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告別「一院一卡」,電子健康卡來了!

「一院一卡、重複髮夾、互不通用」這一就醫堵點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12月2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加快推進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加快在全國普及電子健康卡,以建立互聯網時代居民健康統一身份憑證,實現跨機構、跨區域健康服務「一卡通」。

近年來,「辦理就診卡」成為了多數公眾就醫的第一步。然而,由於各個醫院資訊互不通用,導致患者每去一家醫院就需要辦理一張就診卡。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就社保醫療領域辦事「堵點」問題,面向公眾發起投票。而「到每個不同的醫院,需要辦理不同的就診卡,不能一卡通用」則成為「堵點」之首。

電子健康卡不僅有利於破解這一堵點問題,《意見》指出,還能支撐全民健康資訊平台互聯互通、健康醫療大數據動態匯聚與安全利用,促進三醫聯動和三醫協同監管,提升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更好地發揮「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作用。

作為居民健康卡的線上應用新形態,電子健康卡可實現對醫院就診卡、婦幼保健卡、計劃免疫卡以及身份證、社保卡、銀醫卡等各類居民就醫服務介質的「兼容使用」和「關聯註冊」,即「多卡合一」。

實際上,早在2012年,原國家衛生部啟動了居民健康卡建設工作,目前已在全國28個省份發行應用,在推動跨機構跨區域診療服務一卡通用、新農合跨省異地就醫結報、促進區域醫療業務協同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為順應「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業態新趨勢,滿足居民通過智能終端便捷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的新需要,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啟動電子健康卡應用試點工作。

未來,公眾可通過電子健康卡這個入口,順暢連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前預約掛號分時就醫、調閱瀏覽電子健康檔案、互聯網診療等各類醫療健康服務。

同時,電子健康卡全面支持金融行業支付二維碼標準,可實現健康二維碼、醫保結算碼、支付二維碼等多碼融合應用,方便居民享受醫院就診、醫保結算、移動支付等「一站式」便捷就醫服務。

附:關於加快推進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工作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衛生計生委),委直屬和聯繫部門,委屬(管)醫院:

為不斷優化診療服務流程,深化資訊便民惠民應用,夯實全民健康資訊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基礎,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關於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國衛規劃發〔2018〕22號)等檔案精神,現就加快推進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對普及應用電子健康卡重要性的認識

居民健康卡作為衛生健康部門面向城鄉居民設計發放的全國統一標準的就診服務卡,自2012年推廣實施以來,已在全國28個省份發行應用,在推動跨機構跨區域診療服務一卡通用、新農合跨省異地就醫結報、促進區域醫療業務協同等便民惠民服務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為順應「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新業態、新趨勢,推動醫療健康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需要創新拓展居民健康卡建設應用,以電子健康卡為新載體,採用國密演算法和國產自主可控安全技術,構建衛生健康領域覆蓋全體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身份統一標識和認證服務體系。電子健康卡是「互聯網+」新形勢下居民健康卡的線上應用延伸與服務形態創新,是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資訊互認共享的重要基礎平台,是保障城鄉居民實施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礎工具,是我國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的重要基礎設施。普及應用電子健康卡,在不增加患者負擔的前提下,實現醫療健康服務「一卡(碼)通」,有利於全面落實實名製就醫,解決醫療衛生機構「多卡並存、互不通用」堵點問題,支撐全民健康資訊平台互通共享,更好發揮「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作用,對於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改政策落地落實,助力健康精準扶貧,促進「三醫聯動」和綜合監管,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和水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加快推進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工作的重點任務

(一)加快建設電子健康卡應用基礎支撐環境。各省份要認真落實《省統籌區域全民健康資訊平台建設方案》《全國醫院資訊化建設標準與規範》,結合《電子健康卡建設與管理指南》要求,抓緊制定電子健康卡建設總體規劃和實施細化方案。依託全民健康資訊平台,加快建設電子健康卡管理服務資訊系統及相關網路設施,與國家居民健康卡綜合管理系統實現數據聯通。分期分批實現各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系統與電子健康卡的全面對接,以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突破口,以二、三級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重點,抓緊完成各業務應用系統電子健康卡介面改造、患者主索引統一註冊、識讀終端和自助設備布放等受理環境改造工作,支撐跨系統、跨機構、跨地域「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健康服務一卡(碼)通用。委屬(管)醫院及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三級公立醫院要率先接入電子健康卡管理服務資訊系統並完成受理環境建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二)加強居民健康標識統一註冊和實名製就醫管理。按照區域診療服務「一卡(碼)通」工作要求,各省份要重點將各級各類公立醫療機構自建的就診卡、銀醫聯名卡,基層醫療、婦幼保健、計劃免疫等業務系統患者主索引及就診卡管理系統統一接入到電子健康卡管理服務資訊系統,採用批量預製方式整體更新為電子健康卡,全面實現實名製就醫和醫療健康服務「一卡(碼)通」。今後新建面向居民健康服務的業務系統及互聯網醫療服務應用軟體,要做好與基於全民健康資訊平台的電子健康卡管理服務資訊系統的對接,避免形成新的資訊孤島。鼓勵京津冀、長三角、長株潭等城市群基於一卡(碼)通用,創新推動跨地域診療資訊共享和醫療服務協同。

(三)積極開展電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務。按照「以服務帶應用、以應用促發展」的原則,開展電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務,支持使用電子健康卡提供預約診療、先診療後付費、在線醫保結算、移動支付等便捷就醫服務,優化服務流程,突出便捷性,以健康實惠引導居民主動持電子健康卡接受各類醫療健康服務。推動醫聯體、醫共體通過電子健康卡實現基層首診、遠程會診、雙向轉診「一卡(碼)通」,有效促進區域診療資訊共享,為居民提供連續醫療服務。堅持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基礎,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健康卡的廣泛使用,鼓勵將電子健康卡作為居民獲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調閱個人健康檔案的統一授權憑證,支撐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個人開放利用。至2020年,為全體貧困人口優先預製、覆蓋發放電子健康卡,支撐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優先服務與健康監測,助力健康扶貧精準開展。

(四)積極推動健康金融一體化融合創新服務應用。發揮電子健康卡在打通業務流、數據流、資金流等方面的紐帶作用,鼓勵各地以電子健康卡作為「三醫聯動」的入口,積極推動電子健康卡(碼)與電子醫保卡(碼)、電子銀行卡(支付二維碼)的「多卡(碼)合一」集成應用,並結合探索區域共享網路支付平台建設,支撐基本醫保、商業健康險及金融支付等醫療費用一站式結算,方便群眾就醫。加強與警察、民政、醫保、金融等部門協調,著力打破行業壁壘與業務分割,增強電子健康卡在金融服務、醫療救助、精準扶貧等方面的功能應用,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五)著力加強電子健康卡應用安全建設與管理。電子健康卡管理服務資訊系統、識讀終端設備、應用密碼機、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應用軟體等基礎設施,依據相關國家行業標準實行品質及安全檢測、聯網測試等標準符合性檢測管理,著力強化個人健康資訊安全管理,確保互通互認、安全可靠。加強電子健康卡管理服務資訊系統及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應用軟體的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電子健康卡用卡過程監測和有關安全風險動態評估管理機制,為電子健康卡「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健康服務應用提供安全保障支撐,確保居民健康資訊安全。

三、建立健全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保障機制

(一)加強長官,統籌推動。推進電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應用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要凝聚共識,建立考核評估和激勵保障機制,將普及電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應用納入「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重要內容。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將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工作納入省統籌區域資訊平台建設、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重大資訊化項目驗收等重點考評指標,確保認識到位、長官措施到位。

(二)創新發展,示範引領。各地要以滿足新時代居民健康需求為導向,按照統籌設計、服務先導原則,積極推動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不斷推進電子健康卡與其他卡融合應用,豐富電子健康卡便民服務內容。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多元化參與,積極探索電子健康卡與金融等其他相關行業發展戰略合作,建立多部門協作及運營服務機制,共建共贏。積極推進試點示範建設,及時收集相關部門、基層機構和群眾意見,注重推廣電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務的成效和經驗。

(三)規範管理,確保安全。電子健康卡應用工作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各地要嚴格遵循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發布的電子健康卡標準規範要求,及時制定電子健康卡應用服務規範和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標準統一、安全可靠、互認共享、全國通行」。按照《電子簽名法》和《網路安全法》等有關法律要求,積極採用國密演算法和國產自主可控安全技術,強化安全保障和運營服務支撐,為廣大居民提供規範有序的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18年12月13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