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總有人幻想農村孩子的娛樂能自動更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者對長。轉載僅出自分享意圖,並不代表本站觀點。)

  在版號還懸而未決的時候,央視又給了中國遊戲行業兩錘。

  一錘是10月12日的焦點訪談,題目叫《沉迷手機遊戲的留守兒童》。另一錘是第二天的焦點訪談,叫《讓孩子放下手機遊戲》。

總有人幻想農村孩子的娛樂能自動更新

  遊戲做為一個大負面,連續兩天上了《焦點訪談》,在這個青黃不接的節骨眼上,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一時間行業裡的小夥伴們都比較緊張。認為這是官方對遊戲行業實施的又一次突然打擊。

  但實際上,“警惕留守兒童玩遊戲”這個話題,官媒已經醞釀了許久。早在上個月初,新華社就來了一波批判,短時間內連續有好幾篇社論。就和用“防近視”來管理遊戲行業一樣,官方關心起玩遊戲的留守兒童,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有準備有計劃的。

總有人幻想農村孩子的娛樂能自動更新

  而不管是一個月前的社論還是這兩天的電視節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精分。

  比如12日的《焦點訪談》。到了節目最後的總結部分,你會感覺節目策劃的心裡其實跟明鏡似的,啥都明白,說留守兒童沉迷遊戲的現狀,是家庭教育、學校、社會和孩子共同導致的。這個結論,可要比過去那種“無良廠商生產精神鴉片”的論調高級多了。

總有人幻想農村孩子的娛樂能自動更新

  但到了正片裡,又基本都在講農村的孩子多麽沉迷遊戲,沉迷遊戲又會帶來多大的危害了,雖然沒有直接批判,卻處處傳遞出“遊戲有害”的信號。 至於為啥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管,為啥留守兒童太無聊了只能打遊戲,為啥留守兒童的父母打工沒有把孩子也帶在身邊,就一筆帶過了。

  顯然,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無論那一項,都是他們無力解決的。不管怎麽策劃節目,最後都只能避重就輕,柿子找軟的捏,先捏爆遊戲再說。

  除了這兩天的《焦點訪談》,上個月扎堆出現的新華社社論一樣很精分。比如《不能讓農村青少年成網遊成癮“重災區”》一文,在結尾段落,作者談到了各方都有責任,家長和學校該怎麽樣、監管部門該怎麽樣、遊戲運營公司該怎麽樣。

  然後最後一句總結:事關民族未來,絕不能放任遊戲企業靠誘導青少年成癮來獵取財富。

  另外還有個共通點是,在這一系列以“關心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報導裡,遊戲沒有像之前那樣被抽象成一個“易上癮的不良事物”,而是變得更具象了。批判遊戲本身,已經不是這些報導的主要目的,揪出遊戲後面的主謀才是。遊戲終於被官方認可成了一個市場產品。

  進而明確一個新的風向:“控制遊戲的源頭”。

  比如《被手機遊戲影響的農村少年》寫道: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問題還是出在源頭,家長、學校已經不讓孩子玩了,但廠商偏偏還在不停開發和宣傳遊戲,要淨化環境、改變現狀還得從源頭治理。

  而這種控制源頭的做法,都隱含著某種思路,和為了保護視力控制網絡遊戲數量的思路有共通之處。

  其理論基礎在於:青少年玩遊戲傷眼睛,所以控制網絡遊戲數量,他們就會去幹更健康的事情了;農村孩子沉迷遊戲,所以切斷源頭,他們就會愛上學習,或者自然而然去玩更高級的娛樂了,問題就都解決了。

  近兩年一直有消費更新、消費降級的說法,那這種思路我們也可以定義為“娛樂自動更新”思路。

  前段時間,我看有人提到《Nature》上有篇論文,說青少年近視的主要原因是戶外活動時間不足,所以不應該控制遊戲數量,而是要促成更多戶外活動。

  但按照娛樂自動更新的思路,邏輯應該是:控制了遊戲,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就會隨之增長,娛樂也會自然而然變得高級。

  我們且不說戶外活動是不是比遊戲高級,看展覽的、看話劇的、去圖書館和博物館的,還有跑出去旅遊、攀岩、泛舟、滑雪的,城裡人會玩,農村孩子也不傻,都知道是好事兒。

  但娛樂更新是要講條件的。金錢、精力、時間、心情,還有氣象因素、地理位置、居住太空、生活環境,缺一不可。

  唯獨那些小小的終端是大家都共享的,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或者更小眾高端一點的遊戲機,真的都很方便,讓農村孩子也有了和城裡人一樣的娛樂。

  如果不玩遊戲,農村孩子到底玩什麽?我也是農村出身,上小學時也跟村裡的小夥伴討論過這個問題。去看電影,電影院只有縣城有,到縣城1、2小時車程,在農村裡還算距離近的;去打球,村裡那破球場被整天無所事事的成年人佔著;漫山遍野跑吧,是挺好玩,但後來農村改造變成城鄉結合部,樹林田野也沒了,周邊全是工業園區。

  我這可能屬於個例,但“不玩遊戲不看電視我們到底能玩啥”這個問題,我們十幾年前還真想過,也真的想不出來。最後不是待在家裡看書看電視,就是玩遊戲。

  央視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於是在《焦點訪談》裡樹立了這樣一個榜樣,一位名叫吳永亮的中學教師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開辦了“留守兒童圖書室”,為鎮子和村子裡的小孩提供圖書閱讀服務,有不少孩子願意去圖書室,幾年下來,“圖書室有了不少鐵杆粉絲”。

  多正能量的一幕啊,如果全國各地都能效仿……

  但對不起,《焦點訪談》的這個例子,正好是全國各地青少年文化基礎建設的的軟肋。

  拿最基本的圖書館來說,我國第一部圖書館專門法《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2017年11月才頒布,今年1月1日才開始正式實施,至今未滿一年。

  當時,相關負責人正好就這部法律頒布答記者問時,提到過一些截至到2016年的數據:我國設立的公共圖書館達到3153個……全國還有12%的縣(區)沒有公共圖書館。

  只有12%的空白嗎?

  截止2017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2,851個縣級行政區、39888個鄉級行政區。這3000多個公共圖書館,能分給3000個省、市、縣城,但完全沒法覆蓋到近40000個鄉鎮農村。

  更何況這3000多個公共圖書館裡,少兒圖書館又僅佔3.9%。全國100多個公共少兒圖書館,怎麽算也輪不到“留守兒童”。

總有人幻想農村孩子的娛樂能自動更新

  至於那些有幸進入當地圖書館的小孩能看到什麽樣的書呢?我很久沒去縣級的公共圖書館了,不太清楚裡面的書是什麽品質,但可以看看電影這邊的情況。

  電影也是一個相對基礎的、成本也相對低的娛樂。我國的電影院數量很不錯,截至2017年,銀幕總數是50776塊,穩居世界第一。

  但電影院基建就不談了,隻談放映影片,我相信大家去電影院一般都是看新片,因為老片無論城市農村,在電視或網上都能看到,而在農村院線,今年上半年放映的2018年新片數量是18部。

總有人幻想農村孩子的娛樂能自動更新

  其中上半年農村院線訂購場次最多的電影,分別是以下這些,他們持續佔領精神文明主陣地。

總有人幻想農村孩子的娛樂能自動更新

  這些數據來自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從第15位開始基本就只是第一位的零頭了,你可以從前15部推導一下後面的名單。

  所以,想看書,沒地方,想看電影,沒幾部。想出去玩,青山綠水要麽被汙染了,要麽被圈起來當景點,留守兒童能幹啥?不給遊戲玩,他們還會去玩抖音。不給玩抖音,還會去玩別的什麽能打發時間的東西。對於留守兒童來說,乏味無趣的童年,總需要做點什麽來打發過去,快點成長,成為社會的勞動力。

總有人幻想農村孩子的娛樂能自動更新

總有人幻想農村孩子的娛樂能自動更新

  但在“娛樂自動更新”的思路下,在新聞聯播式的邏輯下,留守兒童面對的是一個無比美好的現實:在這個現實裡,如果農村孩子不玩遊戲了,就會自動去玩更健康、更高級的娛樂,像是讀書、戶外踏青、健身、運動等——就像很多城裡看B站的學生,覺得農村生活就等同於能隨便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吃竹鼠的華農兄弟。

  在娛樂自動更新的世界裡。邏輯是自洽的,生活並不困難,沒有現實壓力。那麽為什麽農村孩子的娛樂還是沒有自動更新?答案同樣簡單而純粹——顯然是因為有惡龍作祟,試圖阻止農村孩子的娛樂自動更新。那麽控制住惡龍,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畢竟,他們認為,現階段已經滿足了讓你們娛樂自動更新的條件——精神文明的主陣地似乎正在被高品質的文藝作品持續佔領,處處都是正能量,連奶頭樂都要被控制住了,難道你們還不會自動選擇更高級的娛樂方式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