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高壓浪潮誰最受益?

前兩天,君臨發布了一篇《盛宴!今年國運要賭特高壓》的文章,為大家講解了特高壓重啟的來龍去脈。

9月7日,能源局發布檔案,要在今明兩年核準12條特高壓工程,宣告特高壓工程重啟;

12月13日,國務院陣前點將,寇偉接掌國網公司帥印,宣告特高壓成為新基建的主力之一;

12月25日,國家電網混改啟動,將最有前途的特高壓工程放在混改首位,宣告盛宴大幕拉開。

這裡面的投資機會,正從主題概念一步步落實,成為流淌著奶和蜜的伊甸園。

今天,我們進一步深入分析。

有些同學或許會有疑惑:從去年四季度以來,部分標的漲幅都有50%+了,未來還有多少機會呢?

君臨認為:

特高壓重啟,這是一輪至少持續1-2年的中長線投資機會。

從短線看,部分個股的漲幅貌似不少,或許還有回調的壓力;

但從三年以上的長線看,他們的股價還在山腳下,以前幾輪特高壓的經驗,一輪完整周期的股價漲幅基本在3-5倍左右。

1

首先要明白一點:我國為什麽要搞特高壓?

因為我國國情特殊。

一來國土面積巨大,二來能源地理分布兩極分化。

如上圖所見,我國的能源主要集中在西部,用電高峰帶又集中在東部沿海,造成遠距離、跨區域、大容量輸送電力的強烈需求。

但是用傳統電壓送電,必然會帶來高損耗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特高壓技術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但在過去,特高壓的兩大問題,嚴重製約了它的發展:

第一是投資規模巨大;

第二是國網公司內部的矛盾;

因為投資規模巨大,高層在考慮的時候,必然要慎重。

過去的幾十年,老實說,我國高層的主要基建重點一直是放在交通上的,比如1990年代的公路網,2000年代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網,2009年之後的高鐵網。

畢竟錢袋子還不算寬裕,有限的錢必須花在刀刃上,所以落到電網方面的投資,始終是少了一級。

但時間進入2019年,時移勢易。

當年的交通網絡,已經十分完善,即使是西部的山區貴州、雲南、四川,也是高速路、高鐵網四通八達。

再加大投資力度,似乎沒有什麽必要了。

我國的基建發展進入補短板階段,也就是過去重視程度不足,又存在必要性、需要大力投資的方面。

比如5G、特高壓、充電樁、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項目,陸續開工。

而在特高壓方面,過去雖然也有過相關投資,但其實,總規模並不大,和即將展開的新一輪投資高峰相比,只是毛毛雨。

具體來看,中國過去的十年,經歷過兩輪特高壓投資周期。

第一輪:2011-2012年,年投資額在400億元左右,可以說是嘗試階段;

第二輪:2014-2015年,年投資額最高去到1600億元,可以說是真金白銀的吃肉階段。

而在眼下,重啟的這一輪特高壓高峰,年投資額將高達2300億元!

比上一輪高峰還要高出40%+……

這些錢,其中一半要花在設備採購上,另一半花在工程建設上。

從發改委核準、國網招標、設備採購得標、交付,到最後的調試安裝,整個周期將持續2年以上。

由於設備商是按照工程完工的百分比來確認收入的,因此業績的釋放,也將是一浪接一浪,不斷波浪式攀高的過程。

而在兩年多的投資周期裡,眼下不過剛剛進入到第一步的發改委核準階段罷了。

從能源局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來看,第一批核準項目包括12條特高壓線路。

其中主項目共7條,5條直流+2條交流;配套項目5條,均為交流線路。

這些項目的開工,從2019年開始,而設備交付高峰期將普遍落在2020年左右。

產業鏈中的設備公司,將由此枯木逢春,迎來新一波的成長機會。

2

特高壓盛宴,最主要的受益者是誰?

無疑是國網公司的三個親兒子:國電南瑞、許繼電氣、平高電氣。

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從行業格局來看,特高壓分為兩塊:直流電線路、交流電線路。

直流佔大頭,交流佔小頭。

在直流電這塊,主要是換流閥、直流控制保護,兩種主設備。

換流閥方面,國電南瑞是老大,市場份額佔40%,許繼電氣是老二,份額佔33%;

直流控制保護系統方面,許繼電氣是老大,份額佔53%,國電南瑞是老二,份額佔47%。

兩個親兒子實力相近,各分得一半蛋糕。

在交流電這塊,主要是GIS、變壓器,也是兩種主設備。

重點是GIS方面,平高電氣的份額常年保持在40-45%左右,遙遙領先於其他對手。

所以,你別看交流電的蛋糕體量不如直流電,但是從總體受益程度來看,平高電氣並不弱於國網的另外兩個親兒子。

但這裡講的只是特高壓,如果將投資視野放大到整個電力行業,他們的身份差異將會更明顯。

3

三個親兒子中,國電南瑞的綜合實力最強,是名副其實的龍頭大哥。

簡單比一比就知道了,2017年營收方面,國電南瑞242億元,許繼電氣103億元,平高電氣89億元;

淨利潤方面,國電南瑞32.4億元,許繼電氣6.14億元,平高電氣6.31億元。

市值方面,當前國電南瑞876億元、許繼電氣107億元、平高電氣114億元。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國電南瑞的體量都遠遠拋離了兩個小弟弟。

那麽,國電南瑞強在哪呢?

先介紹一下背景,國電南瑞成立於2001年,2003年上市,國家電網公司間接持有62.95%的股份,是控股股東。

作為親爹,國網對南瑞可謂關懷備至,在過去的十幾年成長史中,不斷的注入新業務,為其發展打造強大的翅膀。

2004年,注入南京中德保護控制系統有限公司,獲得軌道交通業務;

2007年,注入南瑞集團農電自動化業務;

2009年,注入南瑞集團城鄉電網自動化業務,和電氣控制相關資產;

2011年,注入安徽繼遠、安徽南瑞中天,獲得配電自動化、用電自動化業務;

2013年,注入北京科東、電研華源、國電富通、南瑞太陽能等,獲得大量節能和新能源相關業務;

2017年,注入普瑞特高壓、繼保電氣,獲得柔性直流、繼電保護、海外業務等14項資產。

正是這一輪又一輪的資產注入和重組,讓國電南瑞的體量益發強大,逐漸就成了國網系的設備領域核心資產。

時至今日,國電南瑞的產品線相當全面,在電力領域已是無所不包。

包括特高壓、超高壓、高壓、中低壓;

包括傳統水電、火電、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

包括高端的特大型交直流一體化輸電網、低端的微型配電網的采集監測、調度控制、繼電保護等每個細分領域;

除了電力網絡業務,觸角還延伸到資訊通信、軌道交通、節能環保、工業控制等產業。

簡單來說,國電南瑞在電網中的地位,就相當於華為之於通訊行業的地位,盡顯龍頭風范。

這可不是吹牛的,我國的特高壓技術在全球享有盛譽,歐美日都沒有,因此其他地方想要搞特高壓電網建設,只能跟中國買。

2014年,巴西建了一個“美麗山”水電站,這是巴西歷史上第二大的水電站。

項目規模巨大,並且要將這個位處北方亞馬遜雨林中的項目電力輸送到2000公里之外的南方沿海工業區,遇上了難題。

最終,他們找到中國,和國網公司以51%:49%股比組成的聯營體發展巴西的特高壓電網。

項目總投資約127億元,其中主要的設備供應商就是國電南瑞。

正因為綜合實力強大,業務多元化,國電南瑞的看點就不僅是特高壓了,還有軌道交通和充電樁。

眾所周知,這輪中國的新基建投資浪潮,涵蓋多方面產業,特高壓只是主力之一,軌道交通和充電樁兩塊也不可忽視。

關於軌道交通和充電樁方面的投資機會,君臨將在後續的系列文章中,逐步展開。

今天我們隻關注國電南瑞本身。

在軌交業務方面,國電南瑞主要涉及軌道交通綜合監控、軌道交通電力監控與保護等業務,國內市佔率40%左右,實力相當突出。

當然,這塊業務在軌道交通每年4000多億元的投資蛋糕中,佔比很小,只有2%左右。

但再小的蛋糕,給到一家公司獨享,也是豐腴的美味。

再說充電樁。

2018年中國新能源車的銷量已經突破120萬輛,勢頭已經起來,下一步補短板的重點就是充電樁。

在這個領域,國電南瑞旗下的兩個子公司南瑞繼保+普瑞特高壓合計市佔率為15%,也是行業的主流玩家之一。

你看,新基建的幾個風口,國電南瑞一家就佔了3個,妥妥的人生贏家。

除了以上這些風口之外,國電南瑞還有一個看點不得不說。

2017年5月,國電南瑞發布公告,募集16.4億元用於IGBT模塊產業化項目。

IGBT,是功率芯片的一種,被稱為電力電子行業的CPU,在家用電器、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領域具有極其廣泛的運用。

一直以來,這個領域都是被國外半導體廠商所壟斷的,國產化率只有10%左右。

作為電力行業的“華為”,國電南瑞又怎麽能咽得下這口氣呢?

當然,國電南瑞這番進軍IGBT,可不是意氣用事的,他並不需要開拓外部市場空間,光是替代進口,自己消化就足夠劃算了。

本質上,這是一件類似於華為做海思芯片的謀劃。

核心技術的東西,我可以不是最好的,但必須要有,只有這樣才能不被對手扼住命運的咽喉。

4

在特高壓盛宴中,能跟國電南瑞直接抗衡的,唯有許繼電氣。

先說背景,許繼電氣前身為許昌繼電器廠,1993年股份製改造,1997年上市,控股股東許繼集團是國網的全資子公司。

背景當然是硬的,所以才能成為特高壓三強之一。

但許繼電氣和國電南瑞最大的差異在於:體量要小得多,也更容易被單一業務的波動所影響。

在目前許繼電氣的幾塊業務中,第一大的是智能變配電系統,2017年佔總收入的36.2%;第二大的是特高壓業務,佔總收入的26.6%。

特高壓雖然只是第二大業務,但對許繼電氣的業績卻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比如2011年-2014年,由於特高壓浪潮的推動,許繼電氣的營收從43億元翻了一倍到83億元,淨利潤甚至從1.57億元跳躍式上升到10.6億元!

那輪浪潮結束之後,營收雖然還能保持穩定,淨利潤卻逐級下滑,到2017年僅剩下6.17億元。

比起高峰年份下滑了40%!

2018年前三季度,許繼電氣的營收41.6億元,同比降21%,淨利潤1.55億元,同比降48%!

簡直是慘不忍睹。

會造成如此境況,主要就是在許繼電氣的諸多業務中,大多都是低毛利業務,只有特高壓是具有核心技術的高毛利業務。

可以說,興衰成敗,全系於特高壓一身。

股價方面,如出一轍,上一輪浪潮中,許繼電氣股價漲了5倍多,浪潮結束後,又跌了接近80%,幾乎回到原點。

這樣的巨大周期波動,比起國電南瑞要劇烈的多。

5

平高電氣和許繼電氣是患難與共的小兄弟。

同樣來自河南,同樣的控股股東平高集團是國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同樣的聚焦在某個垂直領域,興衰成敗皆系於特高壓。

2011-2014年,平高電氣的營收從25億元增長至46億元,淨利潤從0.17億元增長到6.93億元。

2018年上半年,同樣是特高壓的缺貨期,收入26.20 億元,同比降36.31%;淨利潤-1.31 億元,同比降137.33%。

股價也是從漲6倍到跌去超過80%。

日子一樣難熬,業績波動、股價彈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平高電氣的第一大業務是特高壓GIS設備,營收佔比高達56.%,利潤貢獻率高達67.51%。

在GIS這個領域,平高電氣市場份額高達40%-45%,獨霸半壁江山,叱吒風雲。

沒了特高壓,平高只能死翹翹,半條命都不剩;

但特高壓一來,馬上就翻身飛上枝頭,烏雞變鳳凰!

6

如果說,長線投資,國電南瑞會是一家足夠優秀的公司,能夠穿越牛熊、無懼風浪;

但中線周期踏浪,許繼電氣和平高電氣會是更好的標的,因為他們的周期性足夠明顯,股價彈性也足夠的大。

但機會與風險,是如影隨形的,因周期而起,也容易因周期而衰落。

如何才能躲過周期景氣轉捩點,上車之後及時的下車,避免收益的大幅回撤?加入君臨付費幸福版,獲得長期售後服務,及時風險預警,鎖定收益。

更多資訊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