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票房、觀影人次雙雙走低,這是電影院的危機時代?

鋒芒智庫丨指月

上半年中國影市的票房、觀影人次雙雙走低,成為近期業內討論的焦點。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中國電影分账票房(不含服務費)累計249.41億元,同比下降6.35%,2019年1-5月觀影人數僅為6.89億人次,相比2018年同期減少了約1億人次。這是2011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

單從爆款電影《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以下簡稱《複聯4》)的全民熱度來說,大眾可能根本無法覺察今年電影市場的冷清——在兩部中外票房巨頭之外,卻是一片慘淡。

春節檔後無檔期,國產進口表現均疲軟

據“電影票房”網站數據,2019年至今票房排行前十五名如下:

來源:58921.com(電影票房數據庫)

電影市場是傾向頭部集中的行業,票房多集中於頭部電影。這份榜單至少傳遞出了2019年大盤的以下特點:

一、春節檔後無檔期,國產爆款二季度缺位。春節檔三巨頭《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時過半年仍牢牢佔據榜首,除了《複聯4》擠進前四外,第五名的《大黃蜂》與前四差距較大,前十五名有五部來自春節檔。除了春節檔電影外,票房最高的國產電影是台灣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和港片續集《反貪風暴4》,再往後是動畫電影,內地真人影片無一爆款。

二、進口大片乏力,迪士尼漫威之外無人能扛。2019年與2018年、2017年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以往票房的基本盤——好萊塢進口特效大片表現疲軟。除了《複聯4》一枝獨秀之外,居然僅有《大黃蜂》《驚奇隊長》兩部電影堪堪摸到了10億元門檻,大量被寄予厚望的進口大片表現一塌糊塗:身背詹姆士·卡梅隆光環的《阿麗塔:戰鬥天使》,多方怪獸大戰噱頭十足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均未達到10億元,更不必說從口碑到票房撲街到底的《X戰警:黑鳳凰》和《黑衣人:全球追緝》了,似乎豆瓣能夠到7分已是奢侈。

好萊塢改編日漫IP統統不及預期。《阿麗塔:戰鬥天使》《哥斯拉2:怪獸之王》《大偵探皮卡丘》均為日漫IP改編,但口碑普遍不佳,票房也很平庸。

2019年除了漫威之外的進口片呈現潰敗之勢,迪士尼大有一統天下的霸氣。並且這種趨勢很可能延續到下半年——迪士尼還將有真人版《獅子王》、《蜘蛛人:英雄遠征》《玩具總動員4》等多部大片上映。而2018年《海王》《侏羅紀世界2》《頭號玩家》這樣15億元左右的進口片在2019年缺席沒有起到“基本盤”作用,或許是2019年整體市場頹勢的一大原因。

三、華誼萬達缺席,互聯網影視公司崛起。萬達影視上半年基本沒有發出聲音,參與出品票房可觀的電影僅有一部《熊出沒·原始時代》,另有一部《老師好》以小博大贏得3.53億元票房,其余諸如《過春天》《人間喜劇》紛紛折戟。華誼兄弟則明顯將重注壓在了暑期的《八佰》上,2019上半年隻以聯合出品方式參與了《追龍2》《反貪風暴4》等電影。

而另一邊的亮點則在互聯網影業身上——票務平台貓眼電影、淘票票參與了大量電影的發行,阿里影業以《綠皮書》《何以為家》兩部黑馬開辟了新的市場方向,相比越來越令人審美疲勞的特效大片,這兩部電影反而憑借口碑和話題拿下了遠超預期的票房成績。

網絡渠道、客廳大屏是電影院的危機嗎?

為什麽票房和觀影人次會下降?近日上海電影節開幕,不少論壇中都有行業研究人士發表看法。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常務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劉正山就提到了“統計範圍”的問題:“觀影人次只是統計電影的很小一方面,電影在電視台上播放,或者在網絡上播放,算不算?或者龐大的電影教育體系、電影科技,實際上沒有統計。”這樣說來,如果將從一個更宏大的格局來看電影產業,產值和觀影人數很可能有別的趨勢變化。

但劉正山研究員的角度其實拋出了新的問題:這是不是意味著網絡娛樂行為對用戶時間的擠壓,已經影響到了“線下觀影”這一娛樂場景?影院會被網絡奪走市場?

從院線公司的動作來看它們似乎並不悲觀。在票房和觀影數據下降的同時,院線公司卻在緊鑼密鼓地擴大布局。據藝恩數據顯示,Q1全國運營影院數量達到10536家,新開業520家;銀幕數量為62518塊,新增3250塊,擴張態勢明顯:

但同樣也要看到的是增長集中在四線城市,一線、五線城市甚至是負增長狀態。可見院線著力挖掘的是空白市場,在潛力不大的一線城市和尚未開發的五線城市並未盲目擴張。

至於網絡視頻對影院的影響,可以從網絡電影、院線電影窗口期的變化看出端倪。純線上渠道的網絡電影質量是好是壞、院線電影窗口期是短是長,就越體現網絡渠道的話語權是否真的強勢到影響影院生意。

其一,2018年網大分账最高的《大蛇》達到5078萬元,增長雖然迅速但仍與院線差距較大。其二,影響院線電影窗口期的長短的因素更多了,漫威電影這樣的進口大片仍然有長達半年的窗口期,但許多有視頻平台參投的藝術片或小成本片卻能夠在上映一周後就立刻上線視頻平台。

可見,網絡還遠遠無法動搖影院市場的根基。硬體設備上的溝壑仍然是無可替代的,但在一些低成本電影內容上,窗口期不斷縮短也證明網絡端的重要性確實在提升。

另一個威脅或許來自即將到來的5G時代對應用場景的影響:5G對電視大屏、VR等終端的利好會不會影響影院市場?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在“第三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認為電影的機會革新、劇場體驗會是唯一出路:“留給院線行業的出路只有一個,就是電影院的劇場效應。為什麽?因為電影院與其他呈現形式的差別就在於它是視覺沉浸式的體驗。中國電影在現階段沒有別的出路,除了把大片的故事講好之外,就是要把技術做到世界一流水準,所以你才會看到徐客、李安這些導演在技術上不斷地追求更高標準。”

博納影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於冬

【鋒芒智庫】認為,在VR設備尚未發展至模糊現實與虛擬的區別時,影院仍然是最具“沉浸式”體驗的場景,這不僅僅是IMAX、3D等影廳體驗的優越性,也是觀影這一線下活動本身具備的社交屬性決定的。影院的意義在可見的未來內應該不會被弱化。

“穩定”還是“停滯”?電影行業在等待支持

說一千道一萬,市場數據下降是客觀事實。從投資方的角度更容易理解目前的市場狀況,普華永道合夥人馬驍俊在上影節“電影工業化”論壇上提到:“當一個行業是暴利行業的時候隨便怎麽搞,這個行業利潤率很高;但是當這個行業走入充分競爭時代或者脫離爆發式增長的時候,這個行業的利潤來源一個來自於挖錢,另外一個來自於穩定。”

傳播學博士、凡影谘詢的合夥人李湛同樣認為電影已經進入了一個“成熟市場”,增長紅利期已經正式結束:“2019年全國觀眾平均觀影人次在6.1次,把現在中國影院觀眾的年平均人次和北美比較,中國是比北美高的。說明電影市場已經進入一個比較平穩的發展期。”

但對“平穩階段”的另一個理解無非是“增長停滯”,對影視公司而言是寒冬的延續。

在6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中,影視圈領軍者們談到了一個細節問題——“電影專項資金”的壓力。這是按照《電影事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通過電影院按票房的5%上繳的一項資金,使用範圍如下:

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5%的專項資金顯然變成了壓力。“去年博納有54億元票房,稅前5%的專項資金,就是2億元以上,這對一家企業來說負擔還是很重的。儘管我們的一些重點影片也得到了一些資助,但這些資助規模較小。”博納影業集團創始人於冬說。萬達影視總經理薑偉也認為專項資金需要做一些新的考慮,同時電影行業也需要稅收政策的支持。

中國電影需要《戰狼Ⅱ》《紅海行動》《流浪地球》之後新一部打破常規的爆款,但如何抓住這種政策導向和輿論環境,是國內電影公司面臨的新問題,並無國外經驗可供借鑒。稅收壓力和政策細節上的諸多影響,國內電影公司目前的狀態或許還是“等待觀望”居多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