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角籠中》票房火爆逆襲,王寶強做對了這件事


1905電影網專稿 《八角籠中》,爆了!影片不僅收獲口碑好評,已經連續三天單日票房過億,且逆襲超越市場爆款《消失的她》,登頂單日票房第一。上映5天,電影累計票房破9億。



《八角籠中》靠什麽贏得了觀眾的支持?是王寶強轉型導演為“一雪前恥”、六年磨一劍的努力創作;是取材真實事件,展現普通人堅韌面對生活的真情表達;更不能忽略的是,王寶強拍出了山區孩子學格鬥拚出路的艱難處境。



“家,家沒得。錢,錢沒得”、“山裡的娃娃出去不容易”、“我一輩子就想出那個村,能去很遠的地方,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麽樣的”......《八角籠中》裡的一句句台詞,映照著山區孩子們的真實心聲。


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帶領孩子向命運揮拳,不屈不撓,而作為導演的王寶強,也把一幫來自現實大山裡的孩子,帶進了大銀幕。



《八角籠中》,為山區孩子找出路


“《八角籠中》的孩子們、導演都和我一樣,生在底層,草根出身。但如果沒有《八角籠中》,沒有寶強導演的傾力付出,世界不會知道這個故事,也不會知道我們22年的格鬥人生。”


《八角籠中》根據真實發生的“格鬥孤兒”事件改編。王寶強飾演的主角向騰輝原型人物名叫恩波,他在成都創辦格鬥俱樂部,收養400多名大涼山的貧困孤兒,讓他們在俱樂部裡學習格鬥。


恩波曾表示,“二十多年前在我們老家,流浪街頭的孩子是很多的,完全是未成年輟學,跑成都來偷東西。我作為一個退伍軍人,我只會格鬥,看到那麽小的孩子,我就想能不能讓他們來練武,總覺得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如果沒有格鬥,他們會在哪?恩波格鬥俱樂部學生銀軍受訪說,“應該在大山,在大山裡面背石頭”。蘇木的現實原型蘇木達爾基說,“放牛?放牛自己家也沒有牛,放別人家的牛。”


如片中蘇木所言,“格鬥就是我們這輩子唯一的出路。”恩波帶領這些大山裡的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改變命運。


王寶強本身也是草根逆襲的典型代表,他深知山區孩子的艱難困苦。無論是他演教練向騰輝,還是當導演自己拍,都再合適不過。



王寶強還找了真正的山區孩子來演,從上千名大山孩子中挑選電影主角。正因為有了這群真實的山區孩子加入,這部電影更顯真誠而有現實的溫度。


“最難選的就是這些孩子,真的是從大山裡找的。一個個選,一個個看,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聊。他們就是一張白紙,特別特別純真。我們都是苦孩子走出來的,都有共鳴,共性。”王寶強坦言。



在電影裡,向騰輝通過格鬥這項運動把無人照料的孩子們帶出了大山,沒想到,緊接面對的是越來越多來自社會環境的重重阻擋。


這股阻礙的力量包括假借辦拳館違法獲利的無良商人、唯利是圖的酒吧老闆、索要讚助費的私立學校校長、逼迫服藥,不服從打殘運動員的格鬥俱樂部老闆。還有不明真相的公眾輿論,因為一段視頻與媒體渲染,就把向騰輝貼上誘拐孤兒打黑拳的標簽。



“我把他們騙出山溝溝,我騙他們練格鬥,你們說我是個騙子,我就是個騙子。”向騰輝在電視節目上翻臉質問,當孤兒需要關注的時候,大家又在哪裡,“連騙他們的人都沒有。”


《八角籠中》關注走出大山的孩子,更想表達的是這個社會應該有更多人去善待他們,人人都有責任構建一個能讓他們實現純真夢想的環境和條件,而非像片中商人對孩子們那樣不屑一顧——“大瀧山的娃,你管球他該怎個辦。”



電影之外,王寶強把一群孩子們也帶出了大山,找他們拍了這部電影,他還表示,會資助他們直到大學畢業。


隨著影片票房持續火熱,觀影人次上漲,越來越多人關注到了這群現實中的山區孩子。比起電影有多賣座,王寶強第二次當導演逆襲翻身,這才是《八角籠中》更有社會價值的意義所在。


因為電影,山區孩子收獲關注和幫助


不止《八角籠中》,過往還有許多優質佳作讓更多山區孩子被公眾看見,關注到他們的生活和困境,也讓他們的現狀有了一些改變。


《八角籠中》裡的馬虎,現實中也叫馬虎,來自寧夏鄉村,從小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外出打工,由奶奶一手撫養長大。



馬虎的故事被鏡頭紀錄在《棒!少年》裡。“我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棒球基地的人撿到了。”被傳奇教練“師父”和“強棒天使”創始人孫嶺峰選中後,他學打棒球,棒球這一團隊運動也慢慢改變了他調皮搗蛋的“挑剔”個性。


長大後的馬虎變得成熟穩重,也是現在球隊的主力,棒球基地已經是他第二個“家”。在逆境中成長,他仍在揮棒追逐夢想。



現實中,有很多像馬虎通過學體育這一路徑走出大山,扭轉命運的山區孩子。比如紀錄片《千錘百煉》真實展現了拳擊教練齊漠祥無私帶領四川山村少年學拳擊的故事,靠打拳擊功成名就,是他們不止不休的奮鬥目標。


同時,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也一度是不少國內電影關注取材的焦點,如《一個都不能少》《美麗的大腳》《走路上學》《上學路上》《遙望南方的童年》等片。



張藝謀為《一個都不能少》的選角,和團隊走了2萬多公里路,看了2萬多個農村孩子。電影拍攝後,他為拍攝當地捐建希望小學。


最受關注的是影片女主角魏敏芝,她原本是河北山區貧窮家庭的孩子,因為這部電影得到社會資助,念完初高中,順利考入大學,還遠赴海外留學,從此改變了人生。魏敏芝後來說,“如果沒有這部電影,我可能會在家養豬、結婚、生孩子,做家庭婦女。”



根據《馬燕日記》真實故事改編創作的電影《上學路上》,講述寧夏同心縣小女孩王燕出外打工,通過賣雞蛋、養羊、摘枸杞等方式籌足24.8元學雜費,繼續上學的故事。


影片編劇趙冬苓將12萬元稿費捐給寧夏貧困地區的小學,用於多媒體教室的設施建設,幫助提升山區小孩的教育資源和質量。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山區的面貌有了極大的變化,越來越多孩子走出大山,也有越來越多孩子能在本地茁壯成長,建設美麗鄉村,期盼他們都能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