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不起,我代表人類向你們道歉”

整點電影

你有128個好友已關注

前兩天,熱搜上有這樣一個話題:

#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

又是一個駭人聽聞,製造恐慌的新聞?

這個結論,來源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2月27日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科學研究。

有科學依據,真實,更讓人恐慌。

因為這也意味著地球上已經不存在未受塑料汙染的海洋了。

這個話題下面很多人留言,幾乎都是呼籲,呼籲大家少用塑料。

今天,扒叔也想和大家聊聊這件事讓我們感到慌張的“塑料王國”。

《塑料海洋》

住香港的澳大利亞記者Craig Leeson,本來想去拍攝藍鯨,結果在本該原始的海域上發現了塑料垃圾。

之後,他花費四年時間,聯合專業人士去探索了海洋的脆弱狀態。

1

塑料的產生,是方便人們的生活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放眼生活中,塑料帶來的便利無所不在。

它輕巧,結實又便宜,所以,購物袋、垃圾袋;

一袋包裝精美的食物或一瓶常見的優酪乳;

一次性塑料餐具……它幾乎用任何形式無孔不入的滲透我們的生活。

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忘了它的缺點。

無法自然降解,就算是埋在地下幾百年也難以腐化。

對於使用後的塑料處理,成為了讓人頭痛的問題。

燒掉?

塑料燃燒產生的氣體,汙染空氣,還具有毒性,對呼吸道有害。

掩埋?

剛說了,就算是埋到地下幾百年,可能都無法腐化。

那就只能垃圾分類,交由國家回收使用了。

這個方法可行。

只是,你知道嗎,全球只有7%的塑料垃圾被再回收使用

剩下的93%呢?

或被燃燒,被掩埋,或流向海洋。

雖然就如何處理塑料垃圾,沒有一個完美的方案,但依舊沒有減少塑料的產量。

僅去年一年(2015年),世界上每個人使用並丟棄136公斤。

僅美國每年就會丟棄380億個礦泉水瓶,90%都是隻使用一次的。每年會有200萬噸塑料,被送往美國的填埋場,這些只是礦泉水瓶的塑料。

而且根據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塑料生產量預計有3億噸。

按照這個數據發展,等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達百億的時候,塑料製品的數量將會是現在的3倍。

“我們過去十年製造的垃圾,比過去一個世紀都要多”

產量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又沒有妥善處理廢棄塑料的辦法,將會造成什麽後果?

汙染。

當因為風,因為各種原因,把塑料垃圾帶到海上,因為它不會降解的缺點,

要麽汙染整個海洋。

要麽被海裡的生物吞下去,傷害它們。

2

海洋中百分之八十的塑料垃圾都來自於陸地。

在位於斯裡蘭卡,曾因為內戰封閉30年,沒有任何捕撈的海域上。

當潛水攝影師進入水裡的那一刻,他沒有拍到想象中的深藍色的海水。

透過鏡頭,他看到的是塑料垃圾混合著油脂漂浮在水面。

這注定會是潛水員們最惡心的一次潛水。

可垃圾不僅僅存在水面,輪胎、魚繩在海底似乎非常常見。

當鏡頭潛入1600米的深海處,我們看到的不是歡樂海底樂園。

是一堆永遠也不會被發現的礦泉水瓶。

在這些塑料的不斷努力下,一望無際的蔚藍大海不見了,更慘的是生活在這群海洋中的生物。

被塑料環套住的鱷龜,一直伴隨它的成長,幾乎“攔腰折斷”。

被塑料繩纏住脖頸海狗,鮮血直流。

還有被塑膠袋纏困住的海獅,努力掙扎。

誤把吸管吸進鼻孔裡的海龜,被救助時,僅僅是拔出一點,就血流不止……

這樣觸目驚心的畫面,還不是最慘的。

更慘的是,它們會把這些垃圾吃下去。

一隻海龜誤食塑膠袋,導致腸胃脹氣,無法下潛。若非救助及時,它小命不保。

在一隻布氏鯨的肚子裡,發現了6平方米的塑料布。

因為這些無法消化的塑料,堵塞了消化系統,無法進食,它最終死於營養不良,來不及救治。

就連天上的飛鳥,都難以避開這個“劫難”。

能想象嗎,90%的海鳥一生都吞食過塑料。

一隻海鳥肚子裡發現了234塊塑料。

這不是最誇張的記錄。

最誇張的是在一隻只有90天大的雛鳥胃裡發現了276塊,佔體重的15%。

這個概念有點抽象,換句話說相當於人胃裡有6到8公斤的塑料。

在海邊一隻死掉的海鳥胃裡,還發現了打火機、牙刷。

它們還沒有捕食能力,所有的食物來源都是父母從海面銜回來的。

當我們吃到塑料的時候,和泰國這則公益廣告中的人反應幾乎一樣。

“塑膠袋是不能吃的東西啊”

“它卡住喉嚨了怎麽辦?”

“我們不能消化塑料啊”

如果不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有辨別能力的成年人,都不會去吃。

它們為什麽不會避開?

因為它們不能。

它們進食依靠嗅覺。可以閉著眼睛,一路吞食路上所有的小生物。

也可以依靠本能銜起海草、磷蝦和所有它們想要捕食的微生物。

它們沒有任何辨別能力,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一口吞下。他們以為吞下的是蝦米、是水母,是一切可以讓它存活下去的食物。

卻不知吞下去的是死亡。

大衛·愛登堡在拍攝《藍色星球》時,說: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海洋那麽大,住在海裡的生物那麽多,我們人類不管做什麽,都無法影響到它們。但現在我發現,我們錯了。在錄製《藍色星球》時,不管我們去到的海洋多麽偏,攝影師總能看到塑料”

藍色的海洋變成了垃圾王國,生活在這裡的生物被迫進入了危機。

3

誤食塑料受到生命威脅的是他們,似乎看起來並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什麽影響?

地球就是一個圓,食物鏈更是一個圈。萬事萬物都是一個輪回,轉一圈總會回來的。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而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吃一切。

2012年,韋森特台風襲擊香港,吹散了香港海域附近的幾集裝箱的塑料原料。

災難發生後,漁民在這片海域的魚肚子裡,發現了這些塑料顆粒。

解剖後發現,每個魚肚子裡都有5到8顆原料。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塑料原料直徑很小,肉眼難以捕捉。

魚類吞食下去,留在它們體內,人類吃魚,這種原料就會留在人類體內。

可能會有樂觀的人:嘿,這不是沒吃嘛!

在記錄片中,他們對深海魚進行了解剖,無一例外每條魚體內都含有塑料碎片。

當動物吞食塑料時,它們同時也吞食了附著在塑料上的毒素。

毒素會進入血液,在它們的脂肪或重要器官囤積。

而魚類的脂肪和肌肉,又是人類最愛食用的部位。

為了保護自己,菲律賓馬尼拉某地區的人已經不再食用魚,把魚全部去喂了豬。

可就算是這樣,豬吃了魚,人再吃豬,塑料的毒素依舊還是存在的吧?

人們無意間造成的傷害,又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反饋在自身上。

當塑料進入到食物鏈的一環時,誰也逃脫不了。

不要再以為,垃圾丟進垃圾桶,就變得不存在。

它只是從我們眼前消失,不是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

也不要再覺得居住內地的我們,產生的垃圾影響不到海洋。

要知道當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垃圾海洋已經出現,人類除了道歉,更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買單。

普通人沒有更好的措施,也沒有能力不可能從源頭上杜絕。只能從自身做起,少用一個垃圾袋,少用一個吸管……

有些事,雖小,但真的很有必要。

為什麽別的生物都在努力改善生存的生態環境,只有我們像過客一樣呢?

畢竟這顆蔚藍星球也是屬於我們的。

而海洋也應該是蔚藍色的,不該是現在這樣的垃圾海洋。

這裡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