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了國際審美整形換頭?我國古代的審美趣味才是高級啊

之前寫《唐頓莊園》的服飾搭配,有的寶寶就談到了我們國家的美學,說古代的我們也有不俗的審美情趣,為了大家更詳盡的了解我國古代的美學~氧叔準備開展我國各朝代的美學系列,今天就以書籍和部分朝代縱覽開始喲~

說到我國的美學與審美情趣,有一本書非常值得大家一看,這本書就是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這本書出版於1981年,影響深遠,至今不衰。馮友蘭評價這本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人世沉浮,縱然滄海桑田。“人面含魚的彩陶盆,古色斑斕的青銅器;琳琅滿目的漢代工藝品,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筆走龍蛇的晉唐書法,道不盡說不完的宋元山水,還有那些著名的詩人作家。”都深深鐫刻在我們的靈魂之上。

時代精神的火花在這裡凝凍、積澱下來,傳留和感染著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意緒,經常使人一唱三歎,流連不已。“我們在這裡所有匆匆邁過的,便是這樣一個美的歷程”。那麽,從哪裡起頭呢?就從那遙遠的記不清歲月的時代開始。下面我們從李澤厚先生的視覺來看看各朝代的美學情趣吧~

一、遠古圖騰

說到遠古圖騰,那就是離我們比較遠的時候啦~可以追溯到原始人,不過原始人也是愛美的。山頂洞人的貝殼獸骨“項鏈”,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首蛇身壺,還有山頂洞人對於紅色的喜愛,他們不僅“穿戴都用赤鐵礦染過”,而且還在死者屍體旁撒上紅粉。

當他們作出上述種種“裝飾品”,這種原始的物態化的活動便正是人類社會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的開始。它的成熟形態便是原始社會的武巫術禮儀,即遠古圖騰的活動。遠古圖騰活動具體是怎樣的,早已埋沒在不可複現的年代之中,也只能從後人的文字記載中略知一二。更可以從某些邊遠山民的圖騰活動的巫術禮儀裡窺見。

中國神話傳說中兩位重要人物女媧、伏羲則是那段近百萬年人類原始歷史的代表。在遠古人的觀念裡,它們卻是是巨大的龍蛇。它們和其他遠古神人一樣,都是人面蛇身。

這種“人面蛇身”的巨大形象,也許就是我們原始祖先們最早“人心營造之像”後來逐漸被眾多部落的共同圖騰,最後它逐漸演變成龍的形象。唐嫣和劉亦菲都曾演過女媧後人也都是人面蛇身。

如果說龍蛇圖騰是中國西方炎黃部落聯盟的代表,那麽鳳鳥則是東方部落聯盟的代表。龍飛鳳舞,這也許就是中國史前文明的兩面輝煌的圖騰旗幟。它們既是原始藝術審美,也是凝結了原始人類情感觀念的社會意識形態。這個階段也是後來走向成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的萌芽階段。

2.楚漢浪漫

當理性精神在北中國節節勝利,從孔子到荀子,從名家到法家,從銅器到建築,從詩歌到散文,都逐漸擺脫巫術宗教的束縛,突破禮儀舊址的時候。

南中國由於原始氏族社會結構有更多的保留和殘存,便依舊強有力地保持和發展著絢爛鮮麗的遠古傳統。從《楚辭》到《山海經》,從莊周到“寬容以散不報無德”的“南方志強”,在意識形態各領域,仍然彌漫在一片奇異想象和熾烈情感的圖騰——神話世界之中,表現在文藝審美領域,這就是以屈原為代表的楚文化。

從西漢到東漢,經歷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南北文化逐漸融合。在這裡,神話世界和人間現實並存。蘊藏著原始活力的浪漫想象,是楚漢藝術的靈魂,它不僅表現在“琳琅滿目的世界”的主題內容上,也表現在氣勢、古拙的風格上。

(半兩錢,古拙之美)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17世紀荷蘭小畫派對各種場景細節的精心描繪,表現了荷蘭人對於生活的熱愛。”漢代藝術也正是如此吧,精致的壁畫與磚畫,象徵古代人對自我力量的肯定,對自然的征服之情,那是一個欣欣向榮、文明發達的社會。人類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楚辭不經影響了楚漢文化,也對楚漢的服飾文化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造型方面也偏“楚衣”和“楚冠”。著裝觀念隨之改變,楚漢時期從“黃老無為”到“獨尊儒術”,其美學思想深深影響著服飾的特徵,“黃老無為”倡導的是無為而治,對人民的事物實行不干涉,這使得當時的政治氣氛很和諧,由此衍生的美學觀強調的是自然樸實的形象,不追求過分的色彩裝飾和奢侈的外裝飾。

3.盛唐之音

唐代歷史揭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關於唐朝的盛世,作者主要從詩歌以及音樂著手,從初唐巔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經由以王勃為典型代表的“四傑”就要向更高的盛唐巔峰攀登展示大唐的盛世審美。

下面氧叔給大家看看文人的“彩虹屁”,李澤厚和聞一多先生對《春江花月夜》的喜愛真是溢於言表。

如果覺得書太晦澀的也可以從影視作品來感受大唐的盛況,比如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不論是楊貴妃還是那場極樂之宴,都美輪美奐到可以立現當時的輝煌與浪漫。

雖然文中沒有涉及唐朝的女性服飾,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唐代服飾的審美文化。初唐:自然清麗。受這種思想影響所形成的審美理念表現在服飾審美方面,唐初的服飾在色彩選擇及造型設計方面多有一種自然、清麗之感。

人們多以自然界存在的事物的顏色和造型作為服飾顏色選擇的標準和造型設計靈感的來源。比如,初唐婦女喜愛的荷葉綠長裙、鴨黃妝容以及類新月的眉妝。

盛唐:華貴之美。隨著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民族關係、中外關係的密切,唐朝社會整體呈現一種高度的自信。與整體社會氛圍相和諧的包容、開放的思想催生了唐人新的審美理念,建立在新的審美理念基礎上的唐人審美思想空前開放和包容,對色彩的大膽運用也是這時期女性服飾的一大閃亮點。

唐朝服飾面料以絲綢為主要材料,還有紗、棉、葛、麻等。絲綢質地輕柔、絲滑,色彩效果明亮,是最受唐人青睞的服飾面料。紗質地輕薄,薄若蟬翼,主有棉紗和鄔紗兩種。唐朝女性將輕薄之紗做成透明的紗衣或披帛代替傳統厚重的內衣和上衣,搭配錦繡長裙,不同質的面料在形成虛實難辨、飄然若神仙的視覺效果的同時也將女性的嬌柔、嫵媚襯托的淋漓盡致。

在剛建立的初唐,社會百廢待興,這時期的服飾審美呈現出一種含蓄的清雅之美;物質基礎牢固的盛唐,人們生活安逸、富足,對未來充滿希望,整體服飾審美文化呈現出一種大氣、自信、華美的風格;而經歷了社會突變中晚唐,人們生活不安,甚至流離失所,對盛唐生活的懷念對現實生活的苦悶寄托在服飾上就是黯淡色彩和怪誕服飾美的追求。

4.宋元山水

如果說雕刻藝術在六朝和唐達到高峰;那麽,繪畫藝術的高峰則在宋元。這裡主要指山水畫。中國山水畫的成就超過了其他許多藝術部類,它與相隔數千年的青銅禮器交相輝映,同為世界藝術史上罕見的美的珍寶。

關於宋元的山水畫,從北宋前期經後期過度到南宋,從“無我之境”逐漸向“有我之境”推移,正所謂隨著時代的變化,畫的美學趣味也在發展變化。前面我們看過唐代的美學,在欣賞宋代美學時你就會發現,前者是豐滿華貴至極,後者則是極簡的清瘦風雅。要求絕對地單純,即圓、方、素色、質感的單純。宋代人用墨畫畫,燒單色釉瓷器,極吝惜顏色。論古代極簡美學,宋代真是巔峰了。

《妝靚仕女圖》,正在梳妝打扮的仕女,神情嫻靜而略帶憂傷。又以零落的桃花、幾竿新竹以及水仙襯托出人物的心境。畫面清麗,用色簡潔柔美。

從宏觀上感受了宋代極簡美學,我們再從微觀服飾上品一品。宋代,上至貴族,文武百官,下至貧民老百姓,服飾都以儒雅為時尚。男子日常服飾都十分簡樸,喜好著文人喜好穿著寬博的衣衫。

這種文人書卷氣的穿著方式在宋代非常流行。如當時的著名文人蘇東坡的穿著打扮成為儒雅風格的典範,《知否》中朱一龍和長柏的服飾都十分淡雅,也是為了凸顯男子的氣節與儒雅。

宋代時期的女裝也突出強調含蓄溫婉,明理雅致女性氣質。所以表現出與唐代女子服飾截然相反的風格特徵,服裝由颯爽灑脫,突出女性特徵更為的為遮蔽身體,趨於拘謹與內斂。

宋朝女裝的固定搭配,是上身窄袖短衣+下身長裙,通常上衣外面還會再穿一件對襟長衫。長裙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折襇很多,紋飾更是豐富多彩,有彩繪,有染纈,還有鑲綴珍珠的。衣飾花紋多為寫實的折枝花、纏枝花或花鳥為題材,衫襦的衣緣袖緣都帶有精致的刺繡和印花。

宋代服飾另一突出特點是:在保持服飾的儒雅風格的同時服用便利,不失禮儀。以宋代時期在男女裝中都普遍流行的背子為例,一方面,由於其造型風格符合了當時的禮儀規範顯現含蓄雅致的美感;另一方面,是因為其腋下開衩,前後襟不縫合等細節便於活動和勞作,同時適應當時的地域和氣候,具有審美與實用的雙重功能。

宋代的理性美還直接反映在服飾色彩上,,九品以上用青色,七品以上用綠色,五品以上用朱色,三品以上用紫色。一般計程車庶階層穿著的服裝色彩皆素淨,樸實無華。

不光服飾繪畫,就連在平凡不過的住行吃食,宋代也是將極簡貫徹到底的。先是吃食,《知否》劇中很有幾次宴席的場面都是“曲水流觴”的模式,不論是王羲之“曲水流觴”儒雅的吟詩作對,還是劇中“流觴宴席”,我們都可窺見這個朝代宋代的美食不僅吃的精細,而且吃的雅致。

再說庭院裝飾,庭院布局簡約禪意,家中的擺件更是審美巔峰的瓷器。就連宋朝的家具都結構簡練,細瘦有力。

寫完啦,我們國家古代美學的魅力就像汝窯與點茶一般,外表簡單,卻有格外溫潤的力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