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先忘了馬思純吧,還是回到張愛玲的小說改編上


1905電影網訊 馬思純的一篇讀後感,最近引來了不少風波。一篇關於少女如何墮落為為姑媽謀人,為丈夫謀錢交際馬花的故事,在她的感悟裡,則是:

 

因為之後我將知道,張愛玲的卑微換不來她的愛人。低到塵埃裡,一生只會發生一次。因為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


 

這不是馬思純第一次的微博張愛玲感悟,卻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原因有一個,她讀的是《第一爐香》,恰好在今年暑期公布,將由許鞍華導演改編成電影。


 

這部小說中的三個角色,一個是中年交際花姑媽梁太太,一個是一張白紙被當做交際花培養的葛薇龍,一個則是混血浪蕩公子哥兒喬琪喬。

 

演好了,聽起來都有得獎相。也無外乎女明星們正在為此努力爭取的傳言甚囂。

 

鞏俐陳衝侯孝賢許鞍華《第一爐香》20年仍未開燒。


許鞍華導演

 

說起來《第一爐香》算得上是“絕世大餅”了。

 

早在2005年,製片人徐楓就透露,《第一爐香》的版權已經買了十幾年,但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演員一直沒有拍。

 

電影人徐楓

 

但是2005年,湯臣影業在投資拍攝了《美麗上海》之後,卻因為徐楓忙於打理亡夫產業,而無暇顧及電影事業了。和陳凱歌薑文馮小剛等導演的合作就此停擺。而林語堂《紅牡丹》、張愛玲《第一爐香》、李碧華《潮州巷》、司馬中原《歪狐》等小說改編項目也就此不見天日。

 

當年據說徐楓的設想,是請侯孝賢執導,鞏俐扮演姑媽梁太太,章子怡飾演葛薇龍。侯孝賢提到過這件事:

 

“徐楓曾經找我拍《第一爐香》,我說可惜我拍不到。因為那個繞來繞去、那個幽委的感覺對我來說太難了,而且一定要講上海話,一定是上海那個時候的氛圍,是非常非常難得的。我說你找王家衛吧,王家衛有可能,因為王家衛是唯一呈現上海風華呈現得很好的導演,他是有這個印記的。”


導演侯孝賢

 

對於演員的設想,徐楓也曾經在回答網友提問時也很坦承:

 

“我一直覺得鞏俐來演姑姑,章子怡來演侄女會比較像,我一直不覺得她們很像,她們在有些地方會有一點點像,如果她們兩個人來合作這個電影,這已經是三年以前的事情,那時候還沒有拍《藝妓回憶錄》的時候,我那時候很多想要合作的導演還沒有想清楚,我覺得她們兩個人在一起拍戲,一定會有很大的火花,等於我錯失了第一次的機會,我自己也跟自己講,也不要太介意,主要能把一部戲拍好,是不是第一次,倒也不是那麽重要了。”


鞏俐和章子怡《藝伎回憶錄》

 

09年,關錦鵬去美國碰到了陳衝,剛演過《色,戒》裡易太太的她也對《第一爐香》動了心思。陳衝對關錦鵬說,阿關,你要不要拍《第一爐香》,我來演姑媽,湯唯演葛薇龍。

 

那個時候這篇小說的版權還在徐楓手裡。雖然與陳衝合作過《紅玫瑰與白玫瑰》,但想二度改編張愛玲,關錦鵬只能放手。

 

直到2016年,《第一爐香》出現在了電影備案公示表當中,備案部門卻是青鳥影業。


 

2018年,《第一爐香》的導演敲定許鞍華,這隻“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終於找出一角。


 

青鳥影業由2016年離世的電影人夏夢創立,開山作便是許鞍華《投奔怒海》。夏夢過世時,把影業傳給了自己的朋友,新的青鳥影業,首部作品還是許鞍華。

 

某種程度上,也算一種“小團圓”。

 

算上《第一爐香》,已是許鞍華第三度拍張愛玲,還有一次執導話劇《金鎖記》的經歷。但和話劇舞台相比,電影圈改編張愛玲卻顯得有些望而卻步。


 籌備舞台劇《金鎖記》時的許鞍華

 

早在1944年,張愛玲便親自將前一年寫的小說《傾城之戀》改編成4幕8場的話劇,當年12月16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首演。

 

這之後,又有80年代海豹劇團根據《茉莉香片》改編的話劇《香片》;進念·二十面體的《心經》等等舞台作品。

 

僅話劇導演林奕華一人,便有8次改編張愛玲作品的經歷。


 話劇導演林奕華

 

而在1976年,劉松仁等就出演了電視劇《半生緣》;此後林心如蔣勤勤又出演了一版;現在蔣欣劉嘉玲的版本也有待播出。


 

《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張愛玲的名篇,也都上過小螢幕。除了授權翻拍,TVB則在1984年將《第一爐香》的故事融入到了電視劇《儂本多情》當中。

 

 《儂本多情》的前半部分,便是《第一爐香》的翻版。


 

痛失雙親投靠姑媽的商天娥便是葛薇龍,關菊英演的操縱商天娥婚事的姑媽唐瑛自然仿照的是梁太太。讓《儂本多情》成為經典的,則是張國榮出演的詹時雨,對應的當然是《第一爐香》裡的喬琪喬。


 

雖然小螢幕和舞台對於張愛玲的改編一直熱潮不退。但在許鞍華版本的《第一爐香》前,大銀幕上僅出現過五部張愛玲的作品。

 

而且這些作品,大多爭議頗多。

 

飽受批評的一點,則是折現電影失去了張愛玲特有的腔調。事實上,張愛玲的小說最大特色並非情節,而是她特有的比喻和心理描寫。

 

這也是為什麽這些作品被搬上銀幕上,不少人都覺得似是而非,恰如假借張愛玲之名的《笑聲淚痕》。

 

首位將張愛玲搬上大銀幕的還是許鞍華,改編的是《傾城之戀》。


 

初次拍攝自己文學偶像作品的許鞍華顯得很緊張,對小說並沒有進行大幅度的刪改解讀,幾乎是亦步亦趨地完成了所有故事情節。

 

當年電影還算成功,1984年上映,票房達到813萬港幣。周潤發也被認為是扮演范柳原的合適人選。但繆賽人卻被認為並不適合白流蘇。


 

許鞍華自己對《傾城之戀》也不滿意,除了認為自己對張愛玲理解有誤,導致怎麽做都有點不對。更多的則是當時邵氏公司小氣,不肯在布景和道具上砸錢。

 

現在的觀眾對《傾城之戀》不滿意,則是因為喪失了原作的精髓。

 

一個寡婦和一個情場老手在戰時香港的故事,怎麽拍和怎麽講,其實不一樣。張愛玲的筆下,情場如戰場,白流蘇的心理描寫百折千回。


 

男女間的試探被張愛玲寫的搖曳生姿。而初次改編張愛玲的許鞍華,則戰戰兢兢地對原著幾乎看圖說話,最終也只能落得連她自己提起來,也是醜話說得多。

 

1988年,台灣導演但漢章也對張愛玲下了手,選擇改編《怨女》。


 

事實上,《怨女》也是張愛玲自己中年後,對《金鎖記》高度戲劇化不滿,重新改寫而成。

 

相較《金鎖記》,《怨女》變得更加散淡,刪去了很多戲劇化的情節,轉而多了很多心理描寫。但漢章改編《怨女》,實則也是對自己的挑戰。


 

好在這部電影演員選的不錯,夏文汐漂亮,是原著裡“麻油西施”的長相。五官薄,也的確稱得住嫁入姚家之後的“怨”。

 

可惜但漢章在改編《怨女》時犯了和許鞍華一樣的問題:覺得一定要忠實原著。按照張愛玲寫成的故事,臨摹一般,一筆一劃都不省略,照本宣科。

 

這也是為什麽拍出來的張愛玲電影毫無張愛玲特色,四平八穩。

 

但漢章之後,5年沒有導演敢碰張愛玲的小說。直到1994年關錦鵬導演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才開始90年代的張愛玲改編。


 

這篇小說裡,白月光朱砂痣、白米粒蚊子血的比喻成為不少讀者的心頭好。也從“紅白”開始,張愛玲電影的選角也成為了不少媒體和觀眾熱議的對象。

 

關錦鵬的這部張愛玲能被銘記至今,自然也是兩朵玫瑰選的嬌媚明豔。

 

誰都沒想到,演慣豔麗角色的葉玉卿可以在電影裡演白玫瑰孟煙鸝;“中間像是隔了一層白色的膜”,不說話,走路靠後,一種少女的美。葉玉卿的眉眼也帶著點苦,自然而然地成了蒼茫的白月光。


 

“小花”出身的陳衝則變成了紅玫瑰王嬌蕊。有稚氣的嬌媚,椅子一震動,手臂上的肉微微一哆嗦,不是肉多,是骨架子小,顯得胖。


 

有這樣的驚喜選角,再加上演員們在電影裡的表現,《紅玫瑰與白玫瑰》成功了一半。搭配上杜可風的攝影,可以說還原了張愛玲的文字質感。

 

 1997年,許鞍華再度挑戰張愛玲,挑的是《半生緣》。

 

在許鞍華之前,香港新浪潮導演譚家明曾希望能夠將此書拍成電影,甚至專門拜託王家衛代筆致信張愛玲請求改編。

 

王家衛給張愛玲的去信寫了些什麽,我們無從得知,但回信卻得到了曝光。信是這樣寫的:

 

 

只是最終,張愛玲也沒有看到王家衛的電影,譚家明拍《半生緣》也沒有了下文。兩年後,許鞍華的《半生緣》上映。

 

這部電影又從選角上先勝一籌,找到了梅豔芳吳倩蓮演姐妹二人。

 

細看二人,有相似的眉眼,演曼楨和曼璐二人,倒是合拍。


 

葛優演祝鴻才,也是“笑起來像貓,不笑像老鼠”。黎明溫吞的脾性,也竟然成就了沈世鈞。電影回到大陸取景,南京的玄武湖、清涼山皆入鏡。


 

和《傾城之戀》相比,許鞍華在拍《半生緣》時,放棄了忠實原著的方法,而是加以改變,同時以《十八春》和《半生緣》為底本,刪改了中後段陰鬱恐怖的哥特小說情節,加重了尾端再相見時的無奈。

 

《半生緣》之後,張愛玲的改編再度進入停滯,直到10年之後,李安才帶著《色,戒》出現在觀眾視野當中。


 

和《傾城之戀》等名篇相比,《色,戒》作為張愛玲的晚期作品,並不十分引人注意,但也因此改編起來更加留有余地。

 

和以往的電影相比,李安改編的《色,戒》恰如一只上海人吃完又拚回完整形狀的大閘蟹:披著張愛玲的皮,講得卻是李安自己的私貨。、


 

對於改編《色,戒》,不少人的問題仍然停留在怎麽去將那些比喻和心理描寫影像化。怎麽去拍放走易先生時那“緊張得拉長到永恆的這一刹那間”?又如何去表述王佳芝與易先生那“虎與倀的關係”?這些看似都是難題。

 

李安的答案是破。

 

於是他放大了不少原著中一筆帶過的情節——太太們的牌桌,易先生和其他女人的關係,乃至於王佳芝“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沖掉了。”


 

李安的操作,讓《色,戒》變得格外豐富,也因此成了不少人心中張愛玲改編電影的首位。

 

除了這5部電影,侯孝賢《海上花》其實也脫胎於張愛玲。


 

本想拍攝鄭成功題材的侯孝賢在尋找關於古代妓院素材的時候,被朱天文推薦了張愛玲翻譯成國語的吳語小說《海上花》,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拍成了電影。

 

雖然曾經拒絕掉了《第一爐香》,但最近幾年,一直有傳言說侯孝賢動過翻拍《小團圓》的心思。

 

除了這些名篇,其實導演們大可以將目光放在一些略顯冷門的篇目上。

 

比如《心經》,我最好的閨蜜變成了我的後媽。驚悚吧?

 

說不定就是下一個金馬雙黃蛋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