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1歲女孩難自控,一遇考試學狗叫不停?醫生:這是心病!

「汪汪,呃,汪汪,呃……」這不是狗狗發出的聲音,而是來自一個帶著面罩的11歲女孩。

近日,苗苗(化名)在父母陪同下,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兒少心理科就診。

經檢查,原來苗苗是遇到了一種精神心理問題——「抽動障礙」。

一年前,在一次考試後,苗苗無意中發出一聲「咯咯」叫聲,被同學聽到,遭到嘲笑。

此後,苗苗的怪叫就愈發不可收拾,只要遇到考試或有人朝她看,她都會發聲,而且從「咯咯」變成了「汪汪」。

家裡人要她控制,可苗苗越控制自己,聲音越大且越頻繁。甚至還出現眼睛不停眨動,臉部肌肉抖動的情況。

今年6月,苗苗無奈休學在家。家裡人用盡各種土辦法,都不見好。

10月6日,抱著試試的想法,苗苗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就診。

在兒少心理科,門診醫生陳曦詳細問診,經過抗O抗原、腦電圖及頭部CT等系統檢查,均未發現問題後,診斷苗苗為「抽動障礙」。

兒少心理科主任馬靜博士介紹,抽動障礙多發生在兒童,與心理、生理等因素都有關係。

心理因素為誘因,腦內神經遞質、遺傳等因素為內在作用機制。

抽動障礙主要表現為不自主地快速、重複的肌肉運動抽動(如眨眼、聳鼻、皺額、做鬼臉,表情誇張不合時宜)和發聲抽動(清理喉嚨、吼叫聲、嗤鼻子、犬叫聲等)等。

抽動障礙的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如抗精神病藥物氟呱啶醇、硫必利等)為主,也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藥物如可樂定等治療,同時,多結合心理治療。

馬靜提醒,抽動障礙患兒容易引起周圍人的關注。

特別是伴有發聲抽動的患兒,易被周圍人不理解或厭惡,進而會給孩子帶來焦慮、煩躁、抑鬱等情緒問題,影響了患兒的社會交往、學習生活。

嚴重者甚至會有輟學、自殺或者自殘行為。

因此,家長若發現孩子有抽動障礙表現,應及時到專業醫療機構治療,同時以寬慰和接納的心態來對待孩子,不要因他們的這些表現而不停指責,以減輕孩子的羞愧感。

(編輯Anne。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陳曦 石榮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