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劉講中醫:如何正確地使用仲景的「腎氣丸」?看完秒懂!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腎氣丸」後世的演變

《肘備份急方》八味腎氣丸

乾地黃四兩,茯苓、薯蕷、桂、牡丹、山茱萸各二兩,澤瀉、附子(炮)一兩。

《外台秘要》腎氣丸加減方

乾地黃八兩,山茱萸五兩,山藥四兩,澤瀉四兩,茯苓三兩,丹皮三兩,桂心三兩、附子二兩。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

《備急千金要方》八味腎氣丸

乾地黃八兩,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牡丹皮、茯苓各三兩,桂心、附子各三兩。治虛勞不足,大渴欲飲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味丸

宋·陳師文等的八味丸處方為: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乾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各二兩。

久服壯元陽,益精髓,活血駐顏,強志輕身。

《嚴氏濟生方》加味腎氣丸、資生腎氣丸、濟生腎氣丸

南宋·嚴用和的加味腎氣丸是在腎氣丸中加川牛膝(去蘆,酒浸)、 車前子(酒蒸)。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

處方為:熟地黃、官桂、川牛膝(去蘆,酒浸)各半兩,山茱萸、炒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車前子(酒蒸)各一兩,附子(炮)二個。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飲送下。


《醫宗金鑒》桂附地黃丸

熟地黃八兩,山茱萸、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肉桂、附子各一兩。

清·吳謙等《醫宗金鑒》將腎氣丸中的乾地黃易為熟地黃,名桂附地黃丸。治兩尺脈弱,相火不足,虛羸少氣。王冰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者是也。

張永文等(張永文,樊巧玲,郭郡浩,等.腎氣丸證治規律文獻研究.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3,22(2):25)統計了257篇用腎氣丸的文章,其中64%的處方中用熟地黃,6%的處方中生、熟地黃並用。

「地黃」的演變

《神農本草經》上品載乾地黃之名。

宋·蘇頌《本草圖經》首見熟地黃之名。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始載熟地黃的炮製方法:

采地黃,去其須、葉及細根,搗絞取汁,以漬肥者,著甑中,土若米無在以蓋上,蒸之一時出,暴燥,更內汁中,又蒸汁,盡止,便乾之。亦可直切蒸之半日,數以酒灑之,使周匝至夕出,暴乾,可搗蜜丸服之。

其炮製過程要求蒸三五遍,質量要求色黑,並述及古法九遍止,也就是熟地黃的炮製過程要求九蒸九曬

現普遍認為:生地黃味苦性寒,熟地黃味甘性溫。

「腎氣丸」特異性方證

1. 虛弱人群的腰痛,無明顯寒熱徵象者,腎氣丸主之。

2. 虛弱人群小便不利,無明顯寒熱徵象者,腎氣丸主之。

3. 虛弱人群小便頻數,甚至遺尿,無明顯寒熱徵象者,腎氣丸主之。

4. 虛弱人群少腹拘急,無明顯寒熱徵象者,腎氣丸主之。

5. 虛弱人群少腹不仁,無明顯寒熱徵象者,腎氣丸主之。

6. 虛弱人群短氣,小便不利,無明顯寒熱徵象和其他伴隨證者,腎氣丸主之。

7. 腎虛,無明顯寒熱徵象者,腎氣丸主之。

市售的「腎氣」、「地黃」丸們

市面銷售的有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濟生腎氣丸等。


1. 金匱腎氣丸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

處方:地黃108g、山藥27g、山茱萸(酒炙)27g、茯苓78g、牡丹皮27g、澤瀉27g、桂枝27g、附子(炙)4.5g、牛膝(去頭)27g、車前子(鹽炙)27g

從組方上可以看,這個「金匱腎氣丸」和宋代嚴用和的「濟生腎氣丸(也叫「牛車腎氣丸」)」相同。

2. 桂附地黃丸

《中國藥典》2005年版

處方:肉桂20克、製附子20克、熟地黃160克、山茱萸(製)80克、牡丹皮60克、山藥80克、茯苓60克、澤瀉60克

與清代《醫宗金鑒》桂附地黃丸藥味相同,藥量相近。

這是市售的藥品中與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處方最相近的一種,但還有區別,即腎氣丸用桂枝,桂附地黃丸用的是肉桂;腎氣丸用乾地黃,桂附地黃丸用的是熟地黃

3. 濟生腎氣丸

《中國藥典》2005年版

處方:肉桂20克、製附子20克、熟地黃160克、山茱萸(製)80克、牡丹皮60克、山藥80克、茯苓120克、澤瀉60克、牛膝40克,車前子40克

此即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上倍用茯苓、同時加入牛膝、車前子兩味葯組成。

與市售的金匱腎氣丸比較,此濟生腎氣丸用熟地而不用生地,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車前子不經過鹽炙,而且各味葯的劑量組成有顯著不同;而與宋代嚴用和的「濟生腎氣丸」比較,在藥味炮製及劑量上差異更大。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macskf,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