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還在過“情人劫”?單身經濟已成消費新勢力

導讀:中國單身人口的比率也在增加,除了年輕人不急著結婚外,已婚人口的離婚率也在增加。隨著單身人群的比重增加,單身經濟成了消費新勢力,適合單身消費的商業業態也在崛起。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者丨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 王佳昕

編輯丨周慧

春節催婚和“214”花式“虐狗”現場剛結束,元宵節又至。新的一年,你還是一個人嗎?

根據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截至2017年,全國15歲以上人口中未婚、離異、喪偶人士數量超過了2億人(根據0.824‰抽樣比例推算)。考慮到我國法定結婚年齡為女20歲,男22歲,此統計數據僅作為當前單身人士規模的參照。

單身人士自嘲“單身狗”,但他們的生存狀態,並沒有像催婚父母想象中的那麽“淒涼”。在消費增速下滑、“過年都不敢花錢了”的今天,他們匯聚成了一股消費新勢力。單身經濟正在崛起。

蘇寧大數據顯示,情人節上映電影《一吻定情》,蘇寧影城一張座的訂單佔到了18%。在淘寶,大量的單身人士選擇給自己買花。此外,顏值能打的迷你冰箱、迷你洗衣機、迷你投影儀銷量走俏。單身公寓、迷你K歌房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一人食餐廳、自熱火鍋被單身人士打卡種草。

據民政部數據,2018年共辦理結婚登記1010.8萬對,同比減少4.9%。數據顯示,2013-2017年,結婚率不斷降低,但離婚率卻逐年走高。儘管官方尚未公布2018年的結婚、離婚率,但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根據已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數據認為,上述趨勢仍將延續。

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經濟地位提高,以及社會對單身生活方式的接納,單身群體將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在思想開化、生活便利的大城市。而Get到單身人士點的小家電、單身公寓、一人食食品、24h便利店等商業模式,在未來將持續發力,以“悅己”和提升自我的消費在單身群體中尤其受歡迎。

不過,不婚族的增加,或加劇了出生人口持續減少的局面,中國未來人口增速下滑將進一步加劇,日本等國家已對“單身社會”,以及隨之帶來的“少子化”和“老齡化”產生了焦慮,日本部分地區已經開始用財政撥款,開展“結婚支援”業務。

“情人劫”VS單身消費

“情人節”是怎麽變成“情人劫”的?

據《維度》聯合騰訊理財的調查,83.42%的受訪情侶(夫妻)都需要為情人節花錢,其中花費500到1000元有28.57%,花千元以上買禮物的,總計超過三成。從年齡上看,95後已成為情人節消費的主力軍,超千元花銷在諸多年齡群體中位居前列,且需要靠消費貸款借錢扛過“情人劫”。

對於廣大單身人士來講,情人節他們也沒閑著,看電影、買花、出去吃飯……這些看似是情侶標配的情人節活動,他們並沒有錯過。

據蘇寧大數據顯示,情人節當天上映的電影《一吻定情》,蘇寧影城一張座的訂單佔到了18%;適合男性聚會飲用的白酒銷量增長44.3%,閨蜜小酌佳品氣泡酒銷量增長了49.6%;蘇寧小店的單份套餐訂單量則增長了162.3%。

事實上,類似情人節這類更受年輕人偏愛的節日,更能反映消費趨勢。與其他人花錢“渡劫”取悅另一半不同的是,單身人士花錢取悅自己、善待自己。沒有家庭的壓力和負擔,單身人士在自我提升和取悅自己方面捨得大手筆投入。

單身的他,無需再為價值不菲的前男友面膜、上百種口紅色號而煩惱,也不必再委曲求全去陪女友看一部自己毫無興趣的愛情片。去看喜歡的科幻片、入手心愛的球鞋、機械鍵盤和耳機,或許是他的消費選擇。

而單身的她,也不必再遷就對方的安排,買自己最喜歡的風格的時裝、叫上最好的閨蜜小酌、去健身房大汗淋漓一場、看喜歡的音樂劇話劇,或許是她的消費方式。

商家也擅長拿“寵愛自己”做文章,刺激消費。2月13日,某淘寶美妝男主播通過“寵愛自己的情人節”心願節專場直播,成交金額超過2000萬,面膜、口紅、潤唇膏成為熱賣單品。

單身社會離我們還有多遠?

美國學者艾裡克·克裡南伯格《單身社會》一書在前幾年成為熱門圖書,其中提到世界正在進入單身社會。圖書出版的2014年,美國單身成年人人口首次超過了已婚人數。

日本總務省發布的2015年人口普查顯示,一個人獨居的家庭首次超過整體的三分之一,家庭面貌也在明顯發生變化,家庭的平均人數僅為2.33人,減少了0.09人。東京都為1.99人,首次低於2人。

中國是否會像日本那樣逐步進入“單身社會”?目前的趨勢是,中國單身人口的比率也在增加,除了年輕人不急著結婚外,已婚人口的離婚率也在增加。

珍愛網發布的《2018單身人群調查報告》顯示,近五成男性不急於脫單,超六成女性不急於脫單。隨著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以及社會包容度的增加,人們對單身生活方式的接受度在增加。圍城外的人進城的積極性減弱,圍城內的人越來越多地選擇出來。

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2013-2018年,結婚率則由2013年的9.9‰,下滑至2017年的7.7‰。結婚率降低的背後,卻是離婚率的逐年走高,由2013年的2.6‰,上升至2017年的3.2‰。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2018年的結婚、離婚率,但就2018年上半年來講,離婚登記對數已經超過近五年的水準。這意味著,離婚率進一步走高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00後男女性別比失衡問題尚未凸顯。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00後即將進入婚姻年齡段,單身群體或進一步擴大。

從人口結構的客觀條件來看,國家人口普查年鑒數據顯示,2009年,出生人口男女比例高達121.06,男性比女性多了約150萬人。2000-2010年的10年間,男比女多出生了將近1300萬。

目前,最大的00後剛滿18歲,尚未到達法定結婚年齡。一旦00後進入婚姻年齡段,疊加上述不婚率、離婚率走高,單身人士或繼續增加。

“Mini化”商業模式走紅

不知從何時開始,Mini風席卷商業市場。不管是家電、住宅,還是餐飲,都在向“越來越小”發展,這恰恰反映出單身經濟正在崛起。

國金證券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基於收入水準,大部分一線城市的單身青年月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15000元,而從新一線城市往下,大部分單身青年的月度可支配收入為2000-5000元。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單身經濟正在崛起,目前消費潛力尚未充分挖掘。在消費增速放緩的今天,針對單身消費相關的個性化消費,成為不斷湧現的新消費業態。

單身消費有哪些特點?單身經濟的背後,是獨居時代。結婚年齡正不斷推遲,離婚率、不婚率上升,一個人一生中單身的時間可能要超過在婚姻中的時間。單身人士追求的,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是小而美的居住空間。以單身公寓為例,某租房平台在北京推出了8㎡的獨衛開間,只能住一個人。

天貓數據顯示:迷你微波爐和迷你洗衣機的購買人數僅過去一年就分別增長973%和630%,迷你洗衣機的銷售增速已比普通洗衣機高出15個百分點。

互聯網、AI也會讓獨居生活更加美好輕鬆,不想做飯,還可以靜候外賣小哥送飯上門,甚至寂寞時還能跟AI機器人聊天。

2月13日,“北京已經允許非婚生子女隨母報戶口”的信息引發網絡關注。該政策2016年就已頒布,目前北京非婚生子女,可按照隨父隨母落戶自願的政策,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對非婚生子女的政策包容,也是對單身人士友好的具體表現之一,更是社會的進步。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上述新業態已初步凸顯出單身人士作為消費新勢力的崛起,未來個性化、小眾化和精致化消費將會進一步增加,單身人群將越來越多地成為商家發力的重點。

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說,城市對單身人士的友好程度,也是城市文明進步和包容創新的標尺之一,是城市活力的特徵之一。在具體做法上,比如城市應該提供更多的24小時便利店等,便利店的密度早已被稱為城市對單身人士的友好指數之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