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胃潰瘍大聲對胃癌說「NO」

家住在廣西省梧州市的王姓老人,患上胃潰瘍已多年。前不久,胃疼又開始無規律發作,以往相比,疼痛性質與明顯不一樣。在服用止痛藥、抗胃潰瘍葯後仍然不見效。於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做專項檢查,結果,王姓老人的胃潰瘍已「變身」為胃癌。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每年新發現40萬胃癌患者,佔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從床胃癌患者的情況來看,多數有胃病病史。

資料顯示,3%~5%的胃潰瘍患者最終發展成了胃癌,特別是慢性潰瘍反覆發作的患者。

從胃潰瘍到胃癌到底有多遠呢?二者如何區別?

專家介紹說,胃潰瘍與胃癌雖屬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但在臨床表現上往往有許多相似之處,持別是潰瘍型胃癌就更是如此,所以極易造成誤診。

胃潰瘍患者更要留意自已身體的「蛛絲馬跡」,以便提高警惕,做到癌症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胃潰瘍是良性病變,而胃癌則是惡性腫瘤。年齡與病程上,胃潰瘍多見於青壯年,90%的患者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發作,每次疼痛可持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然後有一段時期有所緩解,之後又再次發作,常如此反覆遷延多年。

而胃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入,早期胃癌一般無明顯不適。但一經出現上腹痛等癥狀,便呈進行性加重,病情發展較快,病程短。

胃潰瘍患者一般情況良好,食慾尚可,對藥物治療反應良好,不會形成腹部包塊,很少發生貧血,全身淋巴結無腫大;而胃癌患者食慾較差,晚期可無食慾,全身進行性消瘦,多有貧血。

晚期在左鎖骨上可觸到腫大淋巴結,上腹有時可摸到腫物。包塊質地較硬,呈結節狀,不光滑,有壓痛。

二者早期的胄痛並沒有太明顯的區別。

胃潰瘍的疼痛多與飲食關係密切,即餐後半小時開始,疼痛持續幾個小時,有燒灼感或鈍痛,其後逐漸消失,直到下次進食後再次發現上述節律,服鹼性藥物疼痛可以緩解。

胃癌的疼痛無規律性,與進食無關,進食後疼痛可加重,也可減輕;疼痛性質不定,可以是鈍痛或劇疼,常有飽脹感;晚期疼痛加重,多為持續性,服鹼性藥物也不能緩解。

平時服用抗潰瘍藥物後,胃潰瘍癥狀一般能夠緩解。如果按常規服用抗潰瘍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效果不再明顯,甚至無效,就應該懷疑可能是癌變的先兆。

出現嘔血或出現柏油樣大便,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並且發生嚴重貧血,這些現象均表明,胃潰瘍可能正在惡變為癌症。

當然,進一步檢查須作胃液分析、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試驗室檢查,以及Ⅹ線鋇餐、胃鏡等特殊檢查。

這些檢查與患者的病史、癥狀和體征相互對照,才能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特別是胃潰瘍人群,平時就應該定期做專項檢查。

筆者微信:hnlh2017,有問有答。本文圖片摘自網路,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