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建築實體與當方美學以最自然的方式融為一體

東山明月:祗園枝上千花秀

——五祖寺大雄寶殿的前世今生

2018年11月19日,天下祖庭五祖寺大雄寶殿歷時三百多天,耗資數百萬修繕全新,施工隊伍清走最後一根腳手架,順利完成了這項令他們感到無比殊勝的精美之作。

此刻的大殿,觸目光明,處處皆新。有如“琉璃為地,金繩為界,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的莊嚴華麗。

“楊柳枝頭甘露灑,普滋法界薰蒙。千層浪頭顯神通,光降道場中。”這是一個祥和的午後。晚課時分,楗槌傳音,僧眾穿衣搭袍,雲集大殿,薰香讚佛。在持續的梵唄經誦中,祖庭的禪師們圍繞新修的大雄寶殿走廊灑淨祈禱。惟道法師手持淨瓶走在僧眾最後,輕點楊枝甘露,引眾祈請龍天護佑,祖庭道場興隆!共願正法久住,國泰民安!

冬日早至的東山,仍然是南枝向陽的好氣象。金桂樹鬱鬱蔥蔥的球冠與修繕一新的大雄寶殿青褐相銜,渾然一片。寶殿新裝的門窗與蘭天一色,翻新的廡殿重簷屋頂上飛鳥相與,靜立於殿周的水杉與海青著身的法師們共同佇立於蘭天白雲之下,搖曳枝曼,以大自然特有的語言輕述著大雄寶殿的建築歷史與變遷。

//

那些前朝舊事

//

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南宮夢佛,派使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音、秦景告別洛陽,踏上“西天取經”的征途。終於在大月氏國幸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於是在今天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的某處熱土上,我們華夏後裔第一次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的白氈像。

在蔡音、秦景的懇請下,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於永平十年(公元67年)和東漢使者一道,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達洛陽。於是中華大地上,矗立起第一座佛寺“白馬寺”。白馬寺是以漢代官署的格局而建,這也就使中國寺廟的建築完全繼承了以南北中軸線為核心建築,附屬建築位列中軸線東西兩側和遞進院落形式為布局的皇家建築風格。

千年滄桑,百年孤獨。在一次次改朝換代的跌宕更迭中,中國佛教寺院建築以殘留與傳播的方式的幸存下來,成為最能體現追求對稱美學法則,恆守造型藝術的傑作。

五祖寺大雄寶殿據史載始建於大中二年(848),由宣宗敕修。野史傳說,宣宗登基前曾流亡江西為僧,與禪師交往亦密,野史無從考證。有詩為憑的是宣宗對曾為五祖寺留下“直上青霄望八都,白雲影裡月孤輪”絕句的詩人白居易的情摯。當李忱正想“綴玉聯珠六十年”的詩仙白居易再為大唐寫出更多“造化無為字樂天”的美妙詩章,詩仙卻於他登基(公元846年)的同年八月別塵而去。這令有“小太宗”之譽的君王無比傷懷,寫下了著名絕句直抒一個國君對一位詩人“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的無限追思。

白居易的絕對大伽粉絲宣宗李忱是否也吟誦過詩人《東山寺》中“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的豪放之辭, 我們不得而知。我們有史可查的是,在宣宗登基後的大中二年,政局剛穩,一切百廢待興,這位君主於日理萬機之中,敕修祖師叢林,並改賜寺額為“大中東山寺”。由此,五祖寺展開了歷史上最為浩大的興建工程,大雄寶殿、五祖祖師塔和按照叢林規格重新布署。也是從這一年起,五祖寺的主要殿堂從山頂向山腰挪移。據1992年由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五祖寺志》記載,這一次大挪移歷經了整整10年,大雄寶殿、天王殿、毗盧殿、佛祖殿、藏經閣、法堂、僧堂、祖堂、鍾鼓樓,以及其他偏殿、寮房、長廊毗鄰相接,煥然一新。同年,還敕寺度人五十。

逾十年而建成的東山寺殿堂閣宇,完美地將佛教建築、雕塑、繪畫高度融合在一起,華麗壯觀。因歷受皇朝加封的祖師叢林至此更如一輪新月,獨傲寰宇,成為“天下名刹”。 這何嘗不是中華文明建築史上的一次大手筆,不是九洲瓊樓玉宇中一顆閃耀的明珠。我們僅從十年的三千六百五十個日日夜夜的精工營造中,便可遙望那年的大雄寶殿是何等美侖美奐,何等獨享恩寵,又輩受海眾的膜拜與向往啊。

故而宣宗李忱在寺志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同他在東山鳳凰山腰欽點那條寶閣玉帶般的古建群那樣,為祖庭的建築提升了規製,使以禪堂、法堂為主的禪宗祖庭在建築規模上有了皇家賜封寺院的巨集偉與氣勢,也為禪宗道場走向唐風宋製的鼎盛夯實了深厚的根基。

那是“東山法門”的盛唐,那是禪宗的盛唐。我們有理由相信,那年那月巍峨矗立在東山中部白蓮峰下的大雄寶殿,昭示著下一個歷史發展高峰的到來。

佛教在繼唐五代之後於兩宋時期繼續繁盛,佛教諸宗中最盛行的是禪宗。禪宗文化開始在中華大地各個領域與界層中大放異彩。

治平年間(1064—1067),英宗禦書“天下祖庭”,並製成金龍坊額送至東山。同時,禦批刻製龍邊豎式巨石,立於大雄寶殿前右側;崇寧元年(1102),徽宗禦書“天下禪林”,並製成金龍匾額遣使送到五祖山。同時,禦批刻製龍邊豎式巨石,立於大雄寶殿前左側,與英宗禦書巨刻相對峙。大雄寶殿在此期間堅若磐石,見證了禪宗的大宋輝煌。

歷史的車輪總是迂回向前的。大雄寶殿在五百年風光之後,於景炎、祥興年間“蘄州邊障受兵,州吏民奉弘忍遺體入城護佑,了行隨往。後州果避兵災。而東山寺院卻毀於兵火,僧眾四散,一時冷落蕭條。”

殘垣斷壁的大雄寶殿,塗滿瘡痍。南宋在歷史的舞台上離場,新的元朝帝國亮相。了行法師回到東山,掃寺故基,重興土木,歷時十年,雖難複其華,塔廟庭宇終有了些大致的輪廓。但大雄寶殿仍無力複建。1292年,了行法師圓寂。大通法師再續東山法席,持續興建佛祖殿、方丈院、鍾鼓樓等建築,仍未能實現讓大雄寶殿再樹寶幢的願望。

元至治二年,大通年老,率眾迎請虎溪第一座法式法師來主東山法席。至治三年,大通法師圓寂,法式任主持在,拉開了再興山門,複建祖庭的大幕。這一次建設大潮持續了七年,至1330年才告一段落。大雄寶殿是從1323年於故基啟建的,歷四載,到泰定三年(1326)完工。這項浩大的工程轟動了朝野,盛名遠播。元朝名臣大儒虞集在《敕賜黃梅重建五祖禪師寺碑》中讚道:“江漢之間,隱然一大關閫。計其經始,至於落成,才七年耳,何其敏哉!”

碑文中還記錄了法式法師的一段告白:“今國家崇尚象教,古昔莫能加。今東山之成,願力所就。蓋山川之靈,實際運景,而祖師名號,非盛大所命,不其闕乎?”

法式為祖師名號奔走京師,文宗再賜五祖號“妙園普覺禪師”,寺曰“東山五祖寺”,簡稱“五祖寺”。同年,文宗召翰林直學士虞集為重建五祖寺撰寫碑記,勒石於東山。

之後的大雄寶殿,又隨著我們苦難深重而又滾滾向前的民族命運之轍,於元末再毀於兵,明洪武年間(1368—1398)重建;正德八年(1513)複毀於火,嘉靖元年(1522)再建,越五年竣工,大小佛像鐫舊飭新。

萬歷十九年(1591)再次進行大維修,繪像一新。不久又毀於火,崇禎初(1628—1632)再建。明末再遭兵火,清康熙初(1662—1664)又按原樣修複。

這次康熙複修之盛,穿越了190年風雨。直到鹹豐四年(1854),東山之上的大雄寶殿再毀於兵燹,僅留下四面基腳石和石刻的大佛須彌座。昔日的殿宇之上空余幾方長石和柱礎石礅,令人睹之神黯,思之可追。

屢毀屢建的大雄寶殿,如同曠野中的祭壇,沉寂百年,目睹了中國19世紀初的風雨飄搖與戰火紛飛,在東山絢爛如故的風雨彩虹之中,走進新的歷史天空。

//

再造展巨集圖

//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一個凱旋高歌的時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祖國每一處山嶺都喜集祥雲。東山更知春早,沉寂百年的大雄寶殿,如深埋沃土的菩提,在這因緣具足的時節復甦發芽。

1981年10月的東山古道,秋色無聲,山棲含情。五祖寺海妙法師下山去的步伐格外急切,他要去參加21日在武昌召開的湖北省佛教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並將在這次會議上呼籲複建祖庭大雄寶殿。

海妙法師1956年由湖北省佛教協會派至中國佛學院深造修學,結業後派任五祖寺住持。曾在文革破四舊運動中,以僧人的忍辱與圓融,為保護祖庭文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67年,僧人遭到“橫掃”,海妙法師作為五祖寺當時唯一的僧人也被迫回家務農。十年浩劫結束後,海妙法師於1981年重回五祖師再披袈裟,並當選為省佛協理事。重回祖庭的他,最大的夙願就是複建大雄寶殿。

也就是在這次大會上,當選為省佛教協會會長的昌明老和尚認真聽取了海妙法師的匯報,將東山重輝作為省佛教界的頭等大事擺上了議事日程。

1982年6月,昌明老和尚代表湖北省佛教協會向中國佛教協會和有關部門反映了五祖寺恢復開放的問題並得到積極的回應與支持。

1983年,國務院批準將五祖寺列為漢地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84年8月,黃梅縣委、縣政府下達65號檔案,同意《五祖寺寺廟移交協定書》,將寺院交佛教組織和僧人管理使用,並開放作為佛教活動場所。

五祖寺恢復了叢林制度管理,沉寂了十幾年的五祖寺又響起了晨鍾暮鼓,梵唱經誦。同時,昌明老和尚倡導成立了“五祖寺大雄寶殿募捐委員會”。湖北省佛教協會與五祖寺聯合向社會各界發起了大雄寶殿募捐通啟:“唯大雄寶殿,自清鹹豐遭兵燹,以至今日,仍存舊基,修復工程艱巨而浩大。我會同仁與該寺共同議定,按原貌修複,建築面積為865.7平方米,投資約100萬元。今者,此款遠不敷用,盛業難複。我等竊念:禪宗祖庭乃四眾所仰止,欲竟其功,端賴‘積沙成塔’。特仰海內外名山古刹,方丈法師、大德、居士,慨施淨資,使祖庭得以重光,俾佛日得以增輝,成己成人,功德圓滿,善莫大焉!是為起。”

一石激起千層浪。緣起發布後至1988年,先後施資修複大雄寶殿的檀越有:山西、廣東、江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蘇、浙江、安徽、河北、河南、湖南、陝西、湖北、北京、上海、內蒙古、香港等地的高僧、居士、信眾和部門,還有日本朋友,共計8643人次,共捐資112461元。其中廣東省廣州市無著庵聖一老法師、香港寶蓮寺聖一老法師各施資10000元,為捐資最多的大德;日本東京電二十八施資500元,日本山口縣電友會施資500元等。寺志錄入了此次複建捐資500元以上的護法檀越。

1988年12月6日,祖庭大殿舊基、毗盧殿前彩旗飛舞、人頭攢動,江西、安徽、湖北等省及武漢市佛教協會會長,國家重點開放寺院的高僧大德、法師,省、市(武漢)、地各主管部門的長官,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長官和有關部、辦、委、局負責人以及居士、信教群眾共千餘人同赴祖庭,參加了由昌明老和尚主持的“湖北省黃梅縣五祖寺修複大雄寶殿奠基典禮大會”。雪藏一個世紀的五祖寺大雄寶殿奠基動工了。當昌明老和尚將第一鍬土培於基石時,他仿佛看到了東山法門如明月高懸流布世界的光輝,即興而說偈道:一片東山月,長臨四百州。宗風三楚早,再造展巨集圖。

大雄寶殿複建完全按唐朝原貌進行設計,主構採用鋼筋水泥仿古結構,共投資百萬餘元,歷時五年而建成。在原基上重生的大殿為七大開間,48根大柱落腳,建面積為865.7平方米,殿高18.4米,寬34.1米,長25.3米,為兩層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前月台石階鎖翠,石鼓不朽,廊廓四環,雄偉壯麗。是中南地區當時最為巨集偉的大雄寶殿。其外觀造型在全國佛教叢林中堪稱“一枝獨秀”,建築結構力度經有關專家鑒定,可抗八級以下地震。

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寫了“大雄寶殿”四個大字。河南長城影文化有限公司將其攝入《中國寺廟》百集電視片,並被編入《中國佛教重點寺院》一書裡。

1993年10月13日大殿落成竣工,適逢弘忍大師1393周年聖誕。鐫刻於大殿後壁的《黃梅五祖寺重建大雄寶殿功德碑記》盛讚了祖師恩澤與檀越功德:“是以中國禪宗之創建與發展,首在‘東山法門’之巨集傳。禦敕‘禪宗祖庭’,蓋有由已。五祖道場,千百年來,滄桑數易,而盛譽永輝。唯惜大雄寶殿毀於清代鹹豐,而殿基空曠獨存。今逢盛世,得以原貌再現。實為佛法之興盛,眾生之良緣。”“幸得政府關心大力之資助,方丈昌明精心臂劃之籌措,十方大德法師、居士慨施淨資,方始祖庭重光,佛日增輝。”

長風不歇,同塵和光。人們沉浸於這歡欣鼓舞的時刻,像靜待一朵禪花的盛開,希翼著一個新紀元的到來。

//

東山明月更增輝

//

時光任苒,一晃就是25個年頭。大雄寶殿在建成後九千個日子裡,每天凌晨都有真香薰蒙梵音繞梁,每天傍晚都會禮佛求懺課誦經讚,無有隔期。大雄寶殿作為寺院法務活動的中心和信眾心中的聖地,在諸多重大盛大節日與重大接待中,發揮了它不可取代的引領作用,為祖庭重輝增添了瑰麗的光彩。

再美麗的建築,也懼歲月摩娑;再莊嚴的聖境,也須寶相輝金。二十五年的光陰消磨,曾經巍峨梭嚴的大雄寶殿牆斑瓦碎,椽簷朱舊;舊塑法相,金容剝蝕,亟待修繕。

2018年春,方丈正慈大和尚為踐行“願作黃梅東山月”的巨集願,攜監院惟道法師冀諸善侶重修大雄寶殿。通啟一出,寺院眾僧與十方善信喜舍樂輸者絡繹不絕,慷慨解囊,出資認捐,共襄盛舉。大雄寶殿二十一世紀首次修繕,就這樣在萬枝垂綠的二月春風中啟動了。新年春節剛過,大殿修繕隊伍便整裝結營入駐東山,做好了打一場品質攻堅戰的準備。

此次大殿修繕中共有柱8根、簷柱40根需修繕上漆;700平方米地面、420立方米大理石、4樘仿古窗、26樘花格原木門、860平方米屋面瓦、560平方米砼屋面需重新選材徹底更新;46攅鬥拱、3000平方米彩繪需精選題材、手工重繪; 三尊大佛、三尊菩薩、兩尊觀音侍者、十六尊羅漢更要碓金砌玉、重塑金箔。還有四環廊廓、排水溝渠和水、電、消防及三風系統等,其工程之繁複與巨大,藉此數據可見一斑。

正慈大和尚在大殿修繕開啟之始,要求寺院客堂、總務和得標的施工隊伍要以“建人文五祖、造一流工程、樹百年基業”的精神投入到這項重點工程中去,必須以赤子之真心,不辱使命;以獨運之匠心,鳩工疕材,高質高效地完成大殿修繕,藉此報答祖師恩澤廣被和十方善信的鼎力護持,重輝唐宋之盛大天氣。

戊戌年的二月,五祖寺的大殿被包裹在一片綠色的安全網中,四周層疊立起聳入蘭天的腳手架,殿內也是腳跳鋪呈,電光弧閃。殿裡殿外、殿上殿下搖曳著頭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忙忙碌碌的工人身影。從春歷夏,再到秋濃冬至,三百多個日夜他們披星戴月、揮汗如雨,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對佛菩薩的虔誠之心完成了所有工序。

《詩經》之《大雅·綿》被稱為周人史詩,其中“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說的正是如何運用特有的中華營造工藝精築朝聖福祉。修繕完畢的大雄寶殿,有著它獨特的屹立的語言,那雕梁畫棟、金鋪玉戶、重軒鏤檻的線條和色彩正是它的般若法語。在此次複建修繕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大雄寶殿原仿木結構的優勢和特點,仍以保持太空巨大、方木廣厚、裹栿華雕、天花鳳板為改造基礎,在門楣、窗牖、藻井、平棋、帳座、帳身、照壁、鬥拱、重椽、角獸等部件的重塑上進行了匠心獨具的圖案設計、漆料選擇和複古工藝,以線條的流暢與色彩的明快並輔以牖戶的通透,展現出大殿簡約而不簡單、精致而不奢華、寂穆而不冷漠、輕盈而不失莊嚴的禪境之美。

依照唐風宋製複建而成的大雄寶殿,在祖庭既是寺廟建築的標尺,更是寺廟最大的弘法載體與中心。今天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雕梁畫棟,流光溢彩。大殿正中供奉著橫三世佛即中央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和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兩側則供奉著文殊、普賢菩薩像。東西牆兩旁是十六羅漢。釋迦牟尼佛的背後,供奉著端立於鼇頭之上的海島觀音,左右的善財童子和東海龍女笑容燦爛,牆壁上還雕刻著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於鬥拱飛櫞之間、重簷亮牖之下新繪的八十八尊羅漢惟妙惟肖、親切宜人;重塑金泊的諸佛菩薩更是寶像莊嚴,慈眉善目,給眾生以無限溫暖與智慧。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們在同一片蘭天之下共築中國夢,深入發掘著佛教慈悲平等、中道和平等價值理念,煥然一新的大雄寶殿建設便融入了這種打造人間般若法船、建設人間智慧福祉的慈悲精神。

白蓮峰下,祥雲環繞的大雄寶殿,將建築實體與東山大美以最契入最有機最自然的方式融為一體,以傳統古建與宗教建築特有的理性和浪漫主義,將太空意識與時間過程完美地凝固與鋪呈,給每一個前來瞻仰與瞭望的人特有的人文關懷、生命溫度和智慧啟迪。

“眼瞻聖境意趣清淨獻花奉水早證菩提;目觀慈容心生信仰舉手低頭當成佛道。”這是五祖寺當代檀越聖一法師送給大殿的楹聯,今再懸金柱,縱橫卷舒,應機接物。願我們同登天下祖庭大雄寶殿前那仰覆之蓮,共入軒昂聖境,巨集暢宗風,闊步邁向禪宗發展的新時代。

文 | 朵兒

插圖 | 明參

編輯 | 南瓜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