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炎症是身體的求救信號, 減輕炎症遠離癌症

近年來,因為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生存環境的改變,我國各類炎症性疾病發病率持續走高,全國慢性咽炎鼻炎發病率高達87.3%;慢性胃炎發病率30%;慢性腎臟病發病率達11%,且呈上升趨勢。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一項報告顯示,全球六分之一的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就是我們常說的「炎症」。

已有相關研究表面,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有關,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相關,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相關,肝癌與肝炎病毒感染相關。

所以,讓身體遠離炎症很重要。

如果身體有炎症,癥狀一般是:發燒,周身酸疼,發炎部位紅、腫、熱、痛等變化,較易察覺。

醫院檢查一般化驗一下血常規就可以知道,還可以判斷是不是有病毒感染。

血常規化驗單中有一項是白細胞,正常成年人的白細胞總數為(4.0~10.0)x 109/L,會因時間段不同、身體狀況不同在一定範圍內波動。

當人體內白細胞的數值高於正常值時,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

B肝、C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原因,從肝炎加重到肝硬化,肝硬化不及時治療就可能惡化成肝癌。

幽門螺旋桿菌會引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進而發展為胃癌。

世衛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定為類致癌原,它可以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

不是所有腸炎都會癌變,不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被普遍認為與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有關。

事實上,慢性咽喉炎進展為癌症的可能性極其小,基本沒有轉化的可能。但有些腫瘤的早期癥狀和慢性咽炎相似,容易被人忽略。

小水滴鄭重提醒:不要盲目吃消炎藥

大多數情況,有了炎症我們會選擇吃消炎藥,這樣其實是有健康隱患的。消炎藥吃得過於頻繁,病菌會產生耐藥性,之後真的需要消炎時,會更棘手。

所以,千萬不可以發病就吃點消炎藥,治標不治本,很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由輕變重,甚至最終癌變。

最好去諮詢醫生,將籠統的「消炎」明確到喉嚨腫痛、鼻塞、胃炎等等具體的病症,對症下藥,不要圖一時省時。

魚類

歐米伽3脂肪酸可抑製炎症,三文魚、沙丁魚、鱈魚等富含此類物質。有慢性炎症的人平時可適當吃一些。

粗糧

全穀物食品和未經過精加工的粗糧,消化速度慢,能防止血糖驟升,有助控制炎症。包括小米、糙米、紅小豆、綠豆、豌豆等豆類。

果蔬

所有綠葉菜都富含鎂元素,有利於緩解炎症;蘋果、柑橘、葡萄及深綠色葉菜中富含多酚類物質,胡蘿蔔、南瓜等黃橙色食物中富含類胡蘿蔔素,這兩種物質都有利於降低炎症反應。

醫生建議:每天攝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

白茶、綠茶、烏龍茶等茶葉中富含兒茶素,具有抗氧化和消炎功效。

一些調味品

生薑、大蒜、辣椒、肉桂等配料中含有大量天然抗炎物質,如薑黃素。可以在做菜時適當放一些。

有研究表明,兩類食物會促成體內炎症的發生、甚至加重炎症。

一類是高升糖食物,血糖升高會促進炎症的發展,比如甜飲料、甜麵包、蛋糕等甜食。

另一類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如薯條、炸雞等;精加工肉製品,如臘腸、熱狗、火腿、培根等。

提醒注意,明確標註含有反式脂肪酸或氫化油的食物,有關節炎、鼻炎等慢性炎症的人一定要控制好攝入量,盡量少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