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褥瘡護理全攻略

近日,有些患者朋友會有這種疑問:褥瘡應該怎麼辦?褥瘡應該用什麼葯?秉著為一切患者服務的心態,寫下了這篇褥瘡護理和預防的全攻略,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褥瘡

褥瘡又稱壓力性潰瘍、壓瘡,是由於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褥瘡可造成從表皮到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和關節的破壞,嚴重者可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症。

易發部位

褥瘡多發生於無肌肉包裹或肌肉層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根據躺臥方式的不同,褥瘡的好發部位也有所不同。

仰臥位好發於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骶尾部、足跟等。

側臥位好發於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髖部,膝關節的內、外側及、內外踝。

俯臥位好發於耳、頰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膝部、腳趾。

褥瘡產生後這樣護理

褥瘡的護理需要根據時期來判斷,不同時期護理方式不同。

第一級:皮膚完整期(紅斑期)

局部受壓的患處可出現溫度、硬度、感覺等改變。皮膚色淺者表現為局部持續紅斑,膚色深者表現為局部持續發紅或發紫。

護理方式:

紅斑期護理的關鍵是翻身減壓,改變固有姿勢,患處會逐漸好轉,只是時間稍長一些。應注意在在紅斑期不要給予按摩、局部熱敷等措施,這樣可能會加重內部損傷和皮膚缺氧。

第二級:皮膚破損期(水泡期)

受壓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嚴重些的皮膚顏色為深紫色或紫黑色,水皰壁破裂後會形成淺表糜爛面。

護理方式:

水泡破裂之後會形成潰爛的表面,所以水泡的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感染。

這時可用棉花棒蘸4.75g/L-5.25g/L絡合碘塗擦患處表面,使局部乾燥,並注意避免繼續受壓;大水泡可以用無菌注射器抽取泡內的液體以保護皮膚不受損傷。若水泡已破,可用新鮮雞蛋內膜平整緊於創面,並用消毒紗布覆蓋,1~2 天局部換藥1 次,直到創面癒合為止。雞蛋內膜有防止水分及熱量散失、避免細菌感染、利於上皮生長的作用。

第三級:全皮膚破損期(淺度潰瘍期)

深組織受損或壞死,但不穿透皮下筋膜。表現為鮮紅色肉芽組織,有膿性分泌物及脂肪壞死組織繼續破壞並向深部侵犯。

護理方式:

若潰瘍面範圍小,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注意保持乾燥,用60瓦白熾燈泡照射潰瘍處,注意保持距離(30公分左右),不宜過近或過遠,避免受傷,每日1~2 次,每次10~15min。

長期不癒合創面,可在創面上敷一層白砂糖,然後蓋上消毒紗布,用整塊膠布封閉創面,每隔3~7 天更換敷料1 次,藉助糖的高滲作用,殺滅細菌,並可使創面消腫,能改善局部循環, 增加局部營養,促進創面癒合。

第四級:深組織破損期(重度潰瘍期)

壞死組織侵入真皮下層,壞死組織呈黑色硬痂,痂下形成深部潰瘍或竇道,通著附著的粘液囊或骨組織。

護理方式:

先清潔創面,去除壞死組織,可用無菌等滲鹽水或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洗瘡面,再用無菌凡士林紗布及敷料包紮,1~2天更換一次。感染的瘡面應定期採集分泌物作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每周一次,根據檢查結果選用藥物。

褥瘡的預防

「祛病如抽絲」,這句話形容褥瘡實在是太貼切了。褥瘡的發生極快,在一兩天中就可能會發生,但是癒合極慢,所以面對長期臥床的病人,重點應該放在褥瘡的預防方面。

保持床位整潔

病人的衣服、床單應該保持乾淨、乾燥,不可讓病人直接躺窩於橡膠單或者塑料布上,被服汙染要將儘快進行更換,盡量不要使用脫瓷的便器,以防擦傷或者擦破皮膚。小便後應及時沖洗並擦乾,可塗油或用痱子粉等吸潮並減少摩擦,夏天需慎用。

避免長期受壓

應鼓勵和協助臥床病人經常更換體位,一般每2h翻身1次,最長不超過4h,必要時每小時翻身1 次。協助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以防擦傷皮膚。在易受壓部位,骨骼突出處可墊水墊、氣圈、海綿墊或軟枕等。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對易發生褥瘡的病人,要經常檢查受壓皮膚的情況,用溫水擦浴並行局部按摩或紅外線照射。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按摩的位置或手法不對卻會加速局部耗氧和組織壞死,所以如果要對病患進行按摩應該要格外注意。

碘酊局部塗抹

患者入院後對易發生壓瘡部位,如臂部、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結節、肩胛部及足跟等處,每次翻身後用消毒棉花棒蘸取0.5%碘酊,對受壓骨突出部位由中心向外塗抹,待乾後,再塗一次。

增加營養的攝入

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及富含鋅元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不能進食者可用鼻飼法或靜脈外營養。

護理臥床病人時,每個人都應該要注意並盡量預防褥瘡。或許我們無法躲避疾病,但是至少,我們可以躲避褥瘡。

褥瘡給病人不僅帶來了痛苦與折磨,還有併發症,甚至是死亡。所以褥瘡不可忽視,只有在治療褥瘡的同時做好相關的護理,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康復。有燒傷整形科問題可以顧問熱心醫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