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募定價科創板邏輯:報高價到底為了啥?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洪小棠緣何更應審慎的公募(部分)會高估科創板公司?何為估值之錨?隨著首批集中上市的25家科創板公司公告確定了發行價,其詢價過程中的報價明細亦呈現在市場面前。

根據Wind統計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初步詢價報價明細發現,在目前已發行的25隻科創板公司中,有15家公司在詢價過程中出現申報價格超發行價20%的情況,共涉及90名詢價對象的106次報價;而在申報價格比最終發行價超過10%的情形中,共涉及21家公司,1619名詢價對象的2524次報價。

經濟觀察報記者發現,在“報高價”的機構中,公募基金佔據了一定比例,不乏有公募機構旗下多隻產品集中“高報”某一科創板公司的情況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機構在科創板公司的詢價報價過程中存在的申報價格虛高現象,正在引發市場關注,而“虛高”的背後原因或許可以通過數據得知一二。

部分公募高估科創板

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在詢價報價中,網下申報價格較發行價超50%以上的共計19次,涉及6隻科創板公司,分別為,中國通號、天淮科技、心脈醫療、瀾起科技、福光股份和百容科技。其中,中國通號和天淮科技兩家科創板企業的13次申報價格超過了新股發行定價的100%。

中國通號發行價為5.85元,北京漢和漢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報價16元,超發行價173.5%,較第二名報價6.84元高出133.92%。

天準科技的發行價為25.5元,而民生通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報價則高達54.38元,超發行價113.25%,較第二名報價28.1元高出93.52%。

“個別機構對於科創板公司存在過分高估情況,不排除有機構在亂報價,有的可能甚至不看好公司,故意報高價然後擾亂市場秩序。”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承銷機構人士稱。

而在申報價格較發行價高20%的持牌機構投資者中,基金公司的“高估報價”數量最多,達到34筆,其中華泰保興基金旗下2隻混合發起式基金以39.09元/股申購福光股份,較發行價25.22元/股高出55%。

與此同時,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多隻產品申報的某一科創板新股時存在高估現象。

其中,民生加銀基金旗下5隻基金以47.60元/股的價格申購安集科技,較發行價 39.19元/股高出21.46%;銀河基金旗下多達12隻產品組團申購航天宏圖,申報價格20.76元/股,較航天宏圖17.25元/股發行價格高出20.35%;還有華寶基金旗下6隻基金申購睿創微納,亦高出發行價20%。

記者統計發現,在基金公司的“報價高估”名單中,有838筆申購因報價過高而被劃歸無效申購,而無效申購普遍為申購價格高出發行價10%的申報。在基金公司“高價”申報的科創板企業中,航天宏圖、安集科技、瀾起科技、睿創微納和華興源創等成為了基金公司“寵愛”的香餑餑,平均每家企業在公募機構的無效申購中均超百筆。

與上述科創板企業備受公募機構的追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金公司對南微醫學和沃爾德兩家公司報價更為理性,且無公募機構高報。

與此同時,亦有部分基金公司“眼光獨到”,在無其他基金公司高報的情況下,申報價格依然較發行價高10%以上。

其中,福光股份除華泰保興基金旗下2隻產品以超發行價55%的申報外,無基金公司高報情況。

而即便按照福光股份的發行價25.22元計算,其發行市盈率也高達42.38倍,高於行業 28.25倍市盈率,若按照華泰保興基金申報價格39.09元計算,則其給出的估值將達65.68倍。

此外,天淮科技除華寶基金旗下7隻產品超發行價10.20%高報外,無基金公司高報;嘉元科技除永贏基金旗下3隻基金以超發行價18%的價格高報外,無其他公募機構高報;天宜上佳除中海基金旗下2隻產品超發行價10.46%高報外,無基金公司高報;中國通號除金鷹基金旗下2隻基金以超發行價16.92%的報價申報外,無其他基金公司高報。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募產品背後是涉眾資金,對科創板的估值應當更加審慎。

“公募產品應當謹慎的對科創板公司進行估值,一些公募對於部分科創板股票的高估可能是投研的內部結論,但從高估的結果來看,雖然沒有進入有效範圍,但能夠看出其投研結論和市場整體水準是有差距的,如裸體現在二級市場,很有可能會出現浮虧。“一位公募機構產品人士表示。

估值的錨在哪

事實上,在投資者詢價報價申購科創板企業時,並非無章可循。

根據《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的規定,“主承銷商應當向網下投資者提供投資價值研究報告”,在這份投價報告中,一般會列上主承銷商給出的估值區間,即《投資價值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而《報告》會列出主承銷商測算的估值區間。

接下來,詢價對象根據發行人招股說明書等基本材料,結合市場可比公司價格與主承銷商提供的《報告》,決定參與網下申購的,向主承銷商提出買價和申購量。

也就是說,雖然在收到詢價對象報價後,科創板發行價格最終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確定,但發行價實質上與《報告》並未有很大差距。

一家大型券商機構投行人士認為,機構投資者們想的是新股穩賺,報價目的是中簽,投行的投價報告是發行定價最關鍵的錨點。現在25家科創板公司報價完全印證了當初的預測。而從報價上來看,600余家詢價對象其實只有不到半數參與了科創板網下詢價。

“由於科創板並沒有23倍市盈率限價,所以一些發行價已經比較高了,對於參與詢價的機構來說,不應抱有僥幸心理,而應當盡可能的理性估值,參與投資。“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有些機構報這麽高的價格,有的可能是擔心怕搶不到,但有可能本身就是不想參與。”上述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

事實上,由於科創板上市公司與此前主機板市場諸多方面的差異性,如何正確參與科創板公司詢價定價,如何對科創板企業進行合理估值一直是業內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

滬上某大型公募機構投研人士對記者坦言,“其實原有A股的公司上市時要滿足一定的盈利要求,企業發展相對成熟,因而其研究和估值相對簡單和直觀,投資者通常用市盈率PE、市淨率PB等指標來進行評估。而對於科創板的公司,其所屬的行業大多是近年新興發展起來,在研究工作上需付出更多。”

由於科創板公司盈利狀況不確定,無法用市盈率PE估值是業內普遍的看法。而多數科技創新類企業通常具有人力資本密集型、輕資產等特點,從市淨率PB考慮估值亦不太適用。

上述投研人士表示,這就需要從其他角度來評估科創板公司的價值。例如,公司的評分體系主要圍繞企業的研發投入、行業空間、競爭力、公司治理等四個方面展開。還有多種估值方法相結合,比如營收、現金流、杠杆,按流量估值,按研發支出估值,按可比公司估值等。

北京一家公募機構人士表示,對於科創板新股申購,會選擇性地參與新股申購,並且每隻新股均需要提供內部研究報告,對於中簽率以及交易價格等進行預估。“對於網下打新,提高中簽率的首要前提是報價在最終合理區間內,否則是會被剔除無法參與最終搖號的。”該公募人士表示,“這就需要我們對企業的中長期價值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在報價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市場情緒、風險偏好等因素對最終詢價結果的影響。”

此外,對於首批科創板企業發行價格是否合理,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監管最擔心的是發行價是否會過高,從而導致上市後大面積破發,損害參與申購的投資者利益。市場本身會對發行價進行調節,上市後普遍上漲,發行價會逐漸抬高;出現大面積破發後,發行價又會被壓下來。“在香港聯交所、紐交所以及納斯達克,新股破發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市場調節機制失靈,才是機制本身出了問題,需要監管調整機制。所以,科創板有個30%左右的破發率,在市場調節下能夠自動平衡,應該是符合預期的。”王驥躍認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