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保芳鐵腕三年:為茅台打拚千億江山

  李保芳鐵腕三年:為茅台打拚千億江山

  時代周報記者 李宛珊 李星郡 發自廣州

  為勉勵長官幹部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以過硬的政治素養和能力素質實現新的作為和貢獻,5月8日,茅台集團在會議中心召開長官幹部任前談話會,由李保芳主持。

  “茅台正處於近年來一個最好的發展時期……新的崗位,有新的責任,對大家有新的挑戰。這次集體談話目的在於勉勵大家能乾事,善成事,不出事。”李保芳強調。

  這一句話也成為李保芳職業生涯下一階段的最好注腳。

  5月10日晚,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茅台”,600519.SH)發布公告稱,根據貴州省國資委和公司控股股東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茅台集團”)有關檔案通知:推薦李保芳為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人選;建議袁仁國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

  實際上,此項人事變動更像是幾天前茅台集團人事變動的延續。據多個媒體報導,在茅台集團於5月6日晚緊急召開的幹部大會上,李保芳成為茅台集團新任董事長。5月1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在官網上發布了落款為5月8日的相關人事變動消息。

  茅台集團內部人士李菁(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本次人事更迭由省委組織部和國資委主導。一向事無巨細地報導集團各大事件的茅台官網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內更新該重磅消息,而貴州省人民政府官網亦是在人事任命塵埃落定後才公布此消息。

  實際上,自李保芳2015年8月空降茅台的那一刻起,人們便意識到,這位前貴州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很有可能成為茅台集團第三代掌門人。

  接下來的最大懸念,莫過於李保芳集多職於一身的狀態將於何時終止?又是誰將前來與其搭檔,共同掌舵茅台集團這艘巨輪?茅台集團方面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稱,公司暫時不方便回復人事更迭相關問題。

  一位不願具名的白酒專家曾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鑒於茅台集團的重要地位,貴州省委在挑選長官人的過程中十分小心,同時也會謹慎地處理好接班的問題。

  走馬上任近三年,李保芳見證了茅台集團率先走出行業調整的陰影,也在飛天茅台終端價格一漲再漲、股份公司股價一升再升的鮮花簇擁下,參與公司嚴控價格、積極發展系列酒業務、在非酒類業務頻繁落子等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李保芳收獲的讚譽頗多。

  接過袁仁國衣缽,現如今,59歲的繼承者李保芳挑起了帶領茅台集團在2018年營業收入突破900億元、在2020年實現1000億元的重擔。白酒專家、中原基金執行合夥人晉育鋒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國際化、集團產業發展以及混改,將是李保芳時代的茅台看點。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李保芳明白,茅台這艘巨輪“經不起折騰”,一步也錯不得。

  “做不到這樣,銷售公司王崇琳過年別回家了”

  2015年8月,李保芳先後被任命為茅台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及股份公司代理總經理一職,至今僅兩年零九個月。此番任命或許是帶著任務,以確保2020年千億目標的實現。

  不同於伴隨茅台成長43年的季克良和50多年的袁仁國,李保芳在上任之前是在貴州省經信委工作,工作重心為煤電。難以想象,這位此前對茅台不甚了解的前經信委主任,在此後三年竟以強硬的手腕和過人的才能令眾人信服。

  一位不願具名的茅台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保芳書記任職,也沒有什麽意外,大家對他也都很服氣。”

  李保芳加入茅台集團時,正值政策消費引起的快速下滑態勢止住,白酒行業初步出現轉機的時候。那一年,茅台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326.60億元,同比近增長3.4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5.03億元,同比增長僅1%。

  有不願具名的資深證券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茅台在2015年底便呈現復甦跡象,是最先走出行業調整泥淖的白酒企業。而這也似乎鞏固了日後幾年中,茅台在中國白酒行業一騎絕塵的領先地位。

  率先實現恢復式增長,並不僅僅因為茅台的核心產品處於高端白酒帶,而高端白酒恰恰走在行業復甦的前端。在茅台智庫專家、正一堂戰略谘詢董事長楊光看來,也是由於在經歷了行業調整後,茅台在行銷工作上做得更為細膩,對管道的掌控能力也在加強。

  2016年1月是茅台挺價的關鍵時期。當時茅台密集發布通知,當月所發出的數量相當於以前3個月的總和;同時加大對管道的管控力度,連續幾次處罰觸碰價格紅線的經銷商……一系列措施之下,飛天茅台的終端價格在2016年春節旺季止跌回升,茅台技術性挺價措施成果顯著。

  在此過程中,李保芳金句頻出,其原則性強、不留情面、勤於調研等特點逐漸為人所知,並得到業內的廣泛認可。

  “涉及工作問題時,保芳書記的執行力很強,而且也不留顏面,這樣的性格也推動了各項措施的進行。”上述不願具名的茅台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保芳個人強硬直爽的性格同茅台集團存在一定的適配度。在2016年度那場規模龐大且有超過100名媒體記者旁聽的經銷商大會上,李保芳便直言不諱地就終端門市文化建設問題批評了某區域的經銷商,並要求公司物流團隊一定要保障貨物供應,“做不到這樣,銷售公司王崇琳(現茅台酒銷售公司董事長)過年別回家了”。

  不過,鐵面無私,並不是李保芳留給外界印象的全部。茅台集團內部人士李菁(化名)曾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在非工作場合,李保芳也會關心下屬,“他會在酒桌上拒絕女同事替他擋酒”。

  挺過了最艱難時段的茅台在2016年年中終於迎來了恢復性增長,終端價格一漲再漲,股價節節攀升。與此同時,在行業調整中損失慘重的次高端白酒也開始重拾河山。

  不過,經歷過行業調整慘痛教訓的茅台在此時卻顯得更為謹慎。事實上,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茅台高層便高度注意茅台酒終端價格增長過快的問題,並采取增加供給、嚴厲處罰違約經銷商等措施解決該問題。

  在李保芳任職這三年中,茅台集團的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419.12億元增至2017年的764億元。茅台官網相關資訊顯示,在召開2018年度工作會之前,茅台設想了“破八計劃”,即2018年突破800億元。但相關數據顯示,茅台在2018年的業績不僅可以超出800億元,而且超出的數量還不少,為此茅台集團為2018年設定的目標是900億元。李保芳對此表示,“創造條件在2019年實現千億目標”“能快則快,不設上限,不留後路”。

  上述不願具名的資深證券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保芳書記2015年開始進入茅台,其角色十分重要,對茅台重大決策有著非常強的影響力,這兩年看下來,保芳書記是開放的、自信的、清醒的、有擔當的,茅台公司的基因決定了公司很難出現大的經營動蕩,從公司到經銷商應該對保芳書記都是比較認可的,有預期的。”

  打破“一枝獨秀”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李保芳在任期間,茅台最大的變化便是逐漸改變此前茅台酒一家獨大的局面。以2015年為例,集團公司當期的收入為419.12億元,而貴州茅台的收入為326.6億元。

  李保芳上任後不久便提出“一枝獨秀不是春”,而發展非茅台酒業務的第一槍便選在了系列酒。

  2016年,茅台將茅台酒經銷商大會同茅台醬香酒經銷商大會放在一同舉行,茅台長官層在會上旗幟鮮明地支持系列酒的發展,在此之前更將悍將李明燦調到系列酒公司主事。

  近兩年來,茅台系列酒漲勢喜人。2015年年報中對公司主要業務的描述還是“茅台酒系列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到了2016年已經變更為“茅台酒及系列酒的生產與銷售”。這一項的數據也由2015年的營業收入11.08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1.27億元再到2017年的57.74億元,毛利從52.89%到53.55%再到62.75%。

  “2016年以來的系列酒行銷,是茅台最值得總結和肯定的標誌性亮點……基本與茅台酒形成了‘雙輪驅動’格局。”在2018年1月5日舉行的2017年度醬香系列酒全國經銷商聯誼會開幕式上,李保芳如是說。

  在此過程中,茅台也在積極進行品牌梳理。2017年,茅台集團品牌瘦身成效明顯,由原有的210個品牌2389款產品砍到59個品牌406款產品。

  不過,僅僅依靠白酒業務,顯然難以撐起茅台的“千億目標”。

  按照茅台的戰略規劃,到了2020年,酒類板塊的營收將佔到公司酒類收入的65%-70%,而非酒類業務收入佔30%-35%。在茅台集團的“十三五”規劃中,茅台集團的戰略定位被描述為“產融結合”的國際化酒業投資控股集團,基於傳統核心產品積累的現金流,通過股權、投資等手段,進入金融、大健康、旅遊、物流等相關領域,為企業的成長打造新的增長平台。

  近年來,茅台集團在金融、物流、教育等非白酒業務不斷落子,其中對金融板塊興趣最濃。

  2017年8月8日,茅台集團董事會通過《關於籌建成立茅台集團金融控股公司的議案》,該議案表示,茅台集團將更為有效地整合集團金融資源,快速發展金融業務,成立茅台集團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簡稱“茅台金融”),打造除酒業板塊以外最大的收入和利潤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後的茅台金融將由茅台集團全資控股,總部設立在貴陽,同時在北京、上海、深圳建立營業分部。而正在創建的全方位牌照的金融體系,涉及保險、金融、證券行業。

  預計到2020年,茅台金融的資產規模將達到近5500億元,營業收入近300億元。

  實際上,茅台集團在金融領域的擴張早已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2013年3月,茅台財務公司注冊成立,由時任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親自掛帥,任財務公司董事長。2017年2月,由茅台相對控股的華貴保險正式開業,這也被認作茅台集團拓展金融板塊的關鍵性一步。

  除親自設立公司外,茅台集團還參股貴州銀行、貴陽銀行、貴銀金租等八家金融企業。

  也許是因為缺少經驗,除茅台財務公司外,茅台集團在進軍大部分金融板塊時均會選擇與有經驗的金融機構合作,例如建信信託、華康保險、貴陽銀行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千億目標”外,茅台集團“十三五”規劃的另一目標是打造2-3家上市公司。

  加強風控

  實際上,發力多元化並非是近兩年才有的舉動,茅台集團曾在多元化的發展路線上因輕率和莽撞吃過一定的苦頭。可以看到的是,茅台集團正在加強對歷史問題的梳理,近年來,茅台集團派出多個調研組赴各個子公司調研,希望盡快解決茅台大廈、循環產投公司等歷史問題。

  李保芳顯然也深諳,多元化必須在高效的組織架構中才能順利進行。其在近期發布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今年茅台集團會將加強集團管控能力建設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就是為了解決子公司發展思路不清、管理薄弱、治理不好等風險和問題。從根本上講,這就是一次系統性改革”。

  上述茅台內部員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自2017年開始加強內控管理,並將該項工作作為2018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李保芳表示:“新時代背景下,多年以來的問題積澱一定是有的,只是掩蓋在了茅台的品牌光環之下;新形勢下,管理薄弱、人才短板、能力不足等不適應問題,也較為突出。這些問題,繞不開、躲不過。”

  據悉,茅台集團管控工作推進組於2018年2月2日正式成立,主要負責集團管控工作的協調、推進和各項工作推進情況的督查督辦。

  4月19日,李保芳在茅台集團舉行的2018年一季度管控工作推進會上強調,當前由於集團公司存在的管控體系的不完善,管控的流程和授權體系還未建立,公司法人治理不健全,戰略地位不清晰,制度建設滯後等問題,導致企業內部的動力不足、經營成本過高,風險太大,嚴重製約整個集團的發展。

  按照李保芳的規劃,茅台集團需要在今年內完成集團管控模式的基本構建,並在未來三年內逐步形成權責界限清晰,戰略目標明確,管控協調有利,資源配置高效的現代企業管控體系。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茅台集團在2020年實現“千億目標”並非難事,千億茅台之後才是真正的考驗。

  李保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集團公司還需要立足於主業,“我認為做足酒文章,最重要和關鍵的就是把茅台酒做到極致,一是把好品質關,二是最大限度地擴大生產能力。擴大酒天地,我覺得是圍繞主導產業來延長產業的鏈條和拓寬產業弧,茅台不會過多做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不懂的東西”。

  上述不願具名的茅台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保芳書記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他希望茅台能夠建立更為完善的現代管理體制,希望茅台在人們心中的形象變得更為現代化。

  讓茅台更開放

  對於茅台集團這類國企來說,完善企業管理的另外一個途徑便是實現混合所有製改革。而這也是李保芳未來任期內的重要使命之一。

  在兩年前的經銷商會議上,茅台集團一名高管曾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正在探索混改路徑。但直至目前,茅台集團尚未頒布集團公司或股份公司層面的混改方案。

  回望整個白酒行業,自2015年以來,沱牌捨得、五糧液、汾酒等紛紛邁開混改步伐,混改已成為大勢所趨。

  在茅台官網公布的《茅台集團近五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概述》中,明確提到公司將結合混合所有製改革的案例,研究探索重組、引戰、混改新模式,“逐步在更多二、三級子公司開展混合所有製改革,進一步增強內生造血功能,做強子企業規模體量”。

  袁仁國也在今年的博鼇論壇上提到,茅台正在籌劃混改,擬引入包含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在內的戰略投資者。其表示,“茅台首先要引進戰略投資者;其次,混改的目的是生產力不斷發展,下面的公司爭取上市;第三,要進一步規範管理,把效益提高”。

  晉育鋒曾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茅台的混改路徑很難抉擇,“市值太高,無論引入戰投,還是內部持股,混改成本都太高”。而關於茅台集團混改方案等相關問題,茅台集團方面及貴州省委方面並未予以回復。

  截至目前,茅台集團引入外部資本的動作還僅停留在子公司、孫公司的層面:2017年7月,茅台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茅台物流公司正式啟動混改,這也被市場視為茅台混改進入實質性階段。

  有望成為茅台集團第二個上市公司的習酒已經開始引入員工持股。3月27日,茅台旗下技術開發公司申仁包裝業務引入深圳勁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仁彩印務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並實現股權重組,李保芳親自會見股東代表並擔當主持人,並表示“要是每天都有這樣強強聯合的發布會,我願意天天來主持。”

  儘管集團或股份公司層面的混改尚無實際進展,但上述不願具名的茅台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茅台近幾年變得更為開放,“我們和很多大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定,也增加了和同行之間的交流往來”。

  在本輪行業弱復甦的過程中,白酒企業似乎已經認識到各自為政、以鄰為壑並不是個實現發展的好方法。2017年春糖會過程中,袁仁國、李保芳率一眾茅台高管赴五糧液調研,而後公司又分別參觀了瀘州老窖、洋河等酒廠,2017年秋天,多家白酒企業在東北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今年年初,貴州主要白酒企業在茅台開展圓桌會議,該會議也被認為是貴州省白酒企業抱團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保芳書記在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種交流不僅局限於本土。自李保芳上任茅台集團總經理以來,茅台集團加快開啟白酒國際化征程。

  2016年11月,李保芳帶隊訪問舊金山,強調要不斷擴大茅台酒的國際影響力,提高其國際市場份額,推進茅台品牌國際化。

  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茅台出口酒1941.6噸,其國外市場營業收入2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不過,相比公司全年582.18億元的營業收入,出口業務的貢獻十分有限。

  除增加交流外,李保芳還大力推進“智慧茅台”建設,而作為智慧茅台的重要一環,茅台雲商也被很多人視為茅台希望增加對管道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今年年初,茅台資訊技術部分相繼推出茅台機器人、人臉刷機等新技術。今年4月,李保芳在百忙之中赴上海星巴克烘焙店參觀。“希望茅台的形象能變得現代化”,而茅台官網中也提到,公司希望借此吸引更多年輕人的注意。

  打破白酒企業封閉、守舊的刻板印象,打造一個更為開放的茅台,無疑是李保芳自其踏入茅台起便試圖實現的長遠目標。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