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平安夜》兩百周年:來自奧地利小鎮的聖誕頌歌

Silent Night

1818年聖誕前夕,年輕的天主教牧師約瑟夫·摩爾邀請他的朋友,教師兼音樂家格魯伯為他兩年前寫下的一首小詩譜曲。當晚,在奧地利薩爾茲堡附近的一座小鎮上,這首名為《平安夜》的(Silient Night)的歌曲迎來了它的全球首秀。

兩百年來,《平安夜》已經從德語被翻譯成300多種不同的語言版本,並於2011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聖誕節必不可少的經典頌歌之一。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寂靜的夜,神聖的夜)

Alles schl?ft, einsam wacht(萬物已入眠,孤獨地守護著)

在1914年一戰剛爆發後不久,前線戰壕中的盟軍和德國士兵也放下步槍和頭盔,在聖誕節前唱起《平安夜》等頌歌。事實上,這首歌的誕生歷程也和戰爭與和平存在聯繫。

1818年前後,奧地利小鎮奧伯恩多夫的日子並不算好過。拿破侖戰爭剛剛結束不久,歐洲又在1816年經歷了“無夏之年”——受印尼火山爆發影響,北半球夏季出現罕見低溫,農業生產遭受重創。奧伯恩多夫的經濟支柱是鹽業,許多人在薩爾扎河上運營鹽駁船。

那年的聖誕前夜,摩爾和音樂家格魯伯在奧伯恩多夫的聖尼古拉斯教堂演奏了《平安夜》,據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助理教授莎拉·艾爾利(Sarah Eyerly)推測,當晚的聽眾大多是船長或船員。

奧伯恩多夫的《平安夜》紀念教堂。來源:視覺中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