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發現:要長壽,男要關注免疫力,女要關注代謝力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影響男人和女人長壽因素是什麼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聯合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收集研究了我國2178位百歲老人的基因組數據,發現男女各有11個長壽基因位點,但存在顯著差異:

男性主要集中在免疫與炎症反應方面,女性則是代謝通路方面。

專家們結合研究給出建議:

男性要多關注下自己的免疫!

女性要多提升下自己的代謝!

男性:50歲後關注免疫力

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聖誕節特輯的一篇研究就發現,男性在應對導致流感或普通感冒的病毒時,表現出來的免疫反應可能更弱於女性。

香港和美國的研究者也發現,與女性相比,男性因流感入院甚至死亡的風險要高得多。這是因為雄激素在體內會通過抑製免疫細胞活性、降低免疫反應;而雌激素能夠刺激淋巴細胞增生,提高免疫力。

心肌梗死、中風和肺癌……不少疾病都在五六十歲發生,特別是男性,這個時期身體器官開始衰老退化、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加上退休將至,原有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很容易出現身體不適。而壓力大、吸煙、酗酒、熬夜……這些都在默默影響免疫力。

7招改善免疫力

▌1. 一份好心情

醫學研究證明,很多疾病與各種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關,它影響機體生化代謝,使免疫功能降低。而注意心理上的平衡調節,亦能改善免疫功能。

▌2. 保證好睡眠

建議每天23點前入睡。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勞,還與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著密切關係。

有充足睡眠的人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均有明顯上升,而這兩種細胞正是人體內免疫力的主力軍。

▌3. 敲一敲胸骨

胸腺是人體的免疫器官,但隨著年齡增長它會萎縮。而敲擊胸骨,可刺激胸部的相關穴位,延緩胸腺的萎縮退化,刺激胸腺素的分泌,提高免疫力。

位置:用手掌根部敲擊胸骨處的膻中穴。膻中穴位於兩乳頭連線與胸骨的交點處。

▌4. 按揉足三裡

足三裡不僅可以補陽補氣,還可以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

位置:小腿前外側,脛骨旁開一橫指(中指)。

▌5.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維C是最為人熟知的維生素,可抗氧化,維持免疫功能,促進鐵的吸收。

各種新鮮蔬菜水果如鮮棗、櫻桃、橙子、奇異果、綠花椰菜、鮮辣椒等是維生素C的絕佳來源。建議每天攝入一斤新鮮蔬菜,半斤水果。

▌6. 每天最好有30分鐘運動

缺乏鍛煉還使機體免疫力低下,而規律的鍛煉有助於強身健體。

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的三項研究發現,每天運動30到45分鐘,每周5天,持續12周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不過,運動停下來了,免疫細胞數就會下降。

一般運動最好是有氧運動,健步走、慢跑、跳繩、游泳、乒乓球等,以鍛煉後第二天不勞累為宜,不推薦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1小時。

▌7. 常吃菌類食物

香菇、金針菇、口蘑等菌類,菌類食物熱量低,常吃有助於增加人體免疫力。

女性:40歲後關注代謝力

雖然女性免疫力比男性強,不過女性代謝力卻不如男性!

進入40歲以後,女性的新陳代謝能力大幅下降。英國有一項研究發現,中年男子的新陳代謝速度比同齡女性快20%~30%。

尤其是女性進入40歲以後,雌激素分泌量下降,代謝率降低,腹部會積累更多脂肪。胖肚子也會帶來一些系列的健康問題。因此,中年女性更要注意自己的代謝問題。

5招改善代謝力

▌1. 堅持有氧和力量訓練

運動是最好提升代謝力的方法。

血液循環喜歡有氧運動,騎車、健步走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骨骼肌肉最愛伸展,久坐族應每隔30分鐘到1小時起身做做伸展。

游泳對人體神經、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環有神奇的鍛煉作用,是一種輕鬆愉快的全身性運動方式。

抗阻運動又叫力量訓練,如伏地挺身、平板支撐、啞鈴運動等,是保住肌肉最好的辦法,也是保證和提升代謝力的方法。

▌2. 每餐吃七八分飽

吃得太飽會加重人的代謝負擔,使一些有毒有害物體代謝不出去,加速人的衰老。古語道:吃七八分飽易長壽健康。

▌3.久坐一小時起身活動

脂肪的堆積其實是有定向性的,人體的臀部和腰腹部都是脂肪比較容易堆積的部位。久坐族長期不運動,如果又喜歡高糖高脂食物,引發脂代謝紊亂,脂肪就會在臀部和腰腹堆積,形成肥胖的惡性循環。

▌4. 精米白面中加點粗雜糧

利茲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吃大量的精製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大米和麵食,與更年期的提前有關。

做粥和白米飯的時候,可以加一些蕎麥、燕麥、大麥、小米、黑米等;也可以用玉米、土豆、藕等代替部分主食。

▌5. 最好23點前入睡

缺乏睡眠會擾亂身體的代謝功能。因為休息時人的部分器官開始工作,經過人體肝臟的血液是平時的7倍。

這個時間段是肝臟代謝脂質最高效的時候,要是這時不睡覺,就會導致體內的脂質不能很好的代謝消化。

如果覺得有用,也發給朋友看看吧~

來源:健康時報,轉自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