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於補陽的中藥方劑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的概括,並含有對立統一的內涵。一般來說,凡事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用於補陽的中藥一般常用的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杜仲、冬蟲夏草、附子、菟絲子、鎖陽、肉蓯蓉、肉桂、補骨脂、沙苑子等。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常用的補陽的中藥方劑:

1.腎氣丸

組成:乾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桂枝、炮附子。

功能主治:補腎助陽,治療腎陽不足證。用於腎陽不足引起來的腰痛腳軟,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增多入夜尤甚,或陽痿早泄,舌質淡而胖,脈虛弱,遲部沉細等。

2.四神丸

組成: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大棗。

功能主治:溫腎散寒,澀腸止瀉。用於腎陽不足所致的泄瀉,症見腸鳴腹脹、五更溏瀉、食少不化、久瀉不止、面黃肢冷等。

3.右歸飲

組成:熟地、山藥、枸杞子、山茱萸、炙甘草、肉桂、杜仲、製附子。

功能主治:溫補腎陽,填精補血。用於治療腎陽不足所致的氣怯神疲,腹痛腰峻,肢冷脈細,舌淡苔白,或陰勝格陽,真寒假熱之證等。

4.十補丸

組成:附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藥、牡丹、鹿茸、熟地、肉桂、茯苓、澤瀉。

功能主治:補腎陽,益精血。用於治療腎陽虛損,精血不足證所致的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等。

5.昇陽益胃湯

組成:黃芪、半夏、人蔘、炙甘草、獨活、防風、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柴胡、澤瀉、白朮、黃連、生薑、大棗。

功能主治:益氣昇陽,清熱除濕。用於治療大氣下陷所致的脾胃虛弱,濕熱滯留中間,症見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腫,口苦舌乾,飲食無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調等。

6.附子理中丸

組成:人蔘、白朮、乾薑、炙甘草、黑附子。

功能主治:溫陽祛寒,益氣健脾。用於治療脾胃虛寒重證所致的脾胃虛寒,風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亂吐利轉筋等。

7.陽和湯

組成:熟地、鹿角膠、肉桂、麻黃、白芥子、炮薑、生甘草。

功能主治:溫陽補血,散寒通滯。用於治療陽虛寒凝證所致的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等。

8.溫脾湯

組成:大黃、附子、乾薑、人蔘、甘草。

功能主治:攻下寒積,溫補脾陽。用於治療陽虛寒積所致的便秘腹痛,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欠溫,苔白,脈沉弦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