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這事背後有這麽多講究

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這事背後有這麽多講究

當幾個月的嬰兒發出“mama”“baba”聲,“寶寶會叫媽媽啦!”“寶寶會叫爸爸了!”,為人父母的興奮喜悅足以衝淡所有的辛勞。這不,段子手父母們早就在我的悟空問答評論區炸開了鍋,對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爸爸,這是我見過的最趣味的段子,先為大家呈上:

說法1我兒子就是先叫爸爸,結果把我累慘,三更半夜,兒子醒了喝水,泡奶粉都是我,老婆說,兒子叫你,沒叫我,我不管,下次生女兒一定要她先叫媽,不然吃虧了,大冬天的冷啊????

說法2我兒子開口第一句也是叫爸爸,然並卵?泡奶洗澡換尿布還不是都是我一個人弄,叫爸爸有屁用,爸爸啥都不管,果然是“父愛如山”,像山一樣不動。

說法3我們這講的是先叫爸爸二胎生就是男孩先叫媽媽的生女孩,我是蠻準的,兒子先叫的我,二胎確實是男孩,

說法4寶寶不到一歲成天喊爸爸,拿手機就放在耳邊給爸爸打電話,現在一周四個月,天天喊媽媽 見誰都是媽媽,見小朋友比他大的小的男的女的都喊姐姐,什麽時候能教會說話

說法5我兒子先學會叫姨,然後叫爺爺。最近學會叫爸爸媽媽,天天嘟囔叫爸爸,餓了要吃奶就叫媽媽。這麽小的孩子就在秀智商嗎?

說法6我教女兒先喊爸爸,給她爸爸高興的,天天忙這忙那,我可以休息,過了一段,她爸爸就開始教她喊媽媽,現在女兒一起床就喊媽媽媽媽,然後親親,她爸就說後悔教她啦

說法N:……

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這事背後有這麽多講究

孩子晚上叫爸爸,爸爸起來服務吧

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真相是什麽?

看了這麽多段子,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真相是什麽?歸根結底,這屬於兒童隨著大腦成熟而發育出的語言能力。

而語言是什麽呢?是語音、語義、句法和語用等因素的綜合,簡單說就是發出聲音並理解意義以及在語法和語境的規範下正確使用,才是完整的語言。

兒童的語言能力一直是發展心理學的研究重點之一。美國發展心理學家David R.Shaffer和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學會成員Katherine Kipp指出,嬰兒在2個月大的時候,會發出“a”“o”的聲音,在4-6個月大的時候,會發出“mama”“papa”的咿呀聲。後面這兩個音是不是聽起來很像“媽媽”“爸爸”。而且,世界各地6個月大的嬰兒,不分種族、語系和文化,表現相似。全世界指代爸爸媽媽的詞語發音也有著驚人的相似。比如“papa”是俄語和西班牙語裡“爸爸”的發音。遺憾地是這時候的孩子並不是在有意識地稱呼爸爸或媽媽,而是像玩自己的手指一樣在進行一項發出聲音的遊戲,因為嬰兒並不知道“mama”這個語音背後的指代意義。但值得欣喜的是,不管先叫爸爸還是先交媽媽,都值得欣喜,這說明孩子的語言能力在正常發展。

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這事背後有這麽多講究

媽媽的喜悅

孩子什麽時候才會真正會喊出爸爸媽媽呢?

當孩子有意識地喊爸爸媽媽,也就是理解了“baba”“mama”這個語音所代表的含義時,這需要以大腦慢慢發展作為支撐。一般而言,嬰兒在差不多12個月大的時候講出第一批有意義的單詞,而不只是發音。他們最先講出的,是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相關的各個部分:爸爸媽媽、玩具、衣服等。這時候的孩子,是理解詞語語音背後的意義的,比如“媽媽”就是面前正在照顧自己的這個人,“熊”就是自己的玩具熊。這時候,為人父母的可以正式地得意一把了——你的寶貝真的意識到並且能夠說出你的身份了。這時候,由誰為孩子服務就有了依據——孩子在叫誰呢?

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這事背後有這麽多講究

語言無意識期間,可能對誰都發出相同的語音

怎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有的父母為孩子的第一聲爸媽而欣喜若狂,也有父母為孩子不張口說話而煩惱。有的老年人甚至會在孩子一出生就根據孩子的舌尖是尖還是圓而判斷這孩子說話的早晚,由此得出孩子舌尖形狀尖是嘴巧,形狀圓是嘴拙。

事實又是什麽呢?

首先,人類的語言能力建立在一定的生理條件上。比如滿足人類說話需求的口腔、咽部和發聲器官以及大腦中的核心部位。大腦中掌管語言的部位在左半球的額葉附近的布洛卡區,這個區域受到損傷,會影響語言的產生,但不影響理解。而掌管語言的威爾尼克區受到損傷的人,說話很流利,但很難理解言語。

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這事背後有這麽多講究

實際生活中,有的孩子一歲多整天說個不停,有的孩子總是不願意張口說話,即便看護者表達的意思都明白。甚至有的孩子三歲了還不說話,於是家長擔心是語言能力有缺陷,帶去醫院做各種檢查。現代發展心理學更傾向於認為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在上述生理條件上通過模仿和強化獲得的,也就是說周圍需要由可供模仿也語言範本和兒童運用語言的機會。發展心理學家指出:如果父母經常通過問問題、提要求等方式鼓勵兒童說話,那麽與父母沒有這樣做的同齡兒童相比,受鼓勵的兒童在早期語言上的進步會更大。

在嬰兒期,雖然我們對孩子說話時,孩子只是用微笑回應,這實際上為孩子創造了一個學習語言的氛圍。

稍微大一些時候,當孩子說出某些詞,家長也可以根據這些簡單的詞語跟孩子延伸更多的對話,來擴充孩子的詞匯量,提供更多可模仿的詞匯樣本。

如果孩子只是有做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張開雙臂求抱抱,這時候家長切忌沒有任何語言交流的情況下馬上滿足孩子,而應該溫和地跟孩子證實“寶貝要抱抱是嗎?”而不至於剝奪孩子語言表達的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