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裝上2000萬首曲庫彈藥庫,豆瓣FM“重生”?

文 | Mia

“吹散紅心歌單上的蒙塵,海量音樂版權喚醒紅心歌單。”豆瓣FM在更新頁面簡介上這樣寫道。“精神家園回歸了,最適合我的還是你,只有你知道我的喜好,沒有一個音樂軟體可以做到這一點。”一位給出五星評價的用戶寫道。重度音樂愛好者們在7月初形成了一次小範圍刷屏,大概只有豆瓣FM,才能承載如此多的情懷和期待。

在一系列豆瓣系產品當中,豆瓣FM的用戶體驗和口碑向來遙遙領先,而作為十年前最早誕生的音樂流媒體平台,以及首家應用個性化推薦算法的音樂流媒體平台,曾經是最有希望的產品,啟發後來者開發“私人FM”和“每日個性推薦”,也曾經錯過了太多機會,因盈利不佳在音樂版權大戰中敗北,原自有曲庫約為50萬首,導致大量用戶轉投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QQ音樂等主流音樂平台。

2018年整個豆瓣音樂業務被VFine Music並購,並成立DNV音樂集團,今年2月,在摯信資本的助推下,豆瓣FM獲得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TME)和摯信資本的戰略投資,宣布將上線新版本。根據騰訊音娛招股書顯示,其國內外合作版權方超過200家,曲庫規模超過2000萬首。這場“版權換股權”彌補短板的交易完成後,豆瓣FM拿到了騰訊音娛大部分曲庫。

6月30日,傳聞中的豆瓣FM6.0如期而至,距離5.0版本發布已經過去一年,上線第3天,衝到了App Store音樂榜單第五名。而這一時間節點,也剛好是網易雲音樂下架事件發酵到最高點的時刻。7月2日,#網易雲音樂被下架#登上微博熱搜,截至發稿前閱讀量破7.4億,音樂流媒體格局發生變化,作為豆瓣FM流媒體事業部負責人崔家揚口中“拿到門票的最後一個流媒體入局者”,“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豆瓣FM能趁勢奪回更多文藝青年的山頭嗎?

豆瓣FM掉頭極簡,雲音樂駛向繁複

“懂回憶,懂音樂,更懂你。”新版豆瓣FM的UI風格發生了較大變化,APP圖標提亮,原先的黑灰色部分變成了白色,以薄荷綠的引導頁面開始,文案拉近和用戶的距離,其他UI變化還包括去分割線、加大標題、專輯封面投影、大面積留白等等。

而產品在互動功能設計上也變化頗大:頂部導航由“兆赫、歌單、紅心、我的”簡化為“兆赫、今天”,5.0版本中頗受詬病的“我的地圖”功能被去掉。兆赫下包括私人兆赫、豆瓣精選、心情場景、語言年代、風格流派等五大電台,保留了“加紅心、扔垃圾桶、暫停/播放、下一首”,去掉了“音量調節、離線播放”等,想要重聽一首歌曲時無法回溯的“一期一會”等文藝細節依然保留,影音書打通的大數據令其個性推薦更為精準,在不斷“調教”和算法優化推薦下最大程度實現歌單的私人定製。

“今天”則是PGC歌單的入口。由音樂編輯團隊精選製作四組不同風格與主題的歌單,每張歌單包含15-20首音樂,可在歌單封面試聽15秒了解大致風格:電子,迷幻,說唱……其他音樂流媒體常見的評論和社區功能被摒棄,甚至弱化搜索功能,隻留下核心的在線聽音樂功能。

“最純粹、輕量與簡潔的音樂流媒體”的極簡主義電台定位從上述細節中得以體現出來。此次新版豆瓣FM仍然沒有上線“點播”功能,而是強化了“探索”功能,強調人為乾預帶來的去同質化,刺破信息繭房。DVN音樂集團CEO唐子禦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豆瓣FM的商業化途徑將主要依靠付費會員和廣告,目前一年內並不急於變現,而是重在擴大用戶基礎。

與此同時,在騰訊音娛上市和盈利的壓力下,網易雲音樂展開了一系列“做加法”的社交探索和商業化探索:早前布局電商和票務,打造雲上音樂節等線下演出品牌,2017年布局短視頻,2018年10月推出獨立APP LOOK直播入局直播,並在雲音樂內置入口。2019年1月,網易雲音樂的2018年聽歌報告中推出了與陌生人匹配聊天功能,此後上線了交友小程序“因樂交友”,並在今年6月開啟交友社區——內測“雲村社區”。部分雲音樂重度用戶對此並不買账,“來這裡就是為了聽音樂的,現在Tab太多太雜了,有的網紅直播也太Low了吧。”

豆瓣FM駛向極簡,雲音樂駛向繁複,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市場擴張邏輯和商業模式、變現速度。前者走向垂直細分市場,而後者走向主流大眾市場。

豆瓣FM目標用戶定位於20-30歲的一二線城市重度音樂愛好者,這批人群大多情感粘度高,付費意願強,為將來的會員收費帶來想象。不過,版權問題將始終是擺在豆瓣FM面前的一大難題。騰訊音娛並沒有把曲庫版權100%授權給豆瓣FM,據多名用戶反映,自己的紅心歌單並沒有全部點亮。

音樂流媒體格局風雲暗湧,Spotify模式外的其他可能?

全球最大音樂流媒體Spotify的2019年Q1財報顯示,Spotify截至第一季度末的月活躍用戶(MAU)數量為2.17億人,同比增長26%,環比增長5%;付費用戶數量為1.00億人,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4%,第一季度總營收為15.11億歐元,同比增長33%;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1.42億歐元,去年同期淨虧損為1.69億歐元。儘管付費用戶比例已逼近50%,但仍然處於持續虧損狀態,且從環比增長率能夠看出已經接近增長天花板,不免令人憂心,業內“音樂流媒體未來盈利該何去何從”之聲不絕於耳。

今年2月6日,Spotify的創始人兼CEO丹尼爾·艾克發表了一篇標題為“音頻優先”的文章,指出Spotify將把轉型音頻作為未來的重要戰略方向,並收購了兩家播客公司Gimlet Media和Anchor。同樣以“聽”切入,音頻已經通過知識付費和有聲書驗證了商業價值,為音樂流媒體拓展了多元化業務空間。音樂流媒體與音頻的融合,或將在全球範圍內成為趨勢之一。

雖然國內音樂流媒體或多或少借鑒了Spotify的產品架構,但Spotify的商業模式是在成熟市場環境下形成的,並不能完全應用於國內。

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國內手機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42億人,主要付費內容為付費會員(33.3%)、付費音樂包(29.4%)、單曲購買(26.4%)、數字專輯(21.9%),付費意願集中在音樂內容,衍生內容仍然比例較低。

回顧2018年,多米音樂宣布停服,百度音樂改名千千音樂,百度戰略投資網易雲音樂,騰訊、網易、阿里音樂三家完成版權互授,後版權時代來臨,隨著TME上市,“一超多強”格局已然形成並將持續一段較長時間。在獨家版權壁壘相對得到消解後,原創音樂成為各大巨頭構建內容壁壘、紛紛發力的方向,騰訊音娛發布“原力計劃”,攜手《明日之子2》《即刻電音》,並與索尼合作打造電音廠牌Liquid State,蝦米音樂推出“尋光計劃”,網易雲音樂推出“石頭計劃”,推出電音品牌放刺,咪咕音樂推出“音為青春·大學音樂超級聯賽”,酷狗音樂推出“校園星夢計劃”。

而2019年的新入局者為音樂流媒體格局帶來了更多的變數。今年2月,據TechCrunch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字節跳動正在和唱片公司合作,開發流媒體音樂服務。當抖音成為新一代的神曲分發渠道,和800多家唱片公司展開合作,字節跳動試圖將業務線拓展到上遊並不令人意外。

今年6月,據網絡曝料,網易雲音樂與蝦米合並被再次提上議程,雖然雙方都對此予以否認,但在行業洗牌完成後,規模更小的平台抱團取暖對抗TME大概率是必然之舉。6月末,整個音頻行業遭遇監管風暴,雲音樂下架,為豆瓣FM等小眾平台蓄力生長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敲響了內容風險警鍾。

TME戰略投資豆瓣FM,對於TME來說,既是補全垂直產品布局,收割長尾市場之舉,同時也瞄準了豆瓣音樂業務的豆瓣音樂人等原創音樂人板塊,以及DNV集團的2B業務。

“讓你和喜歡的音樂不期而遇”,這是豆瓣FM的Slogan。裝上騰訊音娛版權彈藥、發布目前看來口碑較好的6.0版本只是它重回主戰場的第一步,要想憑著精準算法推薦優勢和為用戶稱道的“品味”,彌補失落的這些年,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