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訊量巨大!多名政治局委員連續發文談機構改革

資訊量巨大!多名政治局委員連續發文談機構改革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日程已近尾聲。

今天(17日)上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被全國人大批準通過。相信每位認真讀過島上發布的全文版本的島友,都會對方案改革力度之大、涵蓋面之廣、涉及利益格局之深有深刻的印象。

眾所周知,此次機構改革,全稱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統籌的是黨政軍群等方方面面的機構改革。到目前,“政”的方案已經批準公布;黨、軍、群等方面的機構改革,有的在前些年已經開始,有的整體改革方案則還未完整公布。

從3月12日到今天,已經連續有6名政治局委員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每篇6000字左右,談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已刊登文章的6人,分別是丁薛祥(中辦主任)、劉鶴(中財辦主任)、楊曉渡(中紀委副書記)、陳希(中組部部長)、郭聲琨(中央政法委書記)、黃坤明(中宣部部長)。每個人文章的切入點各有不同。

這些文章整齊亮相黨報,無一例外透露出了黨和國家改革的邏輯和方向。

資訊量巨大!多名政治局委員連續發文談機構改革

核心任務

在通讀完幾篇文章的島叔看來,幾名政治局委員的文章都有一條主線:這次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關鍵和核心,是要“堅持和加強黨的長官”。

在政治局委員們的文章裡,可以清楚看出這樣的邏輯。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因為目前的機構職能體系設定,不完全符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不改革不足以解決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也不足以滿足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解決人民關注問題的需求。

但無論怎麽改,歸根結底,需要統領這項改革、改革同時需要達到的目的,是完善和強化黨的長官,使各項事務的治理更加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

在政治局委員的文章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的論述——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長官,是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任務、關鍵所在。”

“堅持黨的全面長官,最根本的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長官。黨中央集中統一長官,是黨的長官的最高原則,是最根本的政治規矩。”

(黃坤明,3月17日5版)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黨長官下的現代化,而不是別的什麽政治力量長官下的現代化。不僅不能動搖黨的長官,而且要有利於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長官。”

(丁薛祥,3月12日)

“堅持把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長官作為首要任務,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長官的制度安排,保證黨長官人民有效治理國家。”(郭聲琨,3月16日)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長官,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根本原則,也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陳希,3月15日)

這個意思很明確,堅持和加強黨的長官必須貫穿整個改革的始終。機構改革要推進,黨的長官是必須的,而機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讓黨的長官通過組織制度的完善更好地貫徹和落實。

資訊量巨大!多名政治局委員連續發文談機構改革

目標

其實,在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就可以看到,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目的就是要建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長官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繫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構、審判機構、檢察機構、人民團體、企事業部門、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長官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這說的很明白了,黨的地位和作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與這個目標相比,目前的機構設定還存在一些問題。丁薛祥的文章裡,有這樣一段非常明確的表述:

“由於一個時期片面理解和執行黨政分開,一些領域黨的長官弱化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黨的機構設定和職能配置還不夠健全有力,保障黨的全面長官、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和體制機制有待完善。”

怎麽解決?丁薛祥表示,除了要靠“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靠“全面從嚴治黨”、靠“同形形色色的否定、削弱、淡化黨的長官的言行作鬥爭”,也要“靠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來完善黨的長官體制機制”。

所以說,這些年中央的改革思路是非常明晰的,有一個明確的問題核心,就是要改變過去黨的長官弱化的現象。一方面從反腐倡廉、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另一方面,要從體制機制上保證黨的長官得到加強而不是削弱。

那麽,怎麽改?

資訊量巨大!多名政治局委員連續發文談機構改革

制度安排

黃坤明的文章,其中有專門一章談到了“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長官的制度安排”。

首先,是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長官體制機制”。眾所周知,十八大以來,先後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長官小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資訊化長官小組等,這些“小組”,都屬於外界在三中全會《決定》中看到的一個名詞:“黨中央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

事實上,60年前,也就是1958年,黨中央就成立了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等長官小組。用毛澤東的話說,“這些小組是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在政治局”。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則進一步明確,這些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長官下開展工作”,“負有對重大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的重要職責”。

哪些工作稱得上“重大工作”?《決定》說得明確:深化改革、依法治國、經濟、農業農村、紀檢監察、組織、宣傳思想文化、國家安全、政法、統戰、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網信、外交、審計等。可以說,方方面面。

確定這一點之後,則需要解決黨的長官怎樣做到“全覆蓋”的問題。中紀委副書記楊曉渡就在署名文章高職門提到,經過改革,我們要達到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其中“系統完備”,就是“重點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覆蓋面問題,確保黨的長官全覆蓋”。

覆蓋面有問題嗎?有的。比如,中紀委前陣子點名批評的“農產品中央批發市場管委會黨委”,就出現了“以班子會代替黨委會,黨委有名無實”、“黨的長官嚴重弱化”的問題,成為北京市對一級黨組織嚴厲問責的典型,蔡奇稱這一案件“教訓極其深刻”、“猶如當頭棒喝”。

因此,黃坤明的文章提到,在國家機構、事業部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企業和其他組織中設立的黨委(黨組),要定期向批準其成立的黨委匯報工作,接受其統一長官——簡言之,就是你們這個黨委(黨組)是哪個黨委批準成立,就歸其長官、向其匯報。

比如,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黨組,都要定期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進行工作匯報,就是一例。改革後,還要加快“在新型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機構”。

更重要的是,要統籌設定黨政機構、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

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前者,針對黨政機構實際運行中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能重複、工作重合”等突出問題,因此提出,“黨的有關機構可以同職能相近、聯繫緊密的其他部門統籌設定,實行合並設立或合署辦公”。監察委和紀委合署辦公就屬此例,實現對公職人員監督全覆蓋;

後者,則是要把目前已經存在的職能部門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比如,黨委職能部門是負責黨委某一方面工作的主管部門,例如組織、宣傳、統戰、政法、機構黨建、教育培訓等,主管某一系統、某一領域,其管理職能相對獨立。經過改革,這些部門要更有力地歸口協調、統籌工作。

資訊量巨大!多名政治局委員連續發文談機構改革

結語

通過機構改革完善黨的長官機制,可以有什麽效果呢?

楊曉渡的文中這樣論述:

“只有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長官體制機制,才能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

只有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長官地位,才能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同級組織中得到貫徹落實;

只有優化黨的部門職責配置,才能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

只有統籌設定黨政機構,防止機構重疊、職能重複、工作重合,才能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在黨的統一長官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有序協同;

只有積極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才能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正像劉鶴所言,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場深度具有“革命性”的改革,涉及多方面權力和利益的調整,要對現有的傳統既得利益進行整合,重塑新的利益格局。改革必定觸動一些部門的利益,也會遇到不小的阻力,但丁薛祥在文中也說了,“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找準方向和重點,該加強的加強,該調整的調整,該完善的完善,該改進的改進,不能有任何含糊和猶豫。”

如何才能讓改革不含糊不猶豫,衝破部門利益的藩籬?高層已經有共識:堅持和加強黨的長官是一把鋒利的開山斧。(文/明日綾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