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程式的克制與堅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微信小程式步入第二年,已經實現了2億日活躍用戶、100多萬小程式、超過150萬開發者,生態雛形逐漸顯現。然而本該與開發者“你儂我儂”的時候,近來網絡上批評小程式的聲音卻越來越多。對於開發者來說,一直期待微信能夠實現開放朋友圈入口、提供群發模板、與公眾號打通等諸多功能,微信小程式卻節奏緩慢,這與開發者們對小程式的較高預期形成巨大落差。

在實際應用中,儘管用完即走是小程式的理念,但是對於開發者來講,追求的是用戶的留存,講究的是複購率。相比APP,小程式對用戶的留存和複購率更低,於是開發者們拚命地從微信裡薅流量,又拚命地把用戶向App轉移,資本對於小程式也由迷戀轉為清醒。雙方的意願出現背離的情形,唱衰小程式的聲音開始出現。

12月6日,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時,面對開發者的疑問,騰訊公關總監張軍及相關微信小程式負責人不斷強調小程式的價值觀:小程式是用戶主動使用,而不是行銷推動、不是互相導流的平台。“每次外界說小程式熱潮來了、多少投資進入時,我們反而很擔心。我們希望讓趨利的離開,讓服務用戶的留下。只有關心用戶,才能做出有價值的事情,短期可能很難被理解,但一定會有很多人發展起來。”微信小程式團隊這樣表示。

“不是為了重建APP生態”

微信小程式團隊表示,小程式何時開放什麽能力、推出什麽功能,會更多地聽取外界的聲音,了解用戶在什麽場景產生的需求,如果合理的話努力將這個變成通用能力開放出來。

無論是微信小程式團隊的表態還是對於外界需求反饋的表現,看起來或許稍顯冷漠和苛刻,但是騰訊公關總監張軍提到,“沃爾瑪曾經有一條準則:對供應商極其苛刻,就是對用戶最大的友善。這句話套用在小程式上同樣適用,如果我們對開發者的要求更加嚴謹,對用戶更加友善,這個平台才能走得更遠。”

當然,微信小程式這樣的堅持並不代表排斥商業化,畢竟小程式為騰訊廣告業務以及支付業務帶來了全新增長動力。據張軍介紹,騰訊社交平台的廣告刊出率是全球最低的,在資訊流廣告中的刊出率也是全球最低的,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即使是這樣低的刊出率,騰訊社交廣告的營收仍然增長了60%,社交遊戲也大幅增長。這說明,微信的“克制”並沒有影響營收,反而是讓業務變得更加健康。而且微信小程式團隊也為開發者提供了諸多的變現方式,雙方的分歧點在於如何看待小程式。

微信小程式團隊對小程式的期待是:“我們不是為了重建互聯網,不是為了重建APP生態。傳統APP市場的增長主要就是靠買量,但是我們不希望資本玩法出現在小程式上。我們期望開發者專注做一個事情時能自然起來,這是理想狀態,而且我們看到好的小程式確實可以自然增長。”

為了讓一個好的小程式冒出來,微信小程式也在試圖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它們有初始的流量去嘗試和擴散,據透露,接下來微信小程式會發布一個行業助手,讓開發者知道自己開發的小程式有哪些能力,處於這個能力的什麽位置,和好的小程式差距在哪裡,可以解決哪些問題,給用戶帶來什麽幫助等。

此外,微信也一直在打擊黑產、誘導類的小程式,但是為了避免打擊到開發者的信心,盡量在更小的顆粒度上,細化到具體資訊。不過微信小程式團隊也承認有些地方不夠友好,“畢竟還只是兩年時間,確實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我們也在不斷地向外界吸納歸納,優化的過程都是在繼續中。”

“不會過多兼顧公司其他業務團隊”

開發者以及投資人對微信小程式的瘋狂,本質上是因為大家對微信生態寄予了較高期待:這是中國用戶量最大、黏性最高的超級App。騰訊也在不久前實現內部架構重組,發力B端市場,微信小程式團隊認為小程式在產業扮演的角色會是連接線下最好的紐帶和橋梁。

但是面向B端業務時,對於外界所詬病的騰訊內部資源整合的問題,目前來看騰訊並沒有做得很好,比如小程式、企業微信、騰訊企點等這些To B產品仍然分散在騰訊各處,沒能進行良好的整合形成合力。談及這個問題,小程式團隊向記者表示,小程式是開放的,整合一定會有,因為便利了開發者,“前提是不會強製開發者去使用騰訊的什麽,接入的雲也是開放的。我們的出發點永遠都是從便利用戶和開發者的角度出發,但是因為騰訊雲是我們自己的,所以相對來說整合方面我們能夠做的更多,整合的本質是提高開發效率。”

這是小程式團隊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來看內部資源的整合,而且也已經有所嘗試,比如騰訊雲與微信團隊共同推出了“小程式雲開發”解決方案,降低了小程式的進入門檻。但是站在騰訊的角度來講,理想的狀態當然是企業能夠用小程式來連接線上線下,用企業微信作為公司的辦公平台,用騰訊企點進行社會化客戶關係管理,而且最關鍵的是,客戶能夠把自己的業務全部遷移到騰訊雲上去。

經常在財報中被騰訊提及的小程式與騰訊雲的發展密切相關,在介紹騰訊雲增長的原因時,騰訊必定會提到小程式的拉動作用,但是小程式對騰訊雲增長的拉動有多強,騰訊方面並沒有透露相關的資訊。“以京東小程式為例,實際上是把京東上面相關的售賣資訊抓取到小程式的頁面上,相關數據並沒有走在比如數據庫等騰訊的雲基礎設施上。”T客匯創始人趙恆向記者分析到,“如果小程式要做深的話,微信能夠開放多少需要重新估算,因為一旦涉及到微信的很多的底層的話,那它就不可能再開發,因為它必須要跟著整個微信產品的變革而走。”

從目前來看,對於要轉戰B端市場的騰訊來說,小程式連接線上線下的特點,是騰訊觸及各個行業的利器之一。“特別是獲客、行銷方面,小程式還是具備一些優勢,在小程式生態內也誕生了加推、個推等SaaS應用。”趙恆向記者指出。

但是如果只是幫助企業運用小程式幫助企業打通線上,不能與騰訊其他To B業務形成協同,單單靠小程式帶來的支付以及廣告收入的增長,並不能有效的幫助騰訊更好的擁抱產業互聯網。不過這正是“3Q大戰”之後大家所看到的騰訊:不再是什麽賺錢做什麽,克制也成了微信最大的標簽之一。

“原則上,微信所有功能都不會增加微信本身的負擔,這是基本原則。即便是內部,最開始我們做分工的原則,就是說微信相對中立,所以它不會過多兼顧公司其他業務團隊的需求是什麽。”微信小程式團隊說到。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