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理諮詢師:珍惜生命,不要用自己的死來證明別人的錯

記得有一個高二的學生,厭學、嘗試自殺,當我問TA,為什麼想自殺?TA說,「死了就沒有煩惱了。」

而其實TA的煩惱是根本不認可自己。我問TA怎麼知道死了就沒有煩惱?TA回答不出來。

當我們開始談論,TA用過什麼辦法解決自己的煩惱,TA也回答不出來。

於是我問TA,既然都沒試過每一個解決自己的煩惱的辦法,為什麼就認定「死」就是最好的辦法呢?

1

百度百科上說:自殺是指個體在複雜心理活動作用下,蓄意或自願採取各種手段結束自己性命的危險行為。

雖然危險,但自殺卻是一種很古老的結束生命的方法。

傳說有記載的最早自殺的人是黃帝時期的共工氏,他因治水而聞名,但最終卻在權力的爭奪中被人陷害,他就撞山自殺,他自殺就是為了證明陷害他的人是錯的。

另一個著名的自殺的人,就是屈原。很多人應該知道屈原,屈原是楚國的重臣,但是為人耿直,不懂得世情,所以很多人就排擠他,他就投江自殺,他以這種方式表達對楚國朝政的失望。

2

從古到今,自殺這種行為並不罕見,由來已久,那是不是自殺存在就合理呢?其實不是。

想必誰都清楚,生命本身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現有的科學水準能夠理解的生命只有一次。但為什麼明知這是一個只有一次機會的事,有人卻甘願放棄這個機會呢?那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已經走投無路」「自己除了死,絕對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死了就好了」……

那些最終選擇用「自殺」這個辦法來解決自己的痛苦的人,實際上,當他們遭遇困難、痛苦時,他們並沒有用盡所有的辦法來解決自己的困難和痛苦,他們只是嘗試某一些解決的辦法,有人甚至根本不嘗試解決的辦法,他們就告訴自己已經沒有辦法了,已經走投無路,只有去死了。

我們來看看自殺元老共工氏,是不是真的沒有任何一個辦法能幫到他了,他只能自殺了?當與共工氏爭奪權力的對手使出了陷害的伎倆,說共工氏因為治水而觸怒了上天,當時迷信的老百姓就放棄了支持他,以至於他在爭奪盟主的較量中失敗了。

史傳,共工氏為了證明自己沒有觸怒上天,就撞山而死,讓大家看看,撞山都不會觸怒上天,何況自己治水?

人們什麼時候會有強烈的意願和動機向別人證明自己?甚至用毀滅自己的方式?一般都是在強烈的感覺到自己不應該被給與那樣的評價、別人的評價與自己的期待強烈地不符的時候。

但實際上,別人如何評價我們,我們自己真的能控制嗎?我們真的能左右別人的思維、想法嗎?

而共工氏卻用死來證明別人的評價真的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不符合自己心裡的那個「事實」,其實這是在用死脅迫別人的思維和想法。

以死相脅迫是個什麼樣的策略?

「我是對的 → 你對我做錯了 → 我死了 → 證明你錯了」

但是,這個策略當中,有一點是被忽略的:即便所有人都發現錯了,對使用這個策略的人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因為你已經死了。證明給誰看呢?給世人、給後人、給別人?世人、後人、別人真的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所以,那些以死相逼,以死相威脅,以死來證明別人錯了的做法,其實根本沒有意義。

3

那難道別人對自己做錯了,就認了嗎?當然不是,如果真的錯了,可以想辦法讓對方認錯呀,但前提是自己得活著,否則你都沒機會看到別人認錯。比如,共工氏先生可以發動政變呀,可以跟對手比著造謠呀,可以聯合自己的支持者給自己洗白呀等等。

而他用的是對自己最不利的辦法——消滅了自己,讓對手過得更輕鬆。他是真的沒辦法了嗎?是真的走投無路了嗎?不,他甚至都沒有試試別的辦法。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一個歷史人物,韓信。史記中記載,韓信曾經從一個屠戶的跨下爬過去。屠戶對他說:雖然你長得人高馬大,又喜歡配劍,其實你的膽子很小。

不然,你敢用你的佩劍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當時有許多人圍觀,韓信蹲下身,從屠夫褲襠下鑽了過去,這就是史上的「胯下之辱」。

屠戶的挑釁,韓信完全可以選擇跟他打一架,但那並不是唯一的辦法。這個例子恰好說明了即便別人挑釁,也可以有不止一個解決辦法。

也說明了,雖然受胯下之辱,也不需要用死來證明自己,一樣可以成為一代名將,一樣可以指揮陳倉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和垓下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一樣可以因為卓越的軍事韜略和用兵智謀為後世兵家所推崇。

4

自殺,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它是社會、心理和生理這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我們的媒體在報導自殺事件時如果能更專業一些,恐怕就會杜絕一些模仿性的自殺,尤其是青少年。

相關機構如果能對精神障礙做更多的普及工作,民眾不再對精神障礙患者妖魔化,理解精神障礙跟生理疾病只是發生的部位不同而已,對於那些患有精神障礙卻不能接納自己的人,從心理上也是很大的支持。

被社會認可和接納,會大大地減少精神障礙患者孤立無援的感受,也會更少自殺。我在諮詢中常會問我的來訪者,「你覺得癌症和抑鬱症哪個嚴重?」「你會輕視癌症患者嗎?」

另外,當人們患上某些慢性疾病、或者患上嚴重的生理疾病比如癌症等,身體上的病痛加上持續的、無法預測能否好轉等等現實因素,給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也會讓有些人產生輕生的念頭。

這種時候,病人的社會支持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家人、親友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會激發他們求生的慾望。

最後,說說心理因素。不知你有沒有留意過,即便患有嚴重的生理疾病,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我見過一個40多歲的癌症患者,從檢查出肺癌晚期到最後離世,不到20天。他從拿到結果那一刻開始,就不斷地抱怨,抱怨他的妻子、孩子,抱怨他的媽媽,他的同事、朋友,每天因為抱怨而消耗大量的氣力,晚上睡不著覺,不聽任何人的建議……

另一個我從網上了解到的癌症患者,記者凌軍,2007年被診斷為肺癌、腦轉移,也是晚期肺癌,被告知活不過3個月。他聽取好友的意見,開始走上一條自我康復的道路。2012年複查,他幾乎痊癒了。

多麼相似的問題,多麼不同的結局。造成這種區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心理積極就可能活下來,心理消極就可能活不下來。

心理因素在自殺的問題上,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無計可施、走投無路,生不如死等等,這都是人們自己想出來騙自己的借口,都來自心理。比如,抑鬱症的患者在發作期,對一切的評價都是消極的,認為一切都好不起來了,一切都是不值得的,尤其認為自己不值得活著,自己簡直就是人類的包袱。

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在發作期間會表現出來一些抑鬱症的癥狀,比如:注意力、記憶力減退,心情總是很差,思維變得緩慢而反覆,做事效率下降,猶豫而無法決斷,什麼也不想做,身體感受疲憊乏力等等,這些明明是抑鬱症這種精神疾病的特點,這些癥狀恰恰證明他們得了抑鬱症,就像發燒、流鼻涕、打噴嚏恰恰證明一個人感冒了一樣。

而他們無法接受自己這些變化,卻又不去嘗試改變這些變化的方法,比如感冒了就吃藥,多喝水,多休息,抑鬱症了就去精神科找醫生看病,或者找心理諮詢師幫助自己。

他們感受很差,又沒有嘗試改變,就只剩騙自己了,「我改變不了了,死了就不痛苦了」。

前面提到那個高二的學生,當我問TA為什麼自己那麼痛苦,卻不主動來找諮詢師,還要父母催著?TA說,「我覺得諮詢也沒用。」這就是抑鬱症的特點,消極地看待所有的事物。

於是我跟TA探討死了有用還是諮詢有用,死了會是怎麼個情況,會好會壞,會不會更痛苦我們都無從知道,而諮詢卻有可能好起來,何不試試這個辦法?於是TA開始嘗試,到現在效果還不錯。

5

有些人為什麼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比如遇到抑鬱症、比如遇到被人誤解的時候,比如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社會環境等等,產生極端消極的想法,甚至想到死呢?這涉及到他們的認知形成過程,涉及到他們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等等複雜的因素。由於篇幅限制,在這篇文章中就不再詳述了。

最後,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旨:當你或者你周圍的人遭遇困難的時候,如果認為走投無路了,沒有辦法了,只能死了,一定要記住,那不是真的,因為你並沒有嘗試過所有的辦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