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浪地球》:成長到最後,我們終將與父母和解

作者:凰兮

來源:中國NLP學院(nlpcn1997)

《流浪地球》火了,至今票房已突破30億。

這部一開始不被看好的科幻電影,成為了春節檔當之無愧的黑馬,力壓星爺的《新喜劇之王》和韓寒的《飛馳人生》。

有的人看到的是科幻特效;有的人看到的是情懷;有的人看到的是不科學的漏洞……並為此爭論不休。

而我看到的是,電影中領航員劉培強(吳京飾)與兒子劉啟(屈楚蕭飾)的父子關係。

這是一出拯救末日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叛逆少年最後與父親達成和解的成長史。

01

缺乏父愛的叛逆少年

網上有人製作並填寫過關於《流浪地球》全員的印象表,許多人對男主角劉啟的第一印象都是“叛逆”。

他也的確是叛逆的:他拒絕關於父親的信息;他一心一意想要“離家出走”;他駕著車在冰天雪地裡橫衝直撞,像一隻暴躁而孤獨的小獸。

劉啟怨恨、仇視父親劉培強。

因為當初劉培強為了讓親人進入地下城,選擇了去當領航員,一去17年;

又因進入地下城的名額只有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忍痛放棄了重病的妻子,選擇了姥爺韓子昂,以致於劉啟失去了媽媽。

“我已經記不清你這個混蛋的樣子。”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

一名美國水手,在兒子剛出生不久,便出海遠航。

幾年後,當他回到家時,發現兒子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強,沒有一個孩子應有的活潑。

這一切,都源於那個孩子缺乏父愛。

嬰兒和父母的依戀關係,是一個人最早建立的依戀關係,直接影響到這個人的人格養成。

而父母對孩子的回應程度越高,孩子的心理就越健康。父親和母親的角色,缺一不可。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父親常常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交流、玩耍,那麽這個孩子長大以後往往更加大方、自信。相反,父親比較少參與到孩子的成長,孩子很可能發展成自卑、缺乏信心且容易誘發抑鬱症。

雖然有姥爺、有妹妹,但是沒有雙親陪伴的劉啟,就是這麽成了一個的“叛逆”青少年。

02

親子之間的隔閡源於不理解

“他的使命感,讓他首先是一名軍人,然後是一名航天員,最後才是一名普通的父親。”

劉培強選擇了人類大義,年幼的劉啟卻排斥這種選擇,他無法理解“大人”的想法,於是產生怨恨。

其實劉培強和劉啟的關係,正是中國式父子關係的模樣。

許多父母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選擇賣力賺錢,不得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朋友有一位合租的室友,此人的父母在他三四歲時就離婚了,父親在他7歲時去了外省做生意。

他被寄養在大伯家十年,父親每個月都會打生活費過來,每年生日都會受到不一樣的禮物,只是好幾年都不回來一次。

直到父親生意失敗,回老家重新開始,他才和父親團聚——這時候,他已經快二十歲了。然而,他寧願住學校宿舍,也不願意回有父親在的那個家。大學畢業後,他乾脆自己租房,接到父親的電話,沒說幾句就掛線。

朋友說,他能看出室友的父親其實很關心室友。

雖然老父親不喜歡說話,但是他常常會過來租屋裡探望兒子,有時會帶著自己做的菜、煲的湯、一籃子水果等等過來,連朋友也不止一次收到對方的愛心禮物。

只是室友一直表現得十分冷淡,拒絕與他父親親近。

這也是當下許多家庭的真是寫照。

父母承擔著養活一家老小的責任,顧得了事業,就顧不上家庭。

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只看到父母拋下了自己。

在孩子的心目中,沒有什麽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

於是,成年之後,拒絕與“拋棄”自己的父母聯繫。

然而,正如劉啟雖屢次拒絕父親對他的聯繫,可他也極度渴望著一家人能夠整整齊齊。

沒有人願意憎恨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劉啟和劉培強間充滿隔閡,源於對彼此的不理解、不認同、不溝通。

03

如果不把愛說出口,誰會知道呢?

《流浪地球》裡,劉啟怪父親不能陪伴他,所以拒絕了坦誠的機會,結果再也沒有雙方坐下傾述內心世界的未來。

所以,他不知道劉培強始終默默地付出:

劉培強放棄重病妻子的選擇看似無情,其實只為了讓更多的親人活下來,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在空間站時,他一直記掛著兒子,一家三口的照片總放在顯眼的位置;

當地球面臨被木星捕捉的危難時刻,在空間站的他心急如焚地追問著兒子的消息……

或許大家都對這一幕印象深刻——劉培強的虛影在宇宙裡注視著的地球,而在地球上的劉啟望向頭頂的星空。

不知多少人被劉啟那一聲“爸”,感動得眼淚狂飆。

空間站這最後的焰火,也代表了劉啟選擇與父親劉培強和解。

在參與火石運送、救援活動的過程中,劉啟終於漸漸明白到劉培強當初的選擇有多麽艱難。

在地下城的35萬人和地球上的35億人當中,他更在乎的是姥爺和妹妹這兩個親人,而不是那35億他不認識的人,雖然顯得自私,但他的確沒有救他們的理由。

然而,為了運送火石,姥爺死了,救援隊的許多人也死了。劉啟逐漸意識到,為了保護想要守護的東西,犧牲是不可避免的。

到了最後地球的生死時速,父子二人聯手展開救援。

劉啟在地球上行動,而在空間站的劉培強燒了人工智能MOSS,去引爆木星,他不只是為了拯救地球,更是為了拯救在地球上的兒子。

這才會有了MOSS的吐槽:“讓你們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望。”

德國哲學家弗羅姆說:“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親雖不能代表自然界,卻代表著人類存在的另一極,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學技術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風紀的世界、閱歷和冒險的世界。”

劉培強完成了他對劉啟的諾言,成為天上的星星。

劉啟亦徹底理解,父親是愛著他的,他是為自己想要守護的東西而犧牲。

最後的他,帶著這份理解,負起照顧妹妹的責任,一直走下去。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特別是父親,總隔著一塊透明的玻璃,看似觸手可及,卻又無法靠近——因為我們無法理解彼此。

不理解可以分為三種:TA不理解你;你感覺TA不理解你;你其實從未理解對方。

我們基本默認了第一種,而忽視另外兩種可能,也沒有給對方機會,互相坦誠。

電影《老炮兒》中的六爺和曉波就是一對缺乏交流的父子,父親要管兒子,兒子卻偏要和父親對著乾。

渴望著對方認可的父子倆,卻撞得滿頭是血。

最後在小酒館裡,雙方把內心深處的話都說出來,才終於握手言和。

人生不過百年,你總會明白,將大把時光,浪費在和親人吵架、控制、談是非、鬧情緒上,是這一生最大的錯誤。

給雙方一個坐下來,好好講述心裡話的機會吧!

如果不把深藏的愛意說出來,又如何期望別人能夠理解你?

- End -

歡迎留言區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