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通調和胃、化滯消痞、清熱消腫

肓門穴

出處:《針灸甲乙經》

釋義:肓即盲膜,門即門戶,三焦衛氣「熏於肓膜」,此穴與三焦俞平,故名。

位置: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取穴:肚臍水準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往上推1個椎體,其下緣水準線與肩胛骨脊柱緣的垂直線交點即是。

主治:腹痛,痞塊,便秘;乳疾。

配穴:

配梁門、梁丘,有理氣活血,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痛,便秘。

配腎俞、三焦俞、中極、陰陵泉,治急慢性腎炎。

配肝俞、脾俞、陽陵泉,治黃疸、嘔吐。

配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治消化不良。

操作:向內斜刺0.5~0.8寸,禁深刺;可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