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晴雯憑什麽位列又副冊之首?你看曹雪芹在她的判詞裡說了什麽

《紅樓夢》裡有這樣一個“囂張跋扈”的丫頭:仗著自己生得比別人好些,見人偷東西就扎別人的手;見人求晉升的機會就罵她“攀高枝”……這還不算,她靠著她的皮囊成功“欺騙”了賈寶玉,使這位多情公子為這隻“狐狸精”寫下數千字誄文……

可是,曹公偏偏把她放在了又副冊之首。有人說,這是薄命司,命越是慘排名越靠前。可難道“淫喪天香樓”的秦可卿是正冊十二釵中命最好的?難道只是遠嫁的探春比淒慘死去的迎春、鳳姐更加不幸?很明顯,眾釵的排名是依據她在曹雪芹心中的重要程度。比如釵黛:最優秀的兩個女子,始終令作者“意難平”,故不得不置二人於雙首平分秋色。

同理,雖說“晴為黛影,襲為釵副”,晴、襲二人並不是並列的。這就意味著晴雯的確有遠勝其他丫鬟之處。

一、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我們常以“風光霽月”形容一個人光明磊落。晴雯是《紅樓夢》裡出了名的透明人:敢說、敢笑、敢怒、敢罵,自己內心想表達什麽就表達什麽,大大咧咧的。

她不像某些人那樣城府深,圓滑老成,雖體貼周到卻有讓人猜不透的心機。就拿跌扇那一回來說吧,寶玉一說她,她就據理力爭,說:“先時連那麽樣的玻璃缸、瑪瑙碗不知弄壞了多少,也沒見個大氣兒,這會子一把扇子就這麽著了。何苦來!”

可見晴雯並不把她和寶玉當做主仆來看待,而是當做朋友。因此這不過是朋友間的拌嘴罷了,如果因為這件事罵她“作”,恐怕有失偏頗了。

另一回就要說倒箱子的“名場面”了。她“豁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捉著底子,朝天往地下盡情一倒”,絲毫不畏懼狗仗人勢的王善保家的。這樣嫉惡如仇的丫鬟,才擔得起曹雪芹給她“勇”的評價。奈何,這樣的性情終是“難逢”。

彩雲,即言晴雯貌美。書裡對晴雯比較經典的一次外貌描寫,也是在抄檢大觀園那一回:王夫人一見她釵鬢松,衫垂帶褪,有春睡捧心之遺風。又有“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的印象。連王熙鳳都說“若論這些丫頭們,共總比起來,都沒晴雯生得好”。

曹雪芹不會隨便給人逆天的顏值——在三春中,無疑探春是相貌最出眾的,而她的才乾也是;在眾小姐中,便是釵黛最傾國傾城。由此可見,曹公更欣賞誰的內在,就會更欣賞誰的顏值。

二、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最是百家爭鳴之處。毀晴雯者認為這是對晴雯不識時務的嘲諷,讚晴雯者認為這是對晴雯孤傲於世俗卻被身份限制的惋惜。

晴雯是有些“不識時務”,因為她的價值觀很獨特,但在古代一定會被認為是三觀不正。如果一個丫鬟從小就在賈府接受身份教育的話,縱使她有鴛鴦抗婚那樣的骨氣,也始終把自己當做奴婢看待。而晴雯不是,她是一個幾乎沒有奴性的丫鬟。

襲人有時會曲意逢迎,她就笑話她“哈巴狗兒”,她就是看不起這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最終她選擇了光彩高傲地活過十六歲,而不是夾緊尾巴奴顏婢膝地活更久。最終,她也沒有淪為“魚眼睛”。

有人勸晴雯學習小紅,既可以彰顯自己的伶俐又可以在職場中輕鬆晉升;有人勸晴雯學習賴嬤嬤,進退有分寸,會審時度勢才能成為“人生贏家”。可這些顯然都不是晴雯想要的。

襲人被寶玉踹吐血了,原文中說她“不覺將素日想著後來爭榮誇耀之心盡皆灰了”,這固然是正常人的心理,也折射出當時丫鬟的主流思想。晴雯呢?且看病補雀金裘那一回:

晴雯道:“說不得,我掙命罷了。”寶玉忙道:“這如何使得!才好了些,如何做得活。”晴雯道:“不用你蠍蠍螫螫的,我自知道。”一面說,一面坐起來……

在晴雯眼裡,生命有時都還沒那麽重要。再看寶玉探晴雯那一回,晴雯自述道:“我已知橫豎不過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並沒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注意“回去”這個詞,晴雯真的是視死如歸。

你可能會覺得:晴雯死前都後悔了,這還不能說明她生前的蠢嗎?這恰恰是曹雪芹的設計高妙之處——古往今來,多少清流之士,不得意之時也會有一絲絲反悔吧?更何況是這個可憐的將死的丫鬟。當筆者讀到“回去”這個詞的時候,已經大為感動了。

很多人說“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就是“沒有作的命,但有作的病”。作為紅樓裡的清淨女兒,豈一個“作”字就把她貶到地下?我為晴雯一大哭。

綜上,“心比天高”指心底高傲、思想超過現實。偏偏“身為下賤”,導致她看不慣社會底層人物的那些心機,不妥協、不世故,走向了悲劇。

三、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

風流靈巧招人怨,完美地體現在了撕扇子的那一回裡:寶玉眼裡,她風流靈巧;麝月眼裡,她招人怨。直爽率真,是她最大的優點,也是她最大的缺點。因為鋒芒太露,她受人毀謗,重病之下被攆出大觀園,不久夭亡。

晴雯是聰明的:她知道王夫人不喜歡自己的性情,故平日裡不出頭。王夫人要審訊她時,她也急中生智,不卑不亢。但晴雯沒有“大智慧”,她從不懂得左右逢源,不屑於老實本分,心比天高、任性的她最終招來了禍患。

然而,抹掉其突出的個性,對於晴雯來說,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死亡了。

讀者喜歡晴雯,是因為她的個性;不喜歡晴雯,也是因為她的個性。有人質疑這樣的個性沒有所謂的價值,故不值得我們那樣讚美她。我想說,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一種個性都是有價值的。

《紅樓夢》何為不朽?就不朽於其超於世俗者。筆者亦身於世俗,聞過一些成人交際的潛規則。筆者知道,八面玲瓏、經營人設者往往比那些率性放達的人更能立足於名利場,或許這是人性在長期內難以改變的。

我們做不到時時任真性而為,必要時不得不諂媚於他人。那些振臂高呼真性情萬歲者,也免不了為各種目的曲意逢迎。

於是乎,像晴雯這樣活得極其透明的人,就彌足珍貴了。晴雯是一個藝術模型,只能活在《紅樓夢》的前七十六回裡。既然這個藝術形象可望不可即,用千百字長文都讚歎不盡,所以觀書者不妨換個角度,便能深深敬畏她了。

四、多情公子空牽念

最後,說說晴雯與寶玉之間的“情”。

晴雯者,情文也。她與寶玉之間的感情,比友情多一點,比愛情少一點。寶玉,他喜歡的女孩子不要太多,可是除了黛玉,和他在思想三觀上走的最近的就是晴雯了。

寶玉離不開襲人,但襲人是懂“大道理”的人,她總勸寶玉走仕途經濟;相比之下,晴雯對寶玉來說倒是一個好玩伴。他們一起離經叛道,一起過理想主義的生活。對於晴雯的種種不好,寶玉也慣著——因為他愛惜身邊一切清淨的女兒,尤其是那一清如水的晴雯。

晴雯對寶玉的情,更是赴湯蹈火。為你拚過命的人,你能不愛?還有那些說晴雯懶的,實際上給寶玉夜裡端茶送水的,都是晴雯。晴雯死前和寶玉交換貼身內衣,更是燃情的訣別。

寶玉實在是太對晴雯念念不忘了,竟信了晴雯死後做了“芙蓉花神”,特別作了一首《芙蓉女兒誄》祭奠她: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不禁使人潸然淚下。

晴雯為什麽能那樣愛寶玉?

其實,晴雯的身世就是可憐的。她從小喪了父母,被賴嬤嬤帶進賈府——十歲以前,她就沒了家,這樣的女孩,無依無靠,只能把別人當做職場的地方當做她的家,仿佛寶玉就是她唯一的親人。她表嫂的髒,使叛逆的她想要迫切地追求“潔”。在怡紅院裡,她容不得別人拿她的“家”不當回事,於是她會去罵心思不在怡紅院一心想跳槽的小紅。

直到晴雯死前,她才醒悟:寶玉不是她唯一的親人,怡紅院也不是她永遠的家,她本來有一個“娘”,當她的家支離破碎以後,她就成了孤女。

最憐晴雯薄命卿,抱屈夭逝也風流。

也許你喜歡她,也許你不喜歡她;也許你覺得她被過譽,也許你覺得她被過黑……這都改變不了晴雯在曹公心目中無可替代的位置。

小時候,我喜歡寶釵,因為她體貼周到,端莊賢淑,安分守時;現在,我喜歡晴雯——集貞、烈、勇於一身的不凡丫鬟——也許是因為青春期的叛逆,也許是因為對這樣命薄的女子多了一分惋惜。總之,筆者覺得,《紅樓夢》不只是一套為人處世的教科書,更是對這些女孩子特質的讚歌與挽歌啊!

作者:槿雁,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