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擠火車,民國作家們有話說

如果70年前你在南京開往上海的火車上不經意間遇到一個非常眼熟的名人,千萬不要驚訝,因為那時候許多名流都會選擇火車出行,或許就在同一列車廂內,你就可以看到大作家巴金

巴金曾經回憶,自己搶座位如同老鷹抓小雞,上車時以極高的擠人衝刺技巧從登車口殺出一條血路,然後迅速搶到一個座位並坐下。既然人人如此,何必端著文人架勢,在擁擠的綠皮車廂裡扎馬步呢?搶過座位的不僅僅有巴金,據說魯迅也搶過。

某年年根兒魯迅準備從北京坐火車回老家,於是就碰上了民國的春運,那時的春運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人多。

民國時期雖然沒有現在這麽多入城農民工和學生,但是因為戰亂躲避戰火的老百姓也非常多。尤其是災荒時期,當時僅河南某地區就有80萬農民外流。到了過年,這些人紛紛乘火車返回老家,短時間人流量暴增,致使民國鐵路樞組變成死扣,火車站變成難民營

好不容易盼到幾天假,魯迅先生也顧不了許多,擠上火車搶上一個座位才是最根本的。為了從人群中穿行,這些名人們將長馬褂撩起,木箱子置於額頭前側充當開路之裝甲,以每秒兩米的速度狠狠地衝過去。當然魯迅先生比較瘦弱,所以在搶座方面不佔優勢。

人多就會造成混亂,什麽搶劫的、偷盜的,比比皆是。據說有位名人曾因為被搶劫,最後連火車都沒有趕上。

第二,雜亂。

民國的春運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亂。

“亂”不僅僅是火車站的管理,而且還有各式各樣的人。如果你正在排隊檢票,有人會告訴你,“請小心,你後面的那位哥們兒腰裡別著槍,前面的那位哥們兒看上去像是某某特務!”

總之,當你排隊檢票的時候,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臨危不動,處變不驚……除此之外,你還要小心手裡的票。因為民國時的火車票只有票根兒,沒有身份資訊,不管被誰搶走了,他都能夠堂而呈之地坐火車離開。

相比現在,過去的一張票價格昂費,堪比飛機票。如果被人搶走,可能就是一個月的薪水,到時哭都沒有地方。如果趕上春運,搶火車座位可是一門“技術活兒”。許多名人由於礙於面子,寧可選擇在異地過年,也放不下架子搶一次車座。

第三,昂貴。

按照票價計算,民國時期三等票的票價堪比現在的高鐵票價,而一等票價恐怕堪比飛機商務艙票價。

如果趕上過年,票價或許還要翻倍,許多人是買不起火車票的。沈從文曾經說:“苦難處並不是別的,只是無那麽一筆錢罷了,隻怕路上用錢多,超過了我們的預算,回不來可不好!”(摘自《沈從文全集》)

鬱達夫也曾經因為路上開銷太大而不得不步行出城。至於那些乾苦力活兒的窮老百姓,坐一次火車堪比乘坐飛機去一趟阿聯酋的杜拜

而四川文學家吳虞從來不敢過年時回家,僅有一次從北京到成都,在路上耗費了25天不說,竟然用去了250塊大洋。

250塊大洋是個什麽概念呢?按照當時月收入5塊大洋計算,要不吃不喝攢50個月。如此,像魯迅這等名家過年回一趟家也要考慮考慮成本,更何況那些窮苦百姓。

民國火車最大的特點其實就是“特權”!如果沒有特權,不管你是老百姓還是名人,都是下等貨色,火車上唯有當權者才是主宰。這些人坐火車可能從不花自己一文錢,而且還有權讓其他人為其讓座,如遇到不讓座者,便拳腳相加。

大漫畫家豐子愷曾經回憶:有些人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而有些人則將車座當床鋪,一躺就是十幾個小時。如果有幸搶上一個座位而最後一直坐到終點的,恐怕是萬幸中的僥幸,即便火車票上印上座號,恐怕在“特權”下的民國也會落個無座的下場。

當然與那些受氣包文人不同的是,政治明星以及壟斷商人在特權的庇護下可以坐在豪華車廂內,舒舒服服地品嚐法國紅酒,吃上等牛排,談情說愛,偶爾還可以跳一曲優美的華爾茲。

總之,民國的火車猶如當時的社會縮影。許多文人對民國火車現象十分不齒,甚至發誓永遠不坐階級專列,比如魯迅以及他的小夥伴們都對此大跌眼鏡,早已超出“驚呆”的範疇。

不過火車就是生命線,對於那些躲避戰爭的人們而言,擠上火車可能意味著從陰間再次擠入陽間,哪怕有時候吃點苦頭,站上幾十個小時…...只要能夠離開這裡,下一站就是黎明

文章選自《坐上火車看民國》

(圖文有刪減)

作者:鄭巍

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