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之間“兩面下注”,澳大利亞還能賭多久?

最近,澳大利亞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分裂症”又有新表現。

隨著兩年一度的美澳“護身軍刀—2019”聯合軍演拉開帷幕,這次外界將更多注意力聚焦於澳政府可能在此期間正式宣布的一項計劃——在該國北部海岸建造一個新的深水港,使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部署更為便利。澳媒稱,澳政府此舉有意幫助美國遏製中國在本地區的存在。

然而,不久之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剛剛表示不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也不掩飾澳大利亞想要搭乘中國經濟快車的迫切願望。

澳大利亞政府這種既要遏製中國,又要從中國撈取巨大經濟利益的做法,實在不夠厚道。

深度捆綁“美國號”戰車

7月中旬,隨著美澳“護身軍刀—2019”聯合軍演達到高潮,美澳軍事同盟關係迎來新的“甜蜜期”。

作為美澳兩國之間規模最大的雙邊軍事演習,“護身軍刀”旨在增強美澳兩軍協同作戰能力。不過此次,相比軍演本身,澳政府可能在此期間正式宣布在該國格萊德角北部海岸新建深水港一事更加吸引外界關注。

6月底,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援引澳國防部消息稱,新建深水港設施位於澳大利亞北領地首府達爾文市約40公里處,該地之前曾規劃用於建設工業貨運深水港,如今改建計劃供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

根據2011年美澳達成的軍事合作協議,美國將進一步增加在澳大利亞的駐軍人數。據悉,如果在格萊德角的軍港建成後,不僅可容納澳大利亞“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和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還可供2000多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及其裝備定期駐扎。

有分析指出,澳大利亞此舉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美國國防部6月發布的《印太戰略報告》。自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以來,一系列“退群”行動引發澳大利亞有關美國可能減少對澳安全承諾的擔憂。這番向美示好舉動,背後或許就有對美澳軍事同盟走向的不安。

另有澳媒認為,澳大利亞計劃新建深水港,既是與美國密切軍事合作的一部分,也有針對中國之意。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稱,澳美兩國一直在西太平洋擴大軍事存在,以抵製中國在這一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地區加強影響力的各種舉動。

“近年來,澳大利亞一直想要成為一個中等強國,而其海外軍事能力建設是一塊重大短板。強化美澳軍事同盟關係被澳大利亞視作彌補這塊短板的必須選擇。此外,美國提出‘印太戰略’,試圖圍堵中國。澳大利亞作為在南太平洋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一直是美國的拉攏對象。而澳大利亞也出於傳統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戰略習慣,向美國靠攏。第三,澳大利亞在慣性思維作用下,試圖將美國的軍事力量引入南太平洋等相應區域,以此借力,提升自身地緣政治影響力,實現其海洋戰略調整和發展為大洋國家的訴求。”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疆智庫高級研究員王曉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這是澳大利亞近來一番動作的三重因素。

捨不得放下中國的“碗”

“目前,澳大利亞並不具備遏製中國的實力,但其一系列涉及海洋及海上安全的舉措的確有針對中國的意味。”王曉鵬分析指出,澳大利亞一邊強化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一邊又經常在所謂的“印太戰略”框架下質疑和批評中國正常的海上舉措,由此可見澳大利亞和美國強化海洋合作,尤其是海洋安全合作,目的並不單純。

6月,莫裡森選擇南太島國所羅門群島作為其連任之後的首訪之地。雖然對西方媒體有關其此行是應美國要求“阻擋中國在南太平洋影響力外擴”的說法,莫裡森予以否認,但外界分析認為,澳大利亞“升級”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就是要以更多投入、更大存在感和更柔性方式與中國競爭,以維持其在這一地區的傳統影響力。

而讓人覺得“擰巴”的是,澳大利亞在軍事安全領域靠攏美國、針對中國的同時,卻在經貿合作領域緊緊端住中國的“飯碗”,不願放手。莫裡森政府近期一系列表態便將這種想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的糾結心態展露無遺。

在回應出訪所羅門島國一事時,莫裡森曾表示,不希望澳大利亞卷入中美之間的“二元分析”,稱“澳大利亞歡迎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經濟進步”。更早之前,談及中美經貿摩擦,莫裡森將中美分別比作澳大利亞的“客戶”和“朋友”,稱澳大利亞沒有必要在兩國之間選邊站。

“如今看來,莫裡森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雙向性與前幾任政府很相似。”王曉鵬分析稱,這源於每任政府上台後都面臨的兩個基本現狀。“一方面,近年來,特別是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後,與中國保持緊密的經貿往來成為澳大利亞實現自身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深度需求;另一方面,多年來,美國借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的趨同性,一再對澳施加政治影響,拉攏其共同遏製中國。一些西方媒體及澳政客則持續鼓吹‘中國威脅論’,在澳輿論場形成對華不利的不實輿情。”

既想依賴美國尋求“安全感”、謀求自身地區戰略優勢,又摘不掉看待中國的“有色眼鏡”、捨不得中國的市場紅利,澳大利亞想要的很多,卻難盡如其願。

“這種對華政策的雙向性持續下去,會在事實上造成澳大利亞外交政策的‘自我分裂’,最終的損失將由澳大利亞自己來承擔。”王曉鵬說。

對華“分裂症”傷害自己

實際上,澳大利亞政府已經開始嘗到外交政策“分裂”造成的苦果。

澳大利亞外交外貿部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對澳投資額僅為峰值時的1/4。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給出更加直觀的數據——去年,中國企業對澳投資僅為48億澳元,是2017年的一半。報告的作者之一彼得·德萊斯戴爾認為,陷入緊張的澳中政治關係正在損害雙方經貿關係,澳大利亞必須采取更多措施使澳中關係重回正軌。

“如果澳大利亞政府在對華政策上持續存在不確定性,那麽一定會對澳大利亞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目前,澳大利亞的就業、部分產業的具體收入乃至其國內的福利政策等都已受到負面影響。”王曉鵬說。

作為澳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第一大旅遊收入來源國、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中國對澳大利亞經濟繁榮、民眾就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越來越多事實表明,澳大利亞把自己綁上“美國號”戰車,端中國的“碗”卻砸中國的“鍋”,這樣的做法對其自身沒有好處。

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社會與政治科學專業高級講師陳麗霞近日在一篇研究報告中以華為禁令為例分析稱,去年8月,澳大利亞在沒有任何明確證據的情況下,拒絕華為公司參與該國5G網絡建設,中澳關係由此遇冷。然而,在日前舉行的G20大阪峰會期間,美國表示將放鬆對華為的限制行為,這一態度轉變讓一直作為跟隨者的澳大利亞陷入被動。

改善對華關係,而非盲目跟隨美國,這正在成為澳大利亞商界、學界以及民眾日益普遍而強烈的呼聲。澳大利亞礦業委員會負責人塔妮婭·康斯特布爾日前呼籲“重啟”中澳關係。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則措辭嚴厲地指責澳安全機構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失去了理智”。

“未來,澳大利亞現任政府會試圖基於自身利益在對華政策上做出一些具體調整,如在一些領域加大對華經貿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並且尋找緩和對華關係的著力點。”王曉鵬指出,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其實,如何妥善處理對華、對美關係,答案非常簡單。“精準識別澳大利亞自身發展的根本需求,擺脫西方傳統政治思維的束縛,從本國利益出發塑造澳中、澳美雙邊關係,構建更加富有建設性的地區秩序,這才是對澳大利亞長遠發展真正有利的。”(本報記者 嚴 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7月23日 第 10 版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