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多大能聽懂大人講話?蒙特梭利大師教你與嬰兒有效溝通~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2個月大的時候,自己經常發出咕咕、喔、啊、咕嚕的聲音,好像嘗試著發出各種聲音,告訴我什麼事情。但我卻完全不明白他「自言自語」在說什麼?

聽了寶寶的「語言」我們該如何與他交流呢?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寶寶知道的要比他們表達的多得多。這從他們出生前就開始了,寶寶在子宮內就開始聽別人講話了。出生幾分鐘後,便可辨別母親的語言或口音,幫助他們分辨關係親密的家庭成員。

寶寶剛出生時都是用哭來溝通,隨著父母與寶寶溝通越頻繁,寶寶開始以一種更輕鬆的方式交流,他們開始微笑,這是與生俱來的。然後是咯咯笑和大笑,據說,嬰兒一天能笑300多次......

倫敦伯克貝克嬰兒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嬰兒說話前,已經對世界有相當複雜的認識。他們發現嬰兒的技能可能讓我們成年人羞愧。

成人只能分辨組成我們母語的45種聲音,但研究表明6個月的嬰兒可辨識世界上任一語言的150種聲音的區別。

嬰兒生下來就準備學習任意一門語言。學習的過程從形狀而非聲音開始,嬰兒在學習新辭彙時會看口型,並慢慢形成他們自己的口型。

僅一個簡單的詞語就需要70多塊不同肌肉以一種精密的順序工作。當寶寶開始牙牙學語時,就能模仿成人的語氣語調

等到寶寶18個月時,他們開始了生命最大的探索—探索他們自己

一旦他們開始能意識到自己的反應,很快,自我意識發展到最難階段—亂發脾氣,他們覺得世界是圍著他們轉的。

不過爸爸媽媽不用擔心,這個狀況很快會得以改變,因為學會與他人共鳴,是嬰兒一項重要生存技能。

許多研究實證,父母從小多對孩子說話、多跟孩子互動,將有助於塑造孩子人格特質、提升語言表達及學習能力。

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理事長王川華老師分享過她經驗,告訴家長如何和寶寶說話,對寶寶的成長髮展最有幫助。

0~2個月:先說後做,有助於寶寶認知連接

從出生開始,爸爸媽媽一定要不斷地跟寶寶說話,累積寶寶對聲音、對外在世界的認識,如此一來,他才能夠慢慢地去吸收父母的語言,可以記住特定語言配上特定動作時,產生的意義是什麼,長期下來,就變成他的生活經驗,日後他會不斷的在日常中去應用這些經驗,並透過經驗來解決問題。

這其中,說的內容也相當重要,這裡通常會建議父母,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說適合寶寶吸收的語言。

比如,在0到2個月的階段,父母可以多用溫暖的語調來和寶寶說話,建立寶寶對語言的熟悉感,你可以輕聲對寶寶說:【芽芽,現在我們要來喝奶哦~】,並盡量少說:【不要、不行、不可以】等等話語。

但是爸爸媽媽要謹記,一定要先說後做,如此一來,寶寶才可以連接聲音與動作。

因為寶寶從剛出生的那一刻起,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離開媽媽的子宮,他還是一個全然自我、不知有他者的狀態,因此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在做任何照顧寶寶動作之前,都需要加上語言,用聲音來讓寶寶知道自己與世界的連接,不然,會對寶寶造成驚嚇,不理解突然發生了什麼事。

父母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長期對著寶寶說話,寶寶在聽見某些話時,便能慢慢自主產生動作。

舉例來說,當寶寶聽見要抱他喝奶時,他的肩膀會有點抬起來,他開始有了意識與知覺,知道自己要發生什麼事了。

不僅如此,語言也能讓寶寶認識他周遭的環境,所以他的世界會愈來愈大,能慢慢理解別人在跟他說什麼。

但芽芽媽這裡要強調一點,在陪伴寶寶的過程中,請盡量少用手機,除了螢幕容易對寶寶視覺產生刺激外,也會讓寶寶誤以為滑手機是需要的語言之一。寶寶這時候只會吸收,而不會判斷,所以父母一定要專註在互動的情境中,不要讓手機干擾整個過程哦~

手機統統沒收!

3~6個月:創造環境,自由探索,認識世界

到寶寶3個月到6個月大之後,可以開始慢慢轉成比較精確性的語言,並且準備好一個四周都可以讓寶寶東西的環境,每當他抓到一個物品,就可以告訴寶寶這個物品的名稱、特質、顏色等等。

這階段的寶寶,也會開始想要東西,所以父母盡量準備一個能咬、能吃的環境,對寶寶來說,那是他在認識世界的必要過程之一,父母要做的,便是準備好環境,並在過程中對應給予語言,幫助孩子連接聲音和圖象間的聯繫。

舉例來說你可以準備動物或花朵的卡片、家人的照片,在寶寶抓玩的過程中,告訴他那是什麼,這便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

而父母在過程中只要記得,在陪伴寶寶的那段時間裡,不要預期寶寶能照你希望的方式,乖乖坐著聽你說,而是要全程以他為主,陪他去探索環境,按寶寶的節奏,一步步去認識世界

溝通方法

用你的聲音和寶寶互動

有些寶寶節奏感強,只要重複聽幾次,他們就能掌握一些複雜的節奏,如「嘣-吧-吧-嘣嘣」。而有些寶寶聽到如此複雜的節奏,就一頭霧水,不知所以了。但如果給他們聽簡單的只有兩三拍的節奏,如「吧吧…吧吧……吧吧」,他們就會有所反應。

針對寶寶解讀聲音類型的能力,你可以定製適合他的節奏遊戲。你會發現,就算他現在隻對簡單的聲音類型感興趣,漸漸地,他也將學會辨識更加複雜的聲音類型。

只要你察覺到他有反應,或憑直覺意識到,他能跟隨甚至預測到你說話的節奏,你就能確定這是目前最適合他的方式。

用你的動作和他互動

當然,你也可以與他的運動系統來點互動。動動他的小手小腳,看他會怎樣。他是不是會變得活躍起來,並重新注意你?

在你們玩「撓癢癢」遊戲時,他會去看自己的腳還是你的手?你撫弄他的小腳時,他會不會興奮得勾起腳趾頭?你可以嘗試不同的觸碰方式,看你的寶寶是喜歡輕輕撫摸、拍拍小肚肚,還是揉揉背。

讀懂寶寶的哭聲

當寶寶兩個月大時,他聽到你走過來的腳步聲就會停止哭泣。如果是這樣,表明他已經知道他的哭聲能讓父母趕快出現。在這個階段的成長中,你會發現寶寶的哭聲會變換不同的音色。他的肺逐漸成熟,嘴和唇部的肌肉也在發育,他的舌頭還能改變形狀來發出不同的聲音。

你很快就能分辨出他所表達的不同程度的快樂或傷心。真正因飢餓和疼痛而起的哭聲會比較強烈,而鬧覺的哭聲聽起來哼哼唧的。

這之後父母多半能學會分辨,什麼時候寶寶哭是想得到即時的安慰,什麼時候他只是受到挫折發發牢騷而已。

同時,寶寶對於你的回應也變得更敏感。溫柔安慰的語氣能使他得到安撫,而急切憤怒的聲音會把他嚇一跳,頓時緊張起來。(有趣的是對於一些非人類的聲音,比如雷嗎聲、警報聲,就算聲音很響,寶寶也可能無動於衷。)

你要時時記得,寶寶的哭聲是他唯一的溝通手段。他哭泣,是想告訴你有什麼使他難受,而不是在批評你照顧他的方式。從你對他的哭聲和眼淚的回應中,他學習到當他感到不快時只要一哭你就會出現,幫助他平靜。

你會漸漸成為寶寶的避風港。你安慰他、鼓勵他,把他的注意力轉向外面的世界,其實你也是在教他如何使自己的內在世界恢復平靜。

用寶寶自己的方式互動

時機就是一切。寶寶與你的互動,會形成他自己特定的規律。某個時刻他會高興地對你咧嘴大笑,扭動身體,但一會兒又失去了興趣。或者他會吮吸拳頭,發發獃,然後重新回來與你做30秒的激情互動。寶寶的這些行為像波浪一樣時起時落,並不會保持很久。

在這親密之舞中,你要跟隨寶寶的步伐。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探索,現在你要做的是幫助他延長互動的時間。

留意什麼遊戲是他特別喜歡的,玩出些新鮮花樣來,保持他的注意力。你將從他臉上看到急切期待的表情,那是一個月前所沒有的。如果他最喜歡「捉迷藏」遊戲你可以嘗試一些變化,記住別把你的寶寶累壞了。如果他想休息,就隨他的意吧。

如果一天中有某段時間,甚至一整天,你都不在寶寶身邊,他是否會對你冷淡甚至疏遠?他是需要你全情投入一小時,來贏回他的心?還是你幾分鐘的全神貫注,就能使他恢復活力和積極的回應?如果寶寶對你表現出冷淡或不感興趣,就要盡量多花時間與他在一起,或有意識地為你們的互動熱熱身。

芽芽媽寫在最後:

就算你的努力隻換來一些短暫的熱情,也不要灰心。只要有耐心,你多吸引寶寶一秒鐘,日後漸漸也會變成更長時間的親密互動。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