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畫魂”潘良玉,從青樓歌妓到一代藝術大師

1995年,大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畫魂》在全國公映,引起轟動。著名演員鞏俐用自己爐火純青的演技,將潘良玉淒美傳奇的一生演繹得淋漓盡致,觀後讓人唏噓不已。

潘良玉的一生歷經坎坷,閱盡滄桑。但她靠著自身的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世界著名畫家,藝術造詣登峰造極,為後人敬仰。

(影視中的潘良玉)

一、不幸的童年鑄就她堅韌的性格

潘良玉出生在江蘇桐城,本名陳秀清。剛出生時父親便去世了,八歲時母親也撒手人寰,潘良玉瞬間成了孤兒。

孤苦伶仃的潘良玉只得寄居在舅舅家裡,14歲時被好賭成性的舅舅賣入青樓,墜入風月之所,成為了一名歌妓。

但潘良玉並未就此屈服於命運的安排,多次想方設法逃跑。但一個尚未成年的小姑娘,又怎能敵過那些如狼似虎的青樓保鏢。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抓了回來。

從此以後,潘良玉為了保護自己,就經常不施粉黛,素面迎客,有時還故意將自己裝扮得很醜。加上她並不出眾的外貌,雖身處汙濁之地,尚能“出淤泥而不染”,保得自身周全。

(潘讚化和潘良玉)

二、幸遇貴人,開啟藝術之路

潘良玉被地獄般的歌妓生活煎熬了三年後,遇到了一生的恩人兼愛人——潘讚化。

17歲時,時任海關監督的潘讚化上任蕪湖,當地眾多名流為潘讚化接風洗塵。商會會長讓潘良玉在宴會上獻歌助興,一曲婉轉動聽的《卜算子》余音繞梁,讓眾人紛紛側目,贏得滿堂喝彩。

在場的潘讚化也不禁被潘良玉的氣質和才氣深深吸引。通過商會會長的介紹,潘讚化進一步了解了潘良玉的不幸生世,不免動了惻隱之心,暗下決定,要為這位誤入紅塵之人贖身。

後來,會長要求潘良玉陪同潘讚化遊覽蕪湖風景。在幾天的接觸後,潘讚化發現潘良玉和其它青樓歌妓完全不同,不嬌不媚,溫文爾雅,積極上進。

於是,潘讚化找人疏通關係,斥重金替潘良玉贖身。

在陳獨秀的見證下,兩人喜結良緣。

潘良玉對於這位救自己於火坑的仁義之人心存感激,遂改隨夫姓,更名為潘良玉。

婚後的生活甜蜜而幸福,偶然間,潘讚化發現潘良玉極具繪畫天賦,尤其是潘良玉信手拈來的一幅自畫像,栩栩如生,頗具神韻。潘讚化便一邊教她識文斷字,一邊多方為她物色繪畫老師,在洪野先生的悉心教導下,潘良玉的繪畫技藝大有長進。

1914年,潘良玉考上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如願以償地踏進了真正的藝術殿堂,如饑似渴地吮吸著藝術養分,終於學有所成,人物裸體畫獨樹一幟,引發轟動。

當時的中國,人們的觀念較為保守,潘良玉的裸體畫被看作洪水猛獸,加上她出身歌妓,更讓世人把她的的作品貼上了“傷風敗俗”的標簽,潘讚化夫婦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潘良玉作品)

三、為追求藝術而背井離鄉

1921年,潘良玉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校長瀏海粟的建議下,惜別深愛的丈夫,隻身前往法國,繼續追求自己的藝術人生。在法國的幾年學習中,她不但成為了學術權威瓊斯教授的免費學生,還參加了歐洲州畫展。

幾年後,潘良玉學成歸來,不但受到徐悲鴻的邀請,擔任“中大”的教授,還陸續舉辦了幾次個人畫展。她的藝術造詣蜚聲國內畫壇,被譽為“一代畫魂”。

不過,國人對她出身的偏見並未消除,在一次畫展中,潘良玉的名作《人力壯士》雖然贏得最高讚譽,但卻被人在畫作上貼了一張紙條,上面赫然寫著:“妓女對嫖客的頌歌”。

在家庭生活中,潘良玉也備受大夫人的冷落和嘲笑,她不由得動了再次出國的念頭。她希望在一個純淨的、沒有任何歧視和雜念的地方專心創作。

在得到潘讚化的支持後,潘良玉第二次離開祖國,遠赴重洋。可這次的別離,竟成了她和丈夫以及祖國的永別,在40多年的國外生活中,潘良玉再也沒能踏上祖國的土地,再也沒有見到過自己一生摯愛的丈夫。

(潘良玉自畫像)

四、客死異鄉,魂歸故裡

潘良玉旅居國外期間,國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建立。潘良玉也時時牽掛著國家,牽掛著她的愛人。但由於各種原因,潘良玉回國的願望始終未能成為事實。

潘讚化在1960年患病去世,三年後中法建交,得到訊息的潘良玉肝腸寸斷,淚如雨下。提筆寫下了思念丈夫的詩句:“遐路思難行,異域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1977年,彌留之際的潘良玉摘下胸前的懷表,裡面裝著她和丈夫的照片,囑托身邊的朋友:“我有兩樣東西,一是這個懷表,第二個是我的第一幅自畫像,請你務必帶回祖國,交給讚化的後人。”

潘良玉帶著滿心遺憾,離開了人世。

五、藝術造詣登峰造極,譽滿全球

潘良玉的藝術成就蜚聲海內外,被人讚為“一代畫魂”,數十次在國內外舉辦畫展。巴黎市政府收藏其代表作16幅,多幅名作被國家教育部,東方美術館收藏。旅法期間,巴黎大學破例將多爾利獎頒給了她,並由巴黎市長親自頒發。

直到今天,潘良玉傑出的藝術成就還深深地影響著當代畫壇,人們不但從她的眾多名畫中領略到了她獨特的藝術魅力,還感受著她自強不息,畢生追求藝術夢想的熾熱情懷。

(參考資料:《畫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