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秋交替,要「秋凍」,5個部位「凍不得」,4類人亦凍不得!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要知道,這「秋凍」也是有「原則」的。


夏秋交替,初秋時節,暑熱未消,氣溫偏高,氣候變化比較平緩。


此時,少穿點衣服,使身體略感涼意,適當「凍一凍」,是有益健康的。

但晚秋時節,寒露之後,不宜再「秋凍」,否則會適得其反。


那麼,夏秋交替,要「秋凍」,有哪些地方不能「凍」呢?


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GIF

夏秋交替,要「秋凍」,5個部位「凍不得」,莫忽視


部位1:脖子


夏秋交替,還處於三伏之中,還有高溫難耐的「秋老虎」,此時,很多人,依然是離不開冷氣機的,但是,切記,脖子不能受涼,更不能直對冷氣機。


一旦脖子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所以,初秋時節,要「秋凍」,也要保護好脖子,切莫使脖子受涼了!



部位2:頭部


秋季頭部不宜受涼,尤其,不宜晨起洗頭,這樣頭部易受風寒。


頭為「諸陽之匯」,若頭部受寒,體內陽氣會散失大部,神經血管供血受影響,引起頭痛,如,女性經期神經性頭痛,便是氣血不足加上受寒所致。


入秋大風時,可戴頂帽子,給頭部「保暖」;洗頭時,用比平時熱一點的水,洗後及時吹乾。


部位3:肩膀

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不宜受涼!


寒氣常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有肩頸疼痛者,在氣象變冷時,更要注意肩部保暖,不要穿露背裝,最好還要圍個披肩睡覺。



部位4:腹部


很多女性,為了漂亮,常常忽略了腹部的保暖。


肚臍比較薄弱,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易受寒邪侵襲,危害健康。

秋季早晚的溫差相對較大,到了夜間氣溫很低,肚臍周圍,如果沒有做好保暖的話,很容易讓寒氣侵襲,這樣直接影響的就是腸胃。


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


所以,秋凍也要做好腹部保暖,睡覺時,用毛巾蓋著腹部或圍上腹圍。


夏秋交替,女性最好少穿露臍裝、低腰褲,做好腹部保暖。


部位5:雙腳


所謂「寒從腳下起」,腳部寒,則全身寒,機體抵抗力下降,病邪便乘虛而入


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而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

腳可以說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本身就皮膚薄,脂肪少,很容易受到寒涼侵襲,所以,足部千萬是不能凍的,還要捂著。

入秋後,應穿長褲和常襪,少穿短褲、短裙。


夏末秋初,要「秋凍」,4類人「凍不得」!


第一類:心腦血管疾病者


心腦血管疾病者,應注意保暖,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服。

溫差大,血管收縮,加重負擔,加上「秋燥」常引起體內缺水,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極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



第二類:慢性胃病者


秋天,是胃病的多發季節,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若不慎著涼,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複發,嚴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併發症。



第三類:呼吸道疾病者


有支氣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者,也不宜「秋凍」。


寒冷,會對人的氣道,產生不良刺激,從而誘發氣管、支氣管或小氣道的痙攣,使得上述疾病複發或加重。



第四類:關節炎者


患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者,常反覆出現腿部脹痛、沉重感,受寒後可使上述癥狀加重,出現關節疼痛,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


因此,關節炎者,從秋季開始,就應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後引起關節疼痛加重。



夏秋交替,防「濕、熱、燥」,喝一杯熱茶


夏秋交替,濕、熱、燥並重,要注意保護身體健康。


立秋後,還有一伏,此時,要警惕「秋老虎」肆孽,要注意「防熱」

立秋之後,盛夏餘熱未消,氣溫仍然很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氣象以濕熱交蒸為特點,要注意防濕氣

秋季的特點,就是「燥」,人體易被秋燥所傷,要注意防秋燥。


此時,可以自己動手,做杯蒲公英五方草茶,可健脾祛濕熱潤燥,排毒,助力身體健康。


播放GIF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苡仁、淡竹葉、五方草、槐花、芡實、綠茶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凈,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苡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凈,炒製成茶,備用;

4、五方草,洗凈曬乾,備用;

5、槐花、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淡竹葉0.2g、五方草0.1g、槐花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蒲公英,擅長祛濕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並且,蒲公英對於濕熱引起的紅腫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且有利尿散結之效,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毒素。

五方草,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作用。


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薏苡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槐花,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


幾者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不僅可以潤燥,還可以健脾祛濕熱排毒素,有助身體健康!



夏秋交替,防上火,多吃「四白」


夏秋交替,氣象高溫、炎熱、乾燥,人們容易上火,此時,多吃點滋陰潤燥的食物,有助於預防上火。


生活中,可以多吃點「四白」,有助於預防改善上火。


蓮藕,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健脾開胃,延年益壽。


白蘿蔔,清熱化痰,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於秋冬健康。

百合,養陰潤肺、潤燥清熱,清心安神。


雪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可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消痰降火,緩解秋燥。



夏秋交替,防暑濕感冒


夏秋交替,晝夜溫差較大,一些抵抗力較差的人,極易感冒,中醫又稱為暑濕感冒


引起感冒的主要原因是貪涼,加上氣象,忽冷忽熱的反覆,極易誘發感冒和複發。


所以,預防感冒,首先不能貪涼,大吃冷飲、洗冷水澡、久吹冷氣機


其次,要注意飲食合理調節,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保證足夠的睡眠休息,增強抵抗力。


最後,預防暑熱感冒,日常可以用芳香性植物,泡水喝,可預防。如,藿香、薄荷、紫蘇葉等。


夏秋交替,做做「吐納健身法」,有助肺部健康


清晨,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緩緩做腹式深呼吸。

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


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反覆30次。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