同意終止”。

這或許是眾多協議合作中,標的公司發展方向最接近八菱科技主業的了,但收購失敗讓八菱科技逐漸偏轉了方向。

第三次重大重組標的估值“腰斬” 定金變收購款

主業面臨困境,八菱科技把目光瞄向了大健康產業。2018年12月28日,八菱科技披露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北京弘潤天源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弘潤天源”)100%股權,交易價格不超過30億元。

深交所如期發來問詢函要求八菱科技披露資金來源。八菱科技在回復函中稱,首期支付40%(即12億元),尾款視標的公司3年業績承諾達成情況而定,若達成10億的承諾,則根據每年剩餘淨利潤支付剩下的10億元。據回復函披露,收購標的公司的錢將來自三部分:8億元自籌資金、4.8億元更改用途的募集資金和銀行貸款(或基金或可轉債)。

八菱科技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公司就本次收購向王安祥女士支付定金2億元人民幣事項,於2019年3月31日前支付完畢,同時王安祥女士將持有的標的公司10%股權質押給公司。

但事實是,3個月期間,八菱科技僅交付定金2800萬元。

3個月期限已到,雙方卻又簽訂補充協議,由收購100%股權變更為收購51%股權,至此將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2800萬定金也順勢變成收購款項。

八菱科技方稱,估值變化系“標的公司2018年下半年受外部因素的影響,第四季度業績出現下滑,標的公司對未來經營業績的預期保持了適度的謹慎,影響了標的公司的評估值。”

周一(4月1日),八菱科技再次受到中小板問詢函,要求公司補充披露3個月期間內弘潤天源100%股權的估值上限由30億元變更為18億的依據及合理性。

6起協議失敗了4起,還有兩起也難以有好的期待,這都足夠引起投資者們和監管部門的注意。但股價的飛速攀升,表明八菱科技的“坐莊之旅”仍在繼續。

八菱科技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虧最高900萬元,同比大跌240%。而種種跡象暗示,公司本身的業績和未來發展方向或許並不是八菱科技的第一考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