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早期攝護腺癌手術治療:20年生存率未見差異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攝護腺癌患者往往病程長而且生存期也長。既往研究顯示,與觀察治療(姑息性乾預)相比,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不能顯著降低早期局限性攝護腺癌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或攝護腺癌特異性死亡率(10年隨訪結果;N Engl J Med 2012;367:203-213)。

最近,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Wilt TJ等人開展了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攝護腺癌乾預vs觀察試驗(Prostate Cancer Intervention versus Obserbation Trial,PIVOT),對患者進行了近20年的長期隨訪,比較了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與觀察治療對早期攝護腺癌患者長期預後的影響。

1994年11月至2002年1月間,731例早期攝護腺癌患者被隨機分配,分別接受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或觀察治療。主要終點為全因死亡率。

在19.5年的隨訪期間(中位隨訪12.7年),手術組和觀察組的死亡病例分別有223例(61.3%)和245例(66.8%)(風險的絕對差異為5.5%,HR=0.84,P=0.06),兩組分別有27例(7.4%)和42例(11.4%)出現了攝護腺癌或治療相關的死亡(風險的絕對差異為4.0%,HR=0.63,P=0.06)。與觀察組相比,手術可以降低中等風險患者的全因死亡(絕對差異為14.5%),但在低風險或高風險組患者中沒有明顯優勢(絕對差異分別為0.7%和2.3%)。手術可以減少因疾病進展而需治療的患者(絕對差異為26.2%),但手術會增加10年內尿失禁、勃起與性功能障礙的發生率。此外,在2年內,手術組中患者因疾病或治療造成的日常活動受限的發生率也要顯著高於觀察組。

該研究認為,在近20年隨訪期內,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與觀察治療相比並不能顯著改善患者的長期生存預後(全因死亡率和攝護腺癌特異性死亡率)。手術會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但會減少因疾病進展所需的治療。因此,在做出治療決定前,患者和醫生最好就手術價值、患者偏好進行溝通,以全面平衡風險和獲益。

參考文獻: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377:132-142

好文薦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