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血壓、心肺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千萬不能做什麼運動?還好知道得早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運動時要特別小心,一定要顧問醫生的意見是否能夠進行運動鍛煉,最好請相關專家開一張針對性較強的運動處方。

1. 心肺疾病患者。可進行緩和的運動,如太極拳、散步等,最好不要進行游泳、打球、跑步等劇烈活動,運動過程中要攜帶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等,且勿單獨活動。運動過程中若出現心慌氣促、胸痛胸悶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就地休息,服用攜帶的急救藥物。

2. 高血壓患者。確保血壓控制好後再進行運動,應選擇溫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等,避免可能誘發血壓升高的運動和動作,如舉重、屏氣、低頭等。

3.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運動強度過高,一般以平日生活中的運動量為宜,避免在血糖過高、空腹或降糖藥物作用最高峰的時候運動;運動時應隨身攜帶一些餅乾、糖果,如果出現心慌、頭暈、出冷汗等低血糖癥狀,可立即食用。同時這類老年人應當穿著寬鬆、舒適的鞋襪,運動時做好足部的保護。

4.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應避免過度伸展,日常生活活動及運動過程中應注意動作輕柔,避免頸部、腰部的負重,當出現頸腰勞累,手腳發麻、疼痛,以及頭暈、行走不穩等情況,應立即休息,若休息之後仍未緩解,應及時就醫。

5. 退行性骨關節炎患者。需進行適度的力量性訓練有氧訓練;柔韌性訓練,如散步、瑜伽、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少做大幅度運動;避免做一些有損關節的運動,如爬樓梯、跑步、騎單車。

秋季運動注意事項

1. 注意補水。相比炎熱的夏季,秋季涼快,運動出汗量減少,許多人會忽略補水。其實秋天乾燥,皮膚失水變多,加上運動本身排汗,因此秋季運動時補水可不能少。建議運動前2小時先喝大約500毫升白開水,提高機體的熱調節能力,給腎臟代謝充足的時間,將體液平衡和滲透壓調節到最佳狀態。運動過程中也要適量補水,防止脫水。運動後不宜馬上喝水,一般過5~15分鐘再喝水,並且不要一下喝太多,要慢慢喝。

2. 做好充分熱身運動。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人體的血管會反射性收縮,血液黏滯性增加,肌肉僵硬,關節活動度減小,韌帶伸展度降低,這就增加了秋季運動受傷的風險。因此,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讓肌肉關節進入運動狀態後再開始運動。

3. 運動不宜太過劇烈。由於秋季人的關節活動幅度減小,並且柔韌性減弱,建議在秋季不要做太過劇烈的運動,應以耐力性的有氧運動為主,進行力量訓練的頻率不要太高,最好為中等或偏低強度。

4. 保證充足睡眠。俗話說「春困秋乏」,隨著氣象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白天不愛動。堅持鍛煉能改善這種不良狀態,但一定要注意保證充足睡眠。與夏季養生強調的「晚睡早起」不同,秋季養生首先要「早睡早起」,要保證充足睡眠,改掉晚睡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每天睡眠時間要比夏天增加1小時為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