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信用債市場總體風險可控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近期,信用債違約個案有所增加,債市風險問題逐步受到各方關注,中央也對此高度重視。4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從當前實際上較低的違約率來看,還是從經濟基本面、制度建設與實踐儲備來看,信用債市場風險整體可控,不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與此同時,提升全市場合規意識,加強投資人保護工作也至關重要。

  信用債市場總體風險可控

  今年以來,凱迪債等違約個案陸續爆發,風險逐步蔓延到市場認知程度較高的個別上市公司主體,市場關於債市違約的看法出現一些悲觀情緒,不時出現“違約潮”“爆雷”等一些誇張的說法。然而,違約真的有這麽多、這麽嚴重?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與歷史年份縱向比較,2018年的違約規模和數量明顯低於2016年的情況。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的信用債市場並未形成等同於類似2016年類似的較為集中的違約,更與持續、集中、大面積的“違約潮”有顯著區別。以作為信用債融資主機板市場的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為例,其違約率事實上處在相當低的水準。從數量上看,年初至今新增的債務融資工具違約主體僅有4家,遠低於2016年同期7家的水準。從規模上看,年初以來共有71億元債務融資工具違約,僅相當於2016年同期143億元的49%。當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務融資工具累計發行32兆元,違約率為0.2%(總違約規模/總發行規模),扣除已經延期兌付或重整完畢的債務融資工具,違約率為0.15%(正在處置中違約規模/總發行規模)。因此,中國信用債市場當前的基本面是穩健良好的,違約率處於偏低區間。

  其次,與以往相比,今年以來處置違約的政策精神更加明確,市場對此有充分共識,為市場平穩運轉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前不久資管新規公布後,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評論稱,《新規》的最終版,既體現了監管機構對堅決貫徹中央部署的“防範重大風險”任務的決心,也體現了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和金融環境下,巨集觀經濟穩步運行仍然是重中之重。近期發布的《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也強調,要有序處置債券違約風險,避免信用負面事件導致進一步的市場流動性風險,甚至是系統性風險。中信建投債券首席分析師黃文濤表示,這說明,監管層堅決處置風險的決心沒有動搖,穩妥處置風險的耐力和定力也沒有放鬆,業界的主流看法都支持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提升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再次,打破剛性兌付之後,信用債市場初步積累了應對違約的制度儲備與實踐經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吳之雄表示,在制度積累方面,以銀行間市場為例,為加強投資人保護,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於2016年推出投資人保護條款,引導發行人將有針對性的投資人保護條款以契約形式在發行檔案中進行約定,借合約賦予投資人保護更強的法律效力。2017年4月,交易商協會發布《關於切實加強債務融資工具存續期風險管理工作的通知》,在相關自律規則基礎上,對主承銷商存續期風險管理工作要求做了進一步細化和明確。在違約處置實踐方面,2016年以來的多個違約案例都在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下,或已完成兌付,或在有序處置中。

  最後,經濟數據穩中向好,為信用債市場穩健運行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儘管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但生產需求穩中有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了穩中向好態勢。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月加快1個百分點;1至4月份,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都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薑超分析認為,巨集觀經濟穩中向好,信用債市場也就有穩健運行的基礎,即使發生違約,程度與節奏也是可控的。

  如何保護投資者?加強“合規意識”

  在違約事件有所多發的情況下,投資人保護工作日益重要,也日益複雜。記者了解到,為加強投資人保護,交易商協會做了大量的監測、提示、督導工作。特別是在債務融資工具存續期內,推動資訊披露、持有人會議、投資人保護條款等投資者保護機制,按照法律法規、自律規則以及發行檔案約定,合規地落實,為保護投資人築起一面面防禦之牆。

  一是提高資訊披露品質,降低資訊不對稱。債務融資工具的資訊披露已形成了包含資訊披露規則、資訊披露表格體系在內的一系列規範性檔案,具體內容涵蓋了可能影響公司償債能力的各個方面。據統計,2017年債務融資工具發行企業定期財務資訊按時披露比率達98.73%。

  “近年來,市場成員合規意識逐步提升,定期財務資訊按時披露的比率一直保持非常高的水準。”接近交易商協會的人士表示,“協會對資訊披露的督導工作歷來非常重視,僅2017年對重大事項的披露督導次數就超過5500件。特別是對於違約企業,近年來對違約及違約處置進展的披露要求進一步細化”。

  二是有效發揮持有人會議溝通議事作用。經過多年實踐,持有人會議已有效地發揮了溝通、議事平台的作用。在不少可能影響償債能力的事件中,經持有人會議協商,形成了諸如增加擔保、資產抵質押、增加資訊披露內容等各種措施,為投資人權益增加了保障。

  “持有人會議要真正實現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的目的,具體實施很重要,包括怎麽與投資人充分溝通,怎麽合理擬定議案,怎麽推動議案落地等。”一位長期從事後續管理的銀行人士表示。“交易商協會在實際工作中給與了諸多督導,包括提前提示相關工作,推廣案例和成熟經驗等”。據統計,2017年交易商協會督導的持有人會議超過100次。

  三是落實投資人保護條款,合法合規實現個性化保障。據了解,針對存續期的債務融資工具,交易商協會還會持續督導發行人及主承銷商做好投資人保護條款的監測和落實工作,特別是在定期財務資訊披露之後或者企業發生重大事項,及時要求主承銷商和發行人進行相關工作的排查。

  近年來,已有少數企業觸發了投資人保護條款,並啟動了救濟機制,通過合法合規地履行各自義務,及時保障了投資人權益。有投資人表示,“現在企業的風險點差異較大,有了針對具體事項的保護約定,的確在一些不利情況下,我們能夠選擇更主動的維權,比如上調票面利率、增加外部增進安排等有效措施”。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