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江瀚:連咖啡大量關店,真要掉隊了嗎?

  咖啡這個中國的舶來品,最近幾年卻在中國有了席捲全國之勢,在實體領域有著星巴克、上島,在便利店有著湃客、喜咖啡,在互聯網新零售領域有著瑞幸和連咖啡,這些市場參與者掀起了中國咖啡市場的大混戰,曾經一度和瑞幸並駕齊驅的連咖啡最近卻似乎出事了,連咖啡到底發生了什麼?著名的互聯網咖啡也要掉隊了嗎?

  一、連咖啡的關店潮

  6月26日,中國經濟網曝出著名互聯網咖啡品牌連咖啡出現了問題,連咖啡被爆出資金鏈緊張,拖欠供應商欠款。這家以星巴克外送服務起家的互聯網咖啡品牌在中外咖啡品牌的夾擊下盡顯頹勢。記者從其內部獲悉,該公司2019年的發展戰略被定位為「品牌瘦身」,減少實體店投入,增加網路行銷和外送。「由於前期發展太快,選址盲目,後期開的門市不僅沒有增加營業額,反而拖累了老店的業績,再加上人力成本的增加,前期的融資也已經基本消耗殆盡。」上述消息稱。

  與上述消息相佐證的是,據記者了解,目前連咖啡在全國幾個主要布局的城市已經開始大量關店。以北京為例,原來所有門市也就60多家,春節過後已經20多家門市沒有營業,位於豐台區大紅門街道的石榴莊店、朝陽北路20號院的常營店等都已不再營業,這些門市或都將關閉。不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的不少門市目前都已不再營業,上海最多時有120多家門市,目前只有70多家正常營業,而杭州最多有十幾家門市,最新情況是只有1家在營業。據了解,連咖啡在全國的關店比例達到了30%-40%。

  至於關店原因,內部人士稱,一是杯量下降,以深圳為例,原來30家左右的門市,單店日均杯量最高時達到220杯,目前不到10家店日均150杯,而上海關閉的門市,多數日均杯量不足100杯,不少甚至50杯左右;二是遲遲沒有新的融資到位,咖啡大戰中各家補貼吸走了大量流量。據此前媒體報導,連咖啡曾拖欠咖啡豆供應商貨款,面對資金鏈問題,連咖啡在當時接受記者採訪時沒有直接否認。

  根據啟信寶的數據顯示,連咖啡的母公司上海連享商務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遠早於成立於2017年的瑞幸咖啡,連咖啡註冊資本3694萬元,從2014年至今經歷了多輪融資,由班機管家的創始人王江(連長)創辦,2014年1月獲得了鐘鼎創投的A輪融資,2016年4月獲得了華策影視5000萬元的B輪融資,2018年3月,獲得了1.58億元的B+輪融資。連咖啡一直都被認為是能夠與瑞幸並稱的咖啡產業新物種,然而就是這個新物種卻面臨著大量關店接近掉隊的問題,連咖啡到底怎麼了?

  二、連咖啡真的要掉隊了嗎?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中國的咖啡市場,就會發現連咖啡的問題其實並不是其一家的問題,而有些中國咖啡市場整體問題的特徵:

  首先,中國咖啡市場存在著消費習慣的先天不足。咖啡其實是一種舶來品,中國本土的飲料是茶葉而非咖啡,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

  國信證券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預計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模將達到3000億人民幣。從國際情況來看,我國咖啡人均消費量僅 0.003杯/人/日,與美國(0.931杯/人/日)差距懸殊,但同處亞洲的韓國和日本也分別達到0.329和0.245杯/人/日,如此少的人均咖啡消費量讓中國咖啡企業陷入了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自己需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培育市場和消費習慣,另一方面,自己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戰略縱深讓自己去培養,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連咖啡的問題不乏中國咖啡消費市場本身不足的問題。

  其次,咖啡市場的競爭已經陷入紅海。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中國現階段可謂是四大咖啡集團的混戰,以星巴克、Costa、上島為代表的咖啡館藉助第三空間的價值,在提供咖啡服務的時候,提供了非常巨大的消費休閑空間,這讓其幾乎佔據了高端咖啡市場的市場競爭優勢,高端咖啡基本上被這些咖啡企業壟斷。

  在低端市場上,雀巢的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已經佔據了低價咖啡市場的主旋律,對於大多數咖啡企業來說幾乎無法撼動,連之前和雀巢可以一較高下的麥斯威爾咖啡都鎩羽而歸,國內企業幾乎沒有競爭力。而10元到20元之間的中低端咖啡市場則被以肯德基、麥當勞為代表的快餐店咖啡,以湃客、喜咖啡、711咖啡為代表的便利店咖啡所佔據,留給連咖啡、瑞幸咖啡等互聯網咖啡新物種的空間只剩下了20-30元這個市場,市場的過於狹窄讓互聯網咖啡的輾轉騰挪空間非常有限,僅能憑藉燒錢帶量的方式進行擴張。

  第三,資本遊戲具有極強的市場毒性。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由於用戶消費習慣尚未完全養成,市場空間又相對狹窄這就導致連咖啡這樣的互聯網咖啡新物種必須要用想方設法給自己的市場寬度和廣度擴張,要不向上建自己的門市搶奪星巴克們的實體店市場,要不向下用補貼去便利店、快餐店的底盤搶奪市場份額,還需要用持續不斷地燒錢培養用戶習慣,可謂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這些做法要不需要極長的時間周期去培養,要不就需要用高額的資金撬動槓桿,而互聯網新物種們紛紛都選擇了後者。

  而且一旦選擇了後者之後就如同飲鴆止渴,資本的毒藥極具成癮性,一旦使用過資本的企業再想說不用資本來加槓桿幾乎變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事情,最終讓一個輕資產的咖啡商業模式變成了一個重資產的燒錢運營模式,而且開店的重資產化讓連咖啡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陷入了資金的泥沼,其資金鏈變得異常脆弱,只要輕微的風吹草動就有可能被摔的粉身碎骨。

  然而,連咖啡現在的問題就是風真的來的,由於之前的新鮮勁過去,再加上資本不再那麼給力,讓用戶的忠誠度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咖啡杯量的減少無疑就是這樣的問題,再加上開店所佔用的大筆資金,讓資金不足——用戶粘性下降——銷售杯量減少——資本市場吸引力下降——融資困難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這讓連咖啡的在資金的泥潭當中越陷越深,其實同樣的問題瑞幸身上也有,只是瑞幸由於相對充足的資本量和用戶基數,讓其具備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而連咖啡無疑就有一些力不從心了。

  當前連咖啡需要做的事情是一方面趕快解決資金鏈的問題,讓自己的模式得以循環下去,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儘快找到利潤點,沒有利潤的商業模式一定會是難以為繼的,留給連咖啡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需要它好好想辦法了。

金融界網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