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朱邦凌:應嚴查資本助推房租短期非理性上漲

近期,北京等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租悄然上漲,房租“漲價”風刺激著在外漂泊的年輕人群。如果不采取應對措施,任由租金短期內非理性大幅上漲甚至暴漲,追不上房價的年輕人恐怕連房租也交不起了。

以8月6日至12日的整租租金為樣本,北京的整租平均租金同比增長了15.5%,部分小區從去年年末一路走高,截至7月30日漲幅已近40%。滬穗深等一線城市也同樣呈現這樣的態勢,截至2018年7月,住房租金同比分別上漲16.4%、21.6%和29.7%。二線城市中,南京與濟南的租金環比上漲更為明顯,分別為3.7%與2.4%。

我國房租房價比相對偏低是事實,“畢業季”租房市場需求增多也是事實,但這些都不是房租短期內暴漲的主要因素。實際上,房租短期內“漲價”風的一大主因或者說幕後推手,是各路資本瘋狂湧入房屋租賃領域。與長租公寓運營方推高房價,監管部門對房屋租賃產品金融化缺乏必要監管有關。

在國家倡導“租購並舉”之後,長租市場迅速成為一個被資本競相吹捧的風口。2016年以來,全國陸續誕生了2000多家長租公寓企業,僅深圳就有200~300家。魔術方塊公寓、蛋殼公寓、自如等規模化租賃企業的“跑馬圈地”,也正式進入白熱化狀態。自如今年初宣布完成40億元A輪融資,其估值逾200億元。今年6月,蛋殼公寓也宣布完成7000萬美元B+輪融資。有媒體計算,當前北京約有17000套房源在出租,就算手持資本的巨頭全部以漲價50%掃貨吃下,月均價從5000元漲到7500元計算,年租金總額也不過15.7億元,單單是自如40億融資,就完全有能力推高房租了。

這種長租公寓互聯網運營下的“投資邏輯”,實質上與互聯網企業盛行的“燒錢”模式一脈相承,都是先投入巨資燒錢搶佔份額,然後再以壟斷優勢獲取超額利潤。

與此同時,房企也加緊布局住房租賃市場,以萬科、碧桂園為代表的房企巨頭紛紛押注房屋租賃賽道,而互聯網巨頭包括阿里、京東早已衝進了賽場。行業龍頭萬科8月21日明確表示2018年把租賃住宅業務確定為核心。Wind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中有14家企業經營住宅租賃相關業務。

各路資本以其擅長的“燒錢模式”,在房屋租賃市場展開市場份額爭奪。因此,在資本悄然運作下,租房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就是資本爭搶租房房源,取得房屋後裝修更新運營再轉租出去,有的甚至哄抬價格。業內人士也自己揭短,“以自如、蛋殼公寓為代表的長租公寓運營商,為了擴大規模,以高於市場正常價格的20%到40%在爭搶房源,完全破壞了正常房屋租賃市場”。

資本的不斷湧入並未讓租戶從競爭中受益,反而使他們面臨租不起房的窘境。

筆者認為,資本加持下鼓吹的市場化並不應成為房租暴漲的借口,國家應該采取管制租金的辦法。管制租金是國際慣例:2015年,德國議會通過《限制房租法》,將3年內租金漲幅限制從15%降至10%;房東漲租超過指導價20%的算違法,租客有權將房東告上法庭;房東單方面漲租超50%的,被認為是賺取暴利,可判入獄3年。

長租公寓的興起,無疑契合了人們“美好租房”的需求更新。但這不應該建立在租金非理性上漲的基礎上,資本不應為了一己之利而成為房租大漲的幕後黑手。各路資本進入住房租賃市場,絕不能打著“美好生活”的旗號成為哄抬租金、搶佔房源的推手。

(作者系資深市場觀察人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