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燕國連下齊國七十座城池,為什麽最終沒有滅掉齊國?

樂毅合縱五國

燕國歷史上最巔峰的就是樂毅合縱五國,攻破齊國七十座城池,直接將齊國王室逼迫到邊境的莒和即墨兩座城池當中,而齊國根本無法抵抗燕國的軍隊。這個事情在整個春秋戰國歷史上都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可以說是一個諸侯國的百分之九十的城池都已經被燕國納入版圖,以七十座這樣數量級的攻城戰來看,即便兩周到春秋戰國近千年時間,沒有哪一場戰爭可以與其媲美。燕國當時的國力其實並不是戰國時期最強的,也是因為撿到了好機會,就是齊閔王背棄諸侯盟約和周天子的法制,將宋國進行殲滅,納入齊國版圖,這在公道上喪失先機,齊國自古以來就是個遵循周天子禮樂制度的國家,而在這個事情上就犯了重大政治錯誤,燕國據此會盟諸侯,要討伐的就是齊國的無道。

這個時期是整個春秋戰國最為特殊的時期,基本上大部分諸侯國都是非常強大的,西邊的秦國是秦昭襄王,當年就跟齊閔王共同稱帝,南方的楚國是楚懷王,已經將牽製楚國近百年的吳越之地滅掉,楚國亦處巔峰。三晉在蠶食中原小國如衛鄭等國的過程中,也已經變的非常強大,尤其是趙國的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趙國的軍事力量足以在戰國稱雄。即便是被齊閔王滅掉的宋國宋王偃也不同尋常,最強大時,“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裡,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有其地。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儼然有中興之勢,齊國滅亡宋國的戰爭,絕非史書中那般輕描淡寫。

樂毅合縱五國

齊閔王后期,齊國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齊閔王親率齊軍南敗楚國,西破三晉,甚至還將大軍攻打到函谷關門口,擴地千余裡,諸侯列國都在齊閔王面前稱臣,這就是齊閔王為什麽要稱帝的根源,齊國有這個資本,就算說齊閔王驕縱蠻橫,也是理所當然。反觀此時的燕國,雖有明君燕昭王在位,但在燕昭王繼位初期,就是受到過齊國的戰爭摧殘的,燕國剛剛經歷了”子之動亂“,整個燕國的政治局勢非常混亂,國力處於緩慢恢復的過程中,這也就是燕國必須要合縱五國來進攻齊國的原因,單獨依靠燕國的力量,與齊國對抗,最終勝利的可能性是比較微弱的。

當時燕國正好擁有天才級的將領樂毅,後世史書對樂毅的評價非常之高,很多文臣武將都對樂毅推崇備至,甚至諸葛亮也自比樂毅。而且這場戰爭樂毅攻打齊國,依靠的是突襲戰,五年時間,基本上就攻破齊國七十座城池,其中後半段時間大多是在包圍莒和即墨,也就是說燕國基本上每個月都會至少攻破一座城池,這在整個春秋戰國的戰爭史來看,都是非常少見的。戰國時代合縱連橫也特別有意思,中原的四個國家加上南方的楚國,經常搞合縱,西攻打秦國,東則攻打齊國,秦國因為有函谷關,合縱頂多打到函谷關,很難進入秦國都城附近,而五國合縱攻打齊國的時候則取得重大突破,這個跟齊國的地形地勢有關,齊國大多為平原和盆地交錯地形,一旦被攻破,就會門戶大開,樂毅攻進齊國,即馳騁千里,縱橫無阻,也是跟這個原因有關係的。

樂毅合縱五國

樂毅為什麽不能攻破齊國呢?就是燕國與齊國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國力和戰力都有著明顯的差距,五國也絕不允許燕國獨強,一旦燕國將齊國攻滅並消化後,燕國就成為東方最為強大的國家,這個是五國絕對不可能允許的。一旦這種格局形成,戰國的七雄其實就變成了”包餃子“格局,就是三國瓜分中原,西邊的秦國向東進,北邊是齊國向西和向南進,南方的楚國是向北進,三個強國將中原的諸侯小國進行四分五裂,就像個包餃子的格局。這種勢力的均衡,不管是楚國還是秦國等,內心深處都想打破這種平衡,而齊國是率先衝破這種格局的牢籠,導火索就是滅亡宋國之戰,這個天下最為富有的國家,被齊國納入版圖而後,自然遭到了諸侯列國們的震怒。

樂毅和燕昭王在齊國面前,即便沒有前面的原因,要滅亡齊國也是非常之難的,在攻破齊國七十座城池而後,不知道為什麽樂毅突然停止腳步,不知道是不是由於對齊國臨淄城的洗劫一空,認為齊國的財富已為掠奪殆盡,即便再次攻破齊國殘余的兩座城池,也不會再有更大的收獲,因此在五年之間,燕國軍隊都沒有將齊國的最後兩座城池攻破,樂毅卻在齊國故地推行所謂仁政,希望借此傳播燕國理念,將齊國故地徹底的納入燕國管轄。這可能也有著極為深層的原因,即是齊國故地的百姓們,思想上根本沒有屈從於燕國軍隊,在燕國所佔領的疆域中,百姓們仍然在不斷的發動各種反抗,這即成為樂毅背後的潛在危機,一旦樂毅遭受慘重失敗,就可能遭到這些零散的民兵組織的反抗,那將是對燕國軍隊的毀滅性的打擊,樂毅必須對此有所警覺。這是樂毅後來數年之間,乘著巨大的優勢,仍然沒有攻破齊國最後兩座城池的最大原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