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如何看待遊戲中暴力表現對現實的影響?

需要一個背鍋的……讓我來看看誰最合適。

遊戲中的暴力表現引發輿論漩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最近美國德州和俄亥俄州發生的兩起大規模槍擊事件被川普將原因歸結到了遊戲上,進而引發了EA、Take-Two與動視暴雪等多家遊戲公司股票出現下跌,同時也在網絡上掀起了又一次規模龐大的爭論。

而對此,我們也有一些話想說

沼雀:

遊戲自出生起就和暴力掛鉤時至今日暴力元素也依然是主流,要說遊戲暴力真的會影響人嗎?答案是肯定會,但是程度微乎其微,更多的玩家都有一種逆向鍵盤俠的特質,網絡常用語親戚橫飛,現實用語:您好,謝謝,請讓一讓可以嗎。

在國內遊戲玩家千千萬,然而每年直接和遊戲暴力有關的犯罪卻屈指可數,所以這個話題以國內的視角來看就像是在問:你是如何看待葡萄中的葡萄籽的。偶爾會有幼童因為葡萄籽的關係失去生命,但是其稀有程度足以成為一個國際新聞,當然也有無籽葡萄,所以有必要讓有籽葡萄被全面取締嗎?

圖中的男孩雅各布.詹金斯在就餐時被一顆葡萄奪取了生命,圖源《每日郵報》

設想另一種情況,如果有一個從平行宇宙來的“觀察者”告訴所有人:你們的未來中會有一位能研發出永遠治愈癌症藥物的科學家會因為葡萄籽死於童年,那麽用無籽葡萄全面取締有籽葡萄是不是就顯得有必要了?但此時另一個“觀察者”告訴你一個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壞蛋會在童年時被葡萄籽卡死,你該如何選擇?如果此時還有一位“觀察者”告訴所有人不禁止葡萄籽將會將世界帶入戰火中又該如何選擇。

以上的“觀察者”可以有很多,從特定角度去看問題之後得到特定答案,看待遊戲暴力也是同樣,雖然這個問題本身在中國並沒有太多的討論空間,但在美國並不如此。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散發著自由氣息的國家,從1622年的詹姆士敦之戰到1775年的獨立戰爭,在到最後1861年打響的南北戰爭,槍支在這200多年間已經成為了美國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槍支在和平年代的位置略顯尷尬,內戰之後美國歷史上依然多次發生過重大槍支犯罪,德州和俄亥俄州的兩起槍擊案都是與槍支有關,而電子遊戲在這期間與充當了怎樣的一個角色呢?

馬上臨近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在福克斯新聞今年7月的民調中顯示川普目前的支持度僅有42%,這一數字對於川普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正巧的是德州槍擊案的凶手克魯修斯正是一名堅定的川普支持者,在槍擊案發生前不久他還在網上發布過“用實際行動反擊西班牙裔入侵”的種族言論,這也是川普的核心觀點。

美國當前的選舉制度下18歲以上的公民享有投票權,而在今年初由美國娛樂軟體協會發布的2018年報中顯示,美國未成年玩家佔比30%,72%的家長會控制孩子的遊戲時間,有90%的家長會在孩子玩遊戲時到場,調查中同時顯示70%的家長認為玩遊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剩下的30%以及更多家長都是這一觀點的保留或者反對者,也是電子遊戲暴力論可能的支持者。

圖片來源ESA

另一起槍擊案的凶手貝茨則被多人形容為“被孤立地怪人”,大學時在校車上威脅同學被捕,不得不輟學之後被同齡人的排斥,逐漸被排擠到了社會邊緣,他在槍擊案發生前全副武裝並在事後的網絡遊戲中對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遊戲中死亡的角色,也是因為這個細節有人認為“電子遊戲中的暴力元素會導致青少年犯罪”,但從事件的先後邏輯來看,也有人認為電子遊戲是他暴力行為的延續而不是起點,並不能直接構成貝茨的犯罪動機。

“在殺人之前就整理出了獵殺名單,自己的妹妹也在其中”

回到話題本身,如何看待電子遊戲中的暴力元素?在這個事件中對於賣葡萄的雙方來說,賣無籽葡萄就說吃有籽葡萄可能會被奪去生命,賣有籽葡萄就說對方在無理取鬧,對於一些“觀察者”來講,這不是葡萄的問題,而是屁股和嘴巴的問題,沒有嘴巴的屁股依然存在,沒有屁股的嘴巴……嗯,這是一道填空題了。

如果有人想要一種葡萄消失,那吃葡萄和種葡萄的就是最先不樂意的。

但你們考慮過葡萄的感受了嗎?沒有!你們隻考慮自己。

木大木大木大:

我十分喜歡在遊戲中向NPC施加暴力行為,這對我來說特別有趣。

無論是在Postal2——以惡搞著稱的老遊戲中解下褲子對路人滋尿還是在《正當防衛3》中用神奇鉤爪虐殺路人都會讓我樂開花,這是遊戲帶給我們的有趣體驗之一——滿足日常生活中難以實現的想法,這些想法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種種社會規則限制而無法實現,但在遊戲中玩家們可以肆無忌憚地用各種武器虐殺路人、捕獵現實中的禁獵動物或是在老滾五給NPC全部穿上皇帝的新裝。

Postal2中可以滋“醒”路人

但這些事有一個前提——在遊戲中,當人們面對螢幕,他們清楚知道這些惡行只是程序之間在相互作用,不會對現實中的任何人產生困擾,所以人們因此肆無忌憚為了娛樂而“暴力”,但如果把遊戲中的惡行付諸於現實中的行動,那不僅是對現實生活的不重視,更是對遊戲的極大侮辱。很不幸,我們總能看到類似的新聞,早在十年前,這樣的新聞就傳遍了中國的大街小巷,或許標題不同但大意都殊途同歸——網絡遊戲“毀人不倦”。

類似新聞是當年教育失敗的主要借口

我國約莫十年前的遊戲環境就是如此,青少年群體的遊戲啟蒙往往被父母扼殺在搖籃中,但大禹是靠堵治水的嗎?不是,堵也治不了水。所以更多的人們在昏暗的網咖裡接觸到了豐富多彩的遊戲世界,在叛逆心理滿足的快意中投身於傳奇世界寶刀屠龍,在黑色城鎮刀槍相向,但這些引導人們使用虛擬角色殺人的遊戲真的讓每個玩家都成為了現實中的殺人犯嗎?當然不可能。

被選擇性忽視的正面遊戲

人們討論遊戲中的暴力行為是否會影響到現實,本身就毫無意義,那些在現實中犯下暴行的人們確實迷失在某種暴力欲望中,如果他們從未接觸過遊戲,這樣的欲望當然還會產生,所以於其針對遊戲,倒不如針對現實中的心理教育普及問題,這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徑。

遊玩Postal2前開發者的提示

無論在什麽時代,人們始終要分清虛擬和現實的界限,即使每個人只要戴上頭盔就可以進入虛擬世界的未來,虛擬也只會是虛擬,虛假的太陽永遠發不出有“溫度”的光線。同樣的,為了虛擬對現實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樹一塊人人可以打的靶子,無論是“樹”的人還是“打”的人,都很不明智。

空集:

近期美國一些高管將槍擊案事件歸咎於電子遊戲的事情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我們對於人們把現實中的暴力事件嫁禍給遊戲這點,已經司空見慣了。大部分遊戲玩家可能會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但真正是否暴力遊戲會對人們的心裡產生影響,就得坐下來認真思考一下了。

電子遊戲的發展,確實對現在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不可小視的影響。硬體水準的提高也使得遊戲中暴力、血腥的內容越來越真實,代入感越來越強。過於暴力的遊戲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但遊戲中適當的存在暴力元素不但不會影響心裡,反而會放鬆遊玩者的心情。而且如果你認真玩過的話,你會發現實際上那些擁有暴力元素的遊戲的主旨也並不是宣揚暴力,真正宣揚暴力的遊戲一定是無趣且惡心的。如果你覺得暴力傾向是受遊戲影響的話,那真的是你自己的問題。目前科學尚未給出定論,反而大數據顯示暴力遊戲會降低犯罪事件的發生概率。遊戲只是娛樂消遣的工具,真正該對行為負責的是消費者本身。

我不了解別人是怎麽個情況,但暴力遊戲劣化行為,扭曲三觀的事在我身上可謂影響甚微。小時候,慫,玩著《腐屍之屋》《罪惡都市》長大了,還是慫。我認為我這種情況應該不是一個個例,那些擁有暴力傾向的人才是個例。抵製暴力遊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強青少年的教育程度,完善遊戲的分級制度。

暴力遊戲不會使人暴力,但網絡延時可以。

水古月:

主流輿論中認為虛擬遊戲中的暴力元素是引發現實暴力行為的主導因素,也就是說施暴者在遊戲中看到並且以虛擬遊戲角色的身份參與了暴力行為,然後將這種虛擬遊戲中的暴力延續到現實生活中,造成了嚴重的暴力事件,簡而言之就是先有對暴力的認知然後認知引導了後續的暴力行為。但是,這個結論真的成立嗎?

加拿大的約克大學曾經組織過總共超過3000名志願者參與的實驗,在這項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參與到不同的遊戲中,並且在遊戲結束後將一些圖片分門別類的歸屬到專屬的類目下。如果遊戲對玩家的現實生活有影響那麽在進行遊戲之前會比進行遊戲之後在分類速度上更快,然而最後的結果是大部分人的分類速度在遊戲之後變慢了,換而言之就是遊戲不會對現實生活中的行為產生太大的影響。此次實驗中也加入了一些戰鬥遊戲的測試,也未能證實志願者在遊戲之後對現實世界產生任何的暴力行為。

而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最近發布報告也同樣表示:青少年的攻擊性行為與玩暴力電子遊戲之間沒有任何關係。該研究所的主任Andrew Przybylski教授說:“暴力電子遊戲推動現實世界侵略的想法很受歡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沒有得到驗證測試”。在隨後對超過1000名英國青年持續進行一個多月的實驗之後,研究所最後的結論也是:青少年玩暴力遊戲與其暴力行為沒有顯著相關性。

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公布的部分實驗數據

兩項權威的實驗都表明了暴力遊戲和現實中的暴力行為沒有直接關係,而一項統計中也表明,美國現代社會發生的33起校園槍擊案中,只有4起案件的凶手被確認是遊戲愛好者,值得關注的是所有案件行凶者最後的動機都被歸為反社會心理、行為偏執等心理疾病而非遊戲暴力。相比與這些令人費解的心理現象,媒體輿論選擇讓遊戲背鍋似乎更加符合大眾的心理需求,也更容易引起由“長輩”們掌握的社會輿論的共鳴。無形之中,遊戲這一個單純的娛樂行為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成為社會暴力的罪魁禍首,自然也是各方口誅筆伐的對象。

在未來,遊戲還將繼續成為社會上各種亂象的背鍋俠,而你我卻依舊只能看著。

末藥:

從電子遊戲誕生之初起暴力便一直與之相伴在一起,即使是看似可愛的卡通畫風的一些動作或射擊遊戲,其核心的遊戲模式依舊與暴力脫離不了乾系。

遊戲中的暴力不會成為人們犯罪的誘因,反而會成為人們發泄的良好途徑。

相信很多的玩家都接觸過《俠盜獵車手手》系列作品,大量90後的玩家兒時回憶便是其中的經典作品之一《俠盜獵車手手:罪惡都市》。眾所周知該作中充斥著大量的暴力元素,手持機槍對行人進行掃射已是家常便飯,調用各式各樣的秘籍來拿出更加恐怖的武器進行大規模殺傷。但我們知道遊戲畢竟是遊戲,你不會因為遊戲中的暴力行為就去違法犯罪,畢竟現實中有著法律和道德等規則的約束,而遊戲中的一切都是虛擬的。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負面情緒無處排解,遊戲就成了一個很良好的發泄口,玩家在自由不受限制的世界中進行著遊玩,在遊戲中用暴力行為進行宣泄,反而會降低犯罪率。人們對於負面情緒得到了排解和發泄,自然而然就會更加心平氣和地去工作和生活,犯罪率也自然就會降低了。至於電子遊戲導致犯罪這樣的觀點,我相信大多數玩家都有著同一個看法。

全世界都有電子遊戲的玩家,為什麽只有美國總是有大規模槍擊案呢?

以上就是原創組的各位編輯們對這次話題的觀點,當然,您一定也有屬於您自己的看法,我們歡迎您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分享您的生活。

感謝觀看,我們下周再見。

3DM手機客戶端下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