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天犯困總感覺沒精神?醫生告訴你怎麼辦!

「春困秋乏,夏打盹」

一些人白天總感覺沒精神

哈欠連天,甚至昏昏欲睡

但到了晚上

卻怎麼也睡不好

播放GIF

我院神經科主任醫師指出,夏季很多人容易患上「夏困症」,平時會發出「好睏好懶啊」、「腦子暈暈的」之類的感慨。李中提醒:這類人應調整好作息時間,合理調整飲食結構。

在大多數醫院的神經科都可以看到,由於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出現乏力、頭痛、嗜睡等「夏季倦怠症」的病人不在少數。李中分析說,「夏季氣溫升高後,人們的皮膚血管和毛孔擴張,皮膚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應大腦的血量就會相對減少,大腦就會自動進行保護性調整,減低興奮性,人們就可因腦組織的自我抑製而產生困感睡意,所以有些人夏季愛打盹。

另一方面,夏天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耗氧量加大,大腦一時無法調節對氧的依賴性,造成人體機能暫時不能適應環境而感到睏乏疲倦。

另外,由於夏季溫度過高,使人體大量排汗,而隨汗液可排出大量的鉀元素,又因鉀元素得不到及時補充,從而導致人們夏季倦怠疲乏、精神不振。」

保持合理作息、調整飲食

如何改善「夏困」?李中認為,一定要保持合理作息,只有晚上睡眠質量佳,白天才有精神,晚上11點到第二天6點是睡眠「黃金時段」

此外,夏季午睡也尤為重要。建議午飯後半小時開始午休,午休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還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保持理性,減少情緒波動的可能。更為重要的是,不要給自己過重的壓力,讓身體太過勞累。

播放GIF

李中還強調,晚上睡覺應以正確方式開空調降溫。開空調前,要先開窗使房間通風,溫度保持在26攝氏度左右最適宜。不要過度貪涼,像出汗後對著空調吹,絕不可取。

在飲食方面,防止鈣、鉀、鈉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要多吃含鈣食品,如牛奶、魚類、海產品及綠葉蔬菜等;含鉀食物如蕎麥、玉米、蕃薯、香蕉、葡萄等。

犯困時,不妨用雙手按摩頭部的太陽穴、風池穴等穴位,每次按摩數分鐘,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達到緩解疲勞的目的。也可以配合使用風油精、清涼油等塗抹。

適當減重、警惕鼾症

據科學日報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除了缺少睡眠,肥胖症也是規律性睏倦的潛在原因之一。

「肥胖症和增重可以預測誰將出現日間嗜睡癥狀。」我院睡眠呼吸障礙專科張湘民教授如是說。「此外,減重也預測了誰將不再經曆日間嗜睡,這進一步證明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身體體重指數(BMI)與睏倦之間的相關性與睡眠長短無關,這意味著肥胖的人可能會在白天感到睏倦,無論他們晚上睡了多久。

導致肥胖者感到過度疲倦的主要潛在機制很可能是低度慢性炎症。脂肪細胞,尤其是來自腹部脂肪的細胞,會產生名為細胞活素類的免疫化合物,它會導致各種效應,包括增加困意。

肥胖症也與睡眠呼吸暫停有關,後者是指在睡覺時停止呼吸的狀況。睡眠呼吸暫停的一個標誌便是日間嗜睡。這種病多見於體型肥胖、有酗酒等不良習慣的中老年男性。

播放GIF

打鼾是這類患者最典型的癥狀之一,由於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時出現呼吸暫停,導致機體缺氧,身體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復,白天很容易出現乏力、嗜睡的癥狀。出現以上問題,最好觀察有無睡眠呼吸暫停,必要時進行治療。

鍛煉幫助促進血液循環

我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王於領建議:在日常生活裡應該多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現代人大多長期伏案工作,造成全身血液循環不暢以及體溫下降;而腦供血不足,則是造成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裡,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短時間的運動。比如在 5 分鐘的時間裡,可以這樣做:

1、衝刺上下樓梯,當然,膝蓋不好的小夥伴不要輕易嘗試;

2、在走廊上用最大速度快走;

3、跳繩,努力連續不中斷。

如果在辦公室裡,同樣可以利用狹小的空間進行鍛煉,比如:

1、靠牆靜蹲:雙腿盡量併攏,站在離牆大約一步的距離,慢慢下蹲使頭部、背緊貼牆壁,

彎曲 90°,至力竭為止;

2、辦公桌深蹲:站在辦公桌前,兩腿併攏,慢慢下蹲,想像自己正慢慢坐到椅子上;與此同時,手臂慢慢伸直,朝向電腦螢幕,保持 10~15 秒;

3、靠牆俯臥撐:站在靠近牆壁的地方,手臂伸直,手掌垂直撐在牆壁上;

慢慢彎曲手臂,如同做標準俯臥撐一樣,直到面部基本貼近牆面,將手臂伸直,恢復起始狀態;

4、原地衝刺:想像自己在進行衝刺跑,膝蓋盡量抬高,手臂擺動,衝刺 30~60 秒,休息或原地踏步 30 秒,如此循環。

播放GIF

初學者可以從簡單的拉伸動作或者低強度的運動(比如把原地衝刺改成原地慢跑)開始做起,循序漸進。

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除了可以有效增強睡眠質量、緩解疲勞,對於體型的改善以及長期健康的影響,都有很積極的作用。

TIPS

一個小動作 幫您趕走夏困

大家平時都覺得伸懶腰是懶人的專利,其實,適當拉伸身體,做伸懶腰的動作,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健方法。更重要的是,伸懶腰有助於調節血液的再分布。

播放GIF

只要情緒樂觀,早睡早起

飲食有度,多加鍛煉

自然就不會感覺睏倦乏力了

本文指導專家

神經科主任 李中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及八年製醫學生長程導師。中山六院神經科主任、學科帶頭人。香港大學醫學院、瑪麗醫院高訪學者(Honor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中山大學深圳研究院研究員、廣東省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研究組員。在國家重點學科臨床醫教研工作28年,獲廣東省柯麟醫學教育獎、南粵優秀博士獎;2015年入選首屆「羊城好醫生」,2015、2016、2017年連續入選「嶺南名醫錄」名醫,2017、2018年連續兩屆入選胡潤榜「中國好醫生」。

現任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認知睡眠障礙防治與腦健康管理專委會首任主委、健康管理學會運動與體質健康專委會副主委、藥理學會第二屆神經藥理專委會副主委、老年保健協會抗衰老及神經調控專委會副主委、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專委會常委、康復醫學會腦卒中防治與康復專委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腦心同治專委會常委,廣東省醫務社會工作志願服務隊長。國自然、省自然基金及國家衛計委項目評審專家、美國IJMEI雜誌(www.inderscience.com)編委及審稿人。

主攻認知睡眠障礙及相關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天然藥物乾預及乾細胞應用研究。承擔和主要參與國家級、部省級等科教研基金課題16項,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要參與人),專業研究領域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SCI收錄16篇,第一或通訊作者IF>3.0論著6篇),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主編著作3部。

耳鼻咽喉科 張湘民 主任

教授,博士生導師,眼耳鼻咽喉睡眠病區副主任,睡眠呼吸障礙診療專科主任。

學術任職:廣東省政協第九、十屆委員,第十一屆特聘委員,廣州市政府參事。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中國發明協會會員,北美顱底外科學會會員,美國睡眠醫學學會會員,國際睡眠外科協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耳鼻咽喉醫學工程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睡眠醫學分會常委。曾兼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設備科科長,耳鼻咽喉科醫院副院長,廣東省醫學裝備學會副理事長。獲中國及國際PCT專利40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被評為衛生部「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臨床專長:鼾症(睡眠呼吸障礙)診療、耳鼻咽喉顯微及內鏡微創外科手術、鼻-鼻竇及顱底外科手術與修復重建、顱面創傷骨折修復矯整形。鼻咽癌顯微內鏡檢查及早期診斷,咽鼓管功能及聽力障礙的檢查與治療以及耳鼻咽喉疑難病例診治:如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鼻顱底及側顱底(聽神經瘤等)腫瘤、鼻咽喉氣管腫瘤、複雜型腦脊液鼻漏、腦脊液耳鼻漏及腦膜腦膨出等。

創新與特色:自80年代開展兒童及成人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的診斷與治療,有較豐富臨床經驗。著力進行OSAHS臨床及基礎研究,創立十餘項新型的微創手術方法:改良咽側成型術、改良舌根牽拉術和改良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等,對各種鼾症及OSAHS病例療效良好。研究成果已發表國際專業雜誌並參加學術交流,獲得高度評價。手術植入裝置已獲得多項中國及國際專利。2012年7月調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組建我國南方規模較大的睡眠呼吸障礙診療及研究中心,應用當今世界各種先進診療技術及創新專利微創技術治療OSAHS及相關疾病,促進臨床新技術推廣應用,造福廣大OSAHS患者。

王於領

康復醫學科主任 主任物理治療師

學術任職: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康復醫學科 科主任、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康復醫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保健康復專業本科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科學系博士

澳大利亞Curtin大學訪問學者

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康復醫學會物理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康復治療國際化教育物理治療學專家委員會主席

中國物理治療師資質認證考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科康復治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社區康復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常委

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副秘書長、物理治療師分會會長、康復醫學教育分會副會長。

學術專長:從事康復醫學與物理治療臨床工作23年,專長於骨關節疾病、頸肩腰腿痛、運動損傷的康復和物理治療。擅長中西式手法治療和運動乾預療法,運用姿勢控制理論和運動認知行為乾預體系,整合現代主動康復理念,促進疾病的預防與康復。先後被評為「嶺南名醫」 、「全國十佳康復治療師」、「羊城好醫生」 。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項目1項、教育部教學項目2項,主持「985」二期建設「博學工程」教學改革項目等基金15項發表科研論文及教學等論文30餘篇。

參與編寫衛生部《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範》編寫,物理治療篇副組長;《物理治療與作業治療教學指南》副主編;主編《運動治療》,《運動療法》、《手法治療學》,主譯Kinetic Control, Orthopedics Rehabilitation, Manual Therapy等多部專著,是全國本科規劃教材《康復醫學》、《康復功能評定學》、《神經康復學評定方法》的編委,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運動治療技術》主編等。

任《康復學報》、《中國康復醫學雜誌》和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Disabilities編委,是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和BMJ Open等14本SCI雜誌的審稿專家。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李饒堯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布:李冠宏

文/中山六院

圖/銳景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