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虛的食補方法

虛弱體質分為幾種類型,氣虛體質就是其中的一種。它主要是指人體的生理功能處於不良狀態,體力和精力都明顯缺乏,稍微活動一下或工作、運動就有疲勞及不適的感覺。現代醫學將這種情況歸於亞健康範疇。氣虛體質的人身體免疫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明顯低於身體健康的人,往往少氣懶言、語聲低微、乏力疲倦、常出虛汗,動則更甚,可見舌淡苔白、脈虛弱等。


對於氣虛體質者,可以通過飲食的方法進行調養。一般來說,應選擇補氣的食品,如小米、粳米、糯米、蓧麥、扁豆、菜花、胡蘿蔔、香菇、豆腐、馬鈴薯、蕃薯等。這些食物有很好的健脾益氣的作用,但食用的量不可過多,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餐,也可以配合葯膳,效果會更好。



推薦補氣食療粥1金沙玉米粥


玉米粒80克,糯米40克,紅沙糖40克(玉米和糯米要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煮至軟熟,加入糖再煮5分鐘即可。因為玉米中含有抗氧化劑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成分,所以,此粥對氣虛體弱者強身健體有好處。

2山藥桂圓粥


山藥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3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把山藥去皮切成薄片。將山藥片、桂圓、荔枝肉、五味子同煮,煮好後加入白糖即成。此粥可補中益氣、益肺固精、壯筋強骨、生長肌肉。山藥中含有澱粉酶等營養成分,對氣虛體質者頗有益處。


3茯苓粥


粳米100克,茯苓末30克,煮粥。茯苓粥有健脾安神之功效,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4人蔘大棗粥


人蔘6克,大棗5枚,大米60克加水熬成粥。在製作時,大棗應去掉核(以防人在食用時誤吞而發生意外)與人蔘同煮。經常食用此粥可補中益氣,尤其適合脾胃虛諸症,是很好的葯膳。

7種補氣食材

粳米

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早在《別錄》中即有主益氣的記載,唐代食醫孟詵亦雲:粳米溫中,益氣。清·王孟英還把粳米粥譽之為貧人之參湯,他說: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氣虛者宜常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為常食之物,它有益氣補血的功效,歷代醫家常用之於氣虛病人。《別錄》說它補中益氣,強力。唐代食醫孟詵亦雲:大棗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所以,氣虛者宜用大棗煨爛服食為佳。

櫻桃

性溫,味甘,既能補氣補血,又能補脾補腎。《滇南本草》中記載:櫻桃治一切虛症,能大補元氣。

葡萄

性平,味甘酸,是一種補氣血果品,除有益氣作用外,古代醫藥文獻還認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腎、強筋骨的作用。如《本經》說它益氣倍力。《滇南本草》認為葡萄大補氣血。《隨息居飲食譜》亦記載:補氣,滋腎液,益肝陰,強筋骨。所以,凡氣虛伴有腎虛、肺虛和脾虛者,皆宜食之。

花生

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圖說》稱花生補中益氣,不僅如此,花生還有補脾和補肺的作用,這對氣虛而兼有肺虛或脾虛者更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為妥。

山藥

為補氣食品,凡氣虛體質或久病氣虛者,宜常食之,最為有益。山藥可以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故凡肺氣虛或腎氣虛或脾氣虛的方葯中,都常用到它。

黃芪

性微溫,味甘,也是中醫極為常用的補氣中藥,是民間常用的補氣食品。不少醫書都稱黃芪補一身之氣。《本草求真》認為:黃芪為補氣諸葯之最,是以有耆之稱。根據醫家習慣,黃芪常與黨參或太子參或人蔘同服,則補氣之力愈佳,氣虛體質食之更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