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輸精管結紮過,現在想恢復生育能力,男人該怎麼為精子「解綁」?

特邀專家:王進,武漢協和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

男性不育患者中有10~15%是由梗阻性無精子症造成的,以避孕為目的的輸精管結紮術是導致梗阻的主要原因。

80年代中國首創的直視鉗穿法,使輸精管結紮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一種男性避孕方法,因此,接受輸精管結紮的人數大增,也使輸精管結紮後需要復通的需求相應增加。

以美國為例,現在每年約50~100萬人接受輸精管結紮,其中3~8%的人(每年約3~8萬人)要求復通輸精管,這主要是基於離婚後再婚的生育要求,使輸精管吻合術成了最普遍的顯微外科技術之一。

在發展中國家,家庭中子女的夭折則為主要原因,例如在孟加拉國有5%的夫婦在絕育後1年內經歷過子女死亡。

在中國1997年的資料顯示,在2.2億對夫婦中約有10%採取輸精管結紮避孕,因此基於各種原因而要求輸精管復通的人數也不少。

輸精管吻合術是治療梗阻性無精子症最為常見和有效的方法,不過仍有相當高的難度——如何在直徑僅約0.3~0.4毫米大小的管腔上建立一個對位良好、通暢並且防滲漏的吻合,這是影響手術效果(復通率和致孕率)的關鍵所在。

在使用顯微外科技術以前,傳統的非顯微手術效果很不理想。顯微外科技術的引入顯著地改善了手術效果,顯微外科輸精管吻合術在復通率和致孕率方面比非顯微外科技術有著絕對的優勢。特別是近幾年來,這種技術的發展尤其迅猛,在美國幾乎改變了傳統的方法。

用傳統的普通外科手術方法吻合輸精管,雖然能將輸精管縫接在一起,但不能做到準確對合,輸精管粘膜對位不良或有組織嵌入,存在著管腔狹窄或慢性梗阻,近睾端輸精管內壓增高,導致手術失敗。

常規的顯微外科輸精管吻合術,包括全層縫合和改良全層縫合、以及兩層縫合等方法,其中由其中康奈爾大學醫學院泌尿外科的Goldstein在90年代首次報導的顯微外科精微點定位輸精管吻合技術顯示出了明顯的技術優勢。

Goldstein等報導了使用該技術的病例超過200多例,復通率為99.5%,致孕率為54%,如果排除女方的原因,致孕率可達64%。

同時,新的吻合技術的使用發現,結紮時間的長短並不影響復通率。就致孕率而言,結紮時間少於15年,致孕率約84%,並不隨結紮時間的長短而變化,只是在結紮時間長於15年時,致孕率才有明顯的下降(44%)。

究其原因,是因為梗阻時間越長使近端(睾丸側)管徑增大和遠端(腹腔側)管徑越不匹配,這樣越難獲得對位良好、防滲漏的吻合,從而影響復通效果。

但顯微外科精微點定位輸精管吻合技術在吻合前根據吻合管徑的大小精確確定了縫線位置,因此在吻合時可以不用考慮縫合線位置而集中精力進行吻合操作,所以,即使在吻合兩端管腔直徑明顯不匹配的情況下也能獲得良好的吻合效果。

顯微外科輸精管吻合術是重建精子通道的最常用方式,有幾個確保吻合術成功的基本要素:

①精確的粘膜和粘膜對位;

②防滲漏的吻合;

③無張力的吻合;

④吻合部位的組織健康和血供良好;

⑤微創傷技術;

⑥良好的顯微外科訓練。

無論是已經取得的進步還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都勾畫出了顯微外科方法治療梗阻性無精子症令人振奮的前景,治療男性不育的能力從來沒有今天這樣強大。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顯微外科輸精管吻合技術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輔助生育技術(ART)快速發展的情況下。

不過,近幾年的技術革命應該說是賦予了顯微外科輸精管吻合術新的生命力,使它成為梗阻性無精子症治療的首選方法。

顯微外科輸精管吻合方法和體外受精(IVF)/卵細胞內單精子注射(ICSI)方法相比:

①患者可以通過自然受孕獲得後代,避免了可能的倫理道德問題,減小了多胎產風險;

②成本效益高,即獲得每一個後代的成本低;

③IVF/ICSI技術對女性生理的干擾較大。

另外,精子冷藏技術和以之為基礎的精子庫的建立也為手術提供了保障,在手術過程中,常規凍存患者精子以備在手術失敗後用於IVF/ICSI輔助生育。所以,IVF/ICSI通常是非梗阻性無精子症(NOA)的治療選擇。

做顯微外科的輸精管吻合的施術者,必須具有良好的顯微外科專門訓練的背景。因為只有具有了良好的顯微外科訓練背景,才會使醫者對這種技術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這樣,在醫者治療男性不育時,才不會由於醫生自身技術的局限而不能給病人提供全面的治療選擇,同時,這也是泌尿外科醫生在處理男性不育時,區別於其他專業背景的醫生的優勢,因此,顯微外科的技術為男性不育病人的提供了更加有保障的治療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