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神疾病常見的認識誤區

精神疾病是一組嚴重的心理疾病,病因比較複雜,往往是多因素綜合致病,一般需要長期治療。在日常診治過程中,許多人對精神疾病認識有許多誤區,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1、所有患精神病的人,都是因為受到了刺激。

實際上許多精神疾病發病時精神刺激並不明顯,有的根本就沒有,有的精神刺激只能算是誘因,根本的原因還是病人自身的原因,比如有些青年學生受到老師批評、考試不及格後出現精神分裂症、雙相障礙,不能說患病就是老師的批評引起的。

2、所有患精神病的人,都是因為小心眼,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造成的。

性格因素是易患某些精神障礙因素之一,但不是重要或唯一的因素,性格與遺傳素質有密切關係,有性格不良的人患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3、精神病是遺傳病。

精神病的遺傳非常複雜,現代遺傳學研究認為精神病遺傳是一種多基因遺傳,基因與發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父母遺傳給子女的是患病風險或機會,比如父母一方有精神分裂症,子女得病分風險是20%左右,父母雙方均有精神分裂症,得病風險上升到40%左右。

4、精神病治癒後,可以不再服藥治療。

大多數精神疾病很難一次徹底性治癒,需要長期的維持治療,有的需要終身服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藥品的種類、劑型不斷更新,給患者的服藥帶來很大的方便性。

5、抗精神病藥物具有成癮性,吃時間長了會形成依賴。

各種抗精神病藥物與精神類藥品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前者長期服藥不會形成癮性。精神類藥物包括嗎啡、杜冷丁等止痛藥物,具有成癮性不能長期使用。而一些鎮靜催眠葯如安定類成癮性也非常低,只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服藥不會有任何問題。

6、是葯三分毒,抗精神病藥物也一樣,長期使用會把腦子吃壞了,吃傻了。

現今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藥物都是經過嚴格的動物、人體試驗,再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後,證明安全、有效才能被政府批準應用於臨床。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新型抗精神病藥物毒副作用多較小,對大腦及全身各個臟器不會造成實質性的損傷。

7、精神病是心理疾病主要靠心理疏導來治療,藥物治療並不重要。

大量的研究證實,絕大多數精神疾病多有大腦的功能和結構的改變,需要藥物或物理治療來改善結構和功能。除部分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心理障礙僅靠心理治療就能解決問題外,其它都需要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或三者之間組合。

8、精神疾病可以手術治癒。

目前為止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腦部手術可以治癒精神疾病,或替代藥物治療;手術本身也具有很大的風險和後遺症。除極少數病人由於自傷、自殺、攻擊、傷害他人,藥物又完全無效情況下實施手術外,其它都是嚴禁外科治療。

上述八大誤區在一般的民眾中普遍存在,特別是在患者本人和家屬中存在對病人治療、康復、愈後都會起到負面作用。如有疑問,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評論留言,我看到後會及時回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