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疾病科普】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表現

迄今為止,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發病機制仍不完全清楚,三叉神經REZ段受鄰近血管的搏動性壓迫引起白質纖維脫髓鞘,軸突裸露退變,彼此緊密排列,繼而產生異位的自發性神經衝動並傳導至鄰近神經纖維,最終引起面部疼痛感。既往研究發現,三叉神經痛病人的受累神經根病理學表現包括間質性神經炎、神經纖維脫髓鞘以及神經軸索硬化等。在引起TN的責任血管中,以動脈多見,小腦上動脈是最常見的責任血管,其次為小腦前下動脈、小腦後下動脈、椎基底動脈以及迷路動脈,岩靜脈、橋橫靜脈等,其中靜脈壓迫僅佔TN病因的10%左右。

一般認為,三叉神經痛的診斷應具備下述特徵:

1、性別與年齡:年齡多在40歲以上,以中、老年人為多。女性多於男性,約為3∶2;

2、疼痛部位:右側多於左側,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頜的某一點開始擴散到三叉神經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發病最為常見,第一支者少見。其疼痛範圍絕對不超越面部中線,亦不超過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偶爾有雙側三叉神經痛者,佔3%;

3、疼痛性質:如倒割、針刺、撕裂、燒灼或電擊樣劇烈難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規律: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常無預兆,而疼痛發作一般有規律。每次疼痛發作時間由僅持續數秒到1~2分鐘驟然停止。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間歇期亦長,數分鐘、數小時不等,隨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夜晚疼痛發作減少。間歇期無任何不適;

5、誘發因素:說話、吃飯、洗臉、剃鬚、刷牙以及風吹等均可誘發疼痛發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動謹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臉、刷牙、進食,說話也小心,惟恐引起發作;

6、扳機點:扳機點亦稱「觸發點」,常位於上唇、鼻翼、齒齦、口角、舌、眉等處。輕觸或刺激扳機點可激發疼痛發作;

7、表情和顏面部變化:發作時常突然停止說話、進食等活動,疼痛側面部可呈現痙攣,即「痛性痙攣」,皺眉咬牙、張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顏面以致局部皮膚粗糙、增厚、眉毛脫落、結膜充血、流淚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緊張、焦慮狀態;

8、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體征,少數有面部感覺減退。此類病人應進一步詢問病史,尤其詢問既往是否有高血壓病史,進行全面的神經系統檢查,必要時包括腰穿、顱底和內聽道攝片、顱腦CT、MRI等檢查,以助與繼發性三叉神經痛鑒別。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