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肌無力早期的4大癥狀 中醫如何治療肌無力?

肌無力是指筋骨痿軟,肌肉瘦削,皮膚麻木,手足不用的一類疾患。臨床上以兩足痿軟、不能隨意運動者較多見,故有痿辟之稱。下面我們看看中醫如何治療肌無力?


肌無力早期的4大癥狀

1、咀嚼無力:這是肌無力的早期癥狀之一。有些患者的牙齒雖然好好的,但咬東西沒勁,連咬饅頭也感到費力。頭幾口還可以,可越咬越咬不動。吃煎餅、啃烤肉就更難了。

2、眼瞼下垂:醫學上又稱為耷拉眼皮。最近我國專家研究發現,以眼瞼下垂為首發癥狀者高達73%。可見於任何年齡,尤以兒童多見。早期多為一側,晚期多為兩側,還有不少病人一側的眼皮瞪上去時,另一側的眼皮又耷拉下來,即出現左右交替瞼下垂現象。

3、吞咽困難:有些肌無力患者還會出現吞吐困難的癥狀,其癥狀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一些患者在喝水時不是嗆入氣管引起咳嗽,就是從鼻孔流出來。有的病人由於嚴重的吞咽困難而必須依靠鼻飼管進食。

4、全身無力:早期肌無力會出現全身無力的癥狀,患者看上去沒病似的,但嚴重時會導致全身無力,肩不能抬,手不能提,蹲下去站不起來,甚至連洗臉和梳頭都要靠別人幫忙。病人的肌無力癥狀休息一會兒明顯好轉,而乾一點活又會顯著加重,好像是裝出來似的。這種病人大多同時伴有眼瞼下垂、復視等癥狀。


中醫如何治療肌無力?

中藥內科治療:

1、肺熱津傷

治法:清熱潤燥,養肺生津。

處方:清燥救肺湯

2、濕熱浸淫

治法:清熱利濕,通利經脈。

處方: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虛寒

治法:補中益氣、健脾升清

處方:參苓白朮散合補中益氣湯

4、肝腎虧虛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處方:虎潛丸

5、脈絡瘀阻

治法:益氣養營,活血行瘀。

處方:聖愈湯合補陽還五湯


針灸治療:

1、基本處方:

上肢:肩髃 曲池 手三裡 合谷 外關 頸1-胸1夾脊

下肢:腰夾脊 髀關 伏兔 足三裡 風市 陽陵泉 三陰交 環跳 沖門

上述諸穴配合,旨在通經絡,調營衛,理陰陽。

2、其他

皮膚針療法:反覆叩刺背部肺俞、脾俞、胃俞、膈俞和手、足陽明經循行線。隔日1次。

電針療法:在癱瘓肌肉處選取穴位,針刺後加脈衝電刺激,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20分鐘。

穴位注射療法:參考體針取穴,用維生素B1、B12或當歸注射液,每次取3-4穴,每穴注射0.5-1ml,隔日1次。

耳針療法:選肺、胃、大腸、肝、腎、脾、神門等相應部位,用強刺激,每次選3-4穴,留針1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肌無力的急救措施

患上肌無力患者,如果病情較輕的話,則應該避免勞累已經受涼、感染和外傷等,並且不宜在陽光下久待,以防止肌無力危象發生。

肌無力危象發作時,應臥床休息,保持鎮靜和安靜,保持室內空氣通暢和新鮮,及時清除鼻腔及口腔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肌無力危象時,即刻肌注新斯的明1毫克,必要時可重複,癥狀改善後可改用口服。膽鹼能性危象時,停用一切抗膽鹼脂酶藥物,同時肌注或靜脈注射阿托品0.5~2毫克,每日15~30分鐘重複一次。

反拗性危象時,停用抗膽鹼脂酶藥物,使運動終板乙醯膽鹼受體功能受體功能得到恢復,至少72小時後,再從小劑量開始使用抗膽鹼脂酶藥物。

如一時危象性質不明,可暫停抗膽鹼脂酶藥物,試用強的鬆口服。

禁止使用可影響神經--肌肉接頭傳遞功能藥物如麻醉劑、鎮靜止痛劑、肌肉鬆弛劑、抗心律失常葯及某些抗生素等。危象發作時,儘快送往醫院搶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