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超話榜的時代,中國粉絲都是怎麽追星的?

當第一批中老年粉絲迷茫地點進周杰倫超話的時候,一定沒有料到這場起源於反諷和戲謔的行為藝術,最後真的變成了咬牙較勁的battle。

最終,周杰倫超話影響力登頂並破億,不負除了蔡徐坤粉絲以外所有人的眾望,把霸佔了榜單第一很長時間的蔡徐坤拉了下來。

周杰倫本人稱讚:屌

被擠下榜首的蔡徐坤粉絲們則在今天由粉絲團官微發聲,稱之後將退出微博各項數據榜單的競爭。

看樣子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除了本來坐收流量之利的微博平台,可能沒料到前前後後在打榜上砸了一千多萬的蔡徐坤粉絲不打算在這個遊戲規則裡配合下去了。

經此一役,不少中老年人撫摸著自己因熬夜打榜而腫痛的眼睛感慨:

“還是我們當年那會兒好,哪有這麽多烏七八糟的破事啊?”

一邊感歎流量時代所謂競爭之荒唐,一邊懷念過去單純美好的小幸福(唱出來了)。

不過,事情果真如此嗎?

負責任地說,如果8090後記憶裡的追星歲月是歲月靜好溫和佛系的模樣,那要麽是累糊塗了,要麽是時代濾鏡已經厚到蒙蔽了雙眼。

追星這件事的生態與文化,從來不是斷代割裂的。

單說各位中老年粉絲年輕時是怎麽對偶像瘋狂表達愛意的,那就值得大書三天三夜。

有對著海報瘋狂熱吻的。

有身心虔誠為愛供養的。

還有心懷大義勸人向善的……(大概就是當年的溫和派反黑吧)

至於什麽手抄200頁歌詞本,熬夜在貼吧追完100多頁的同人文,在QQ空間留下誓死不變心的殺馬特金句,那都是基本操作。

不得不說,十幾年前的娛樂方式相對集中和單一,反而催生了當年的粉絲自娛自樂的多元化。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粉絲辦不到的沙雕事兒。

再想想現在的追星,如果深入參與流量明星飯圈,那根本就是以網絡為戰場的軍事化訓練。

每天機械化地忙著切號投票、打榜、反黑還來不及,論粉絲自主自覺的追星行為之瘋狂,反而單薄不少。

當然,除了愛,還有一種支持人追星的動力就是恨。

粉絲之間瘋狂的撕咬,顯然不是以鍵盤為武器的今天才有。

流行歌星粉絲之間水火不容的戰鬥,或許可以追溯到80年代中後期香港歌壇的“譚張爭霸”

儘管譚詠麟後來接受採訪時稱和張國榮本人並無芥蒂,但由於當時粉絲受到媒體煽風點火的影響,對彼此仇視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當時,唱片店老闆會把實時銷量掛出來,“白金!雙白金!三白金!”等大寫加粗的頭銜更是刺激雙方粉絲battle,還有極端歌迷會把對方的專輯用刀劃爛以泄憤。

粉絲的爭鬥甚至上升到了肉體層面:鬥毆打到頭破血流,把對方車劃花,送冥幣冥車,頒獎禮後圍堵張國榮在後台幾小時不得脫身……

汪涵還曾在節目上回憶過當年譚張粉絲的對立。他作為忠誠的張派,在設計班服的時候偷偷把張國榮相關的東西設計了進去,讓譚派不知情的情況下穿在了身上,樂得不行。

最讓現在年輕人難以想象的是,粉絲之間的戰爭甚至迫使兩位天王選擇退讓。

1987年,譚詠麟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1989年,張國榮宣布退出歌壇。這兩個舉動一直被認為與平息歌迷紛爭有關。

譚張退了,一定程度上給後來四大天王的崛起留出了空間,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操作了。

而四大天王也非常忌憚粉絲之間的戰爭。1993年的十大金曲頒獎典禮上,張學友為了勸說粉絲和平相處,和另外三天王同台合唱《朋友》,還成了一段佳話。

隨著一代人的成熟和巨星的去中心化,粉絲也逐漸不會再鬧到凶殘如線下肉搏的地步。

稍微能挨點邊兒的,大概就是2005年左右的全民超女熱時,追星族們為了拉票,都是在街上兵戎相見的。

曾經的新聞報導裡,這廂李宇春粉絲見不得周筆暢粉絲居然在自己的地盤成都“撒野”,便強勢插入,不由分說地碾壓了對方的氣焰。

那廂,又是玉米和涼粉曠日持久的戰爭,一位男玉米在鏡頭前拉票時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痛斥“張靚穎的歌迷太過分了!”

至今,當年上街拉過票的80後和90後也不敢回想,到底是誰給自己的勇氣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擺攤叫賣、甚至拿著大喇叭跟對家對罵的。

而當互聯網開始普及但還沒那麽普及的時候,追星族蠢蠢欲動的戰鬥欲終於有處安放了。

有了互聯網,戰場便不再只有學校,敵人也不再只是自己眼裡那個品位奇差還整天說我愛豆壞話的同桌。

在互聯網平台較為稀少和集中的十幾年前,天涯和貼吧就是各大明星粉絲的終極修羅場。

試問,2005年超女的粉絲哪個沒去天涯屠過版?

港台歌星的粉絲,誰沒在g-music吧裡跟人撕過實績?

像“超級粽子吧”、“路過吧”等貼吧更是當年各種垂直粉絲玩得風生水起的聚集地,粉絲共黑子一色,爆料與謾罵齊飛。

如今我們回想起十幾歲時愛過的明星,總習慣性地覺得那段時光有一層美好的時光濾鏡。

記憶裡的他們,蔡依林勵志,蕭亞軒時髦,王心凌甜美,張韶涵童顏巨肺……一切都是那麽美好。

然而當年真實的粉絲混戰情況,卻是每個粉群都有個能扯頭花扯到天荒地老的對家。

單是真情實感地喜歡蔡依林一個人,就足以從徐懷鈺撕到蕭亞軒再撕到濱崎步,從來沒從戰鬥第一線下來過。

答:或許真的沒有盡頭

經常捉對廝殺的還有王菲和張惠妹,周杰倫和王力宏,周杰倫和陶喆,Twins和S.H.E……

到底誰人氣更高,誰更有才華,誰成績更好?每個問題在當時的貼吧撕個幾百頁的高樓根本不在話下。

甚至S.H.E這樣三個人關係好得像親姐妹的組合,“唯粉”一樣撕隊友撕公司撕得血雨腥風,甚至需要S.H.E在官網親自發文叫停。

仇恨更是能滋生忠奸難辨的無間道大戲。

一方說對方使壞,一方說是有人“黑裝粉”,不管孰是孰非,跟現在粉圈勾心鬥角的一些惡毒手段相比也不遑多讓了。

按照今天的邏輯,越是底氣虛的明星,才越需要靠粉絲的力量來粉飾太平。

當年這些實力歌手的作品和人氣已經那麽厲害了,還需要粉絲如此凶殘地維護他們嗎?

但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有粉絲,有粉絲的地方就有競爭,有競爭的地方就有無休止的烏煙瘴氣,哪一代都逃不過。

不管是當年撕誰的成績更好,還是如今輪博女工數據灌水,這個爭的本質,都是要給自己的偶像掙一個排面。

只不過,曾經的音樂市場足以讓當年冒出頭的歌星們健康發展。粉絲無論通過造勢和吵架給偶像營造出多大排面,終究也隻作用於自己內心的滿足感,而不會真的和偶像作品與實力的含金量發生多大關聯。

如今根深蒂固的流量邏輯裡,粉絲無微不至的呵護反而像一層繭,將他托舉在可以觸及到資源、商業合作的高處,卻也塑造了一個與現實割裂的烏托邦。

不過,今天贏了這場battle的中老年粉絲也大可不必哀歎“年輕人就這麽完了”。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蔡徐坤和他的粉絲被全民圍攻更不是什麽新鮮事。

自詡為“大眾”的群體,和某一個風口浪尖上的粉絲群體,這二者之間的戰爭或許永遠不會消亡。

在蔡徐坤之前,眾矢之的是被稱為頂級流量的“四大三小”。

再之前,是BIGBANG、EXO、SuperJunior等在國內大火過的韓流明星。

當年,由粉絲生態而起的矛盾曾經幾度引發帝吧、魔獸世界吧等直男密集型貼吧發起爆吧攻擊,也算是當年具備時代特色的行為藝術了。

再往前,被炮轟的總是那些通過選秀出來的高人氣新人。

他們實力不過爾爾,出道全靠粉絲支持,不管是支持的還是謾罵的,他們受到的待遇儼然就是當年的流量明星。

再再往前,或許許多人已經忘了或者不想承認,被“主流”抨擊、象徵著當時年輕人品位乙烷的,正是在長輩眼中那個又不好看、還根本聽不清在唱什麽的周杰倫。

當代年輕人追捧的流行文化,永遠都會受到上一批掌握流行文化話語權之人的嚴苛審視,紛爭在所難免。

在被互聯網拎著高速前進的時代,後者愈發容易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是突然變壞、突然斷代,有些純粹是突然被打碎的。

然而可能並不是。

就像這兩天的紛爭裡,大家都在感歎“曾經的華語歌壇多好,什麽都是實打實的”,卻隨著周杰倫和假數據的陳年往事又被提及,許多人才想起、或者剛剛得知——

其實早在十年前,周杰倫就懟過有些唱片公司為了旗下藝人的銷量“買榜”,而被懟的陳澤杉解釋說自己這麽做,也是因為大家突然都在走這種“捷徑”,用這些並不真實但博人眼球的數字製造話題。

或許很多被視為“壞”的事情,都是慢慢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直至今日這個被裹挾其中的人已經難以和外界對話的境地。

從“中老年粉絲”當年的瘋狂到現在最新年輕人粉絲的瘋狂,其實追星心理中那些集體無意識的狂歡、排除異己的極端心理和自我投射都一脈相承,卻在今天這個被刻意引導的畸形環境中有了變異的表現形式。

當又一次的戰爭落幕,或許勝利的一方更該追問的不是怎麽打倒下一個蔡徐坤,而是總能誕生下一個蔡徐坤的土壤,如何才能不那麽讓人容易瘋狂。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