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清代的科舉考試要實行南北分闈?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趙培文

進入隋代後,由於士族階層的迅速興起,以及維護王權統治的需要,中央政府迫切需要一種人才選拔制度以取代陳舊的“九品中正製”,以此將權力由過去的門閥家族掌握過渡到中央集權。由此,科舉製順應時代產生了,其始於隋代,正式制度化於唐代,通過科舉選拔制度,王朝迅速完成了集權化,從中央至地方構建起了一套嚴密的統治程式。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清代科舉考試

科舉製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完善,儼然已成為王朝的“血液”,但在進入清代後,由於考試地點的原因,給一些考生著實造成了一些不小的麻煩,尤以湖南考生最為突出,針對湖南考生,清代實行了南北分闈。清代實行同元朝一樣的“省”治模式,但在南北分闈前,湖南湖北兩地並為一省,即湖廣省,其省會為武昌(今為武漢),因此不論湖南還是湖北地區其鄉試考試地點都在武昌,湖北考生去武昌不用費多大腳力便可到達,但湖南考生卻十分費力,因為要經過洞庭湖,在清代洞庭湖地區仍為十分荒蕪的地區,因此湖南考生參加鄉試險阻重重。根據《清朝文獻聯考》記載,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省一分為二,分為湖南以及湖北省,治所分別為長沙和武昌。照此湖南地區考生只需赴長沙地區考試便可,但由於長沙建制剛出,因此主管教育的提督學政並為設立,路途的遙遠以及一省以分為二,南北分闈的聲音開始出現。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舉人郭遠上表《呈請南北分闈》,自此之後分闈之聲越發強烈。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時任偏沅巡撫的趙申喬奏請朝廷分別制定湖南湖北地區的考試試題以及錄取名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繼任的偏沅巡撫潘宗洛上書康熙《題請長沙分闈鄉試疏》,請求南北分闈,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繼任潘宗洛的偏沅巡撫李發甲繼續上書朝廷《請分議湖南分闈疏》,要求南北分闈。但清廷經過審議以合闈已久在分不便,所以沒有通過。

趙申喬像

雖然趙申喬和潘宗洛以及李發甲的上書沒有批準,但已引起清廷重視,雍正元年(1723年)禦史呂謙恆再次上書請求南北分闈,最終雍正皇帝批準南北分闈,在得到此消息後,布政使宋致迅速建造了貢院,經過趙申喬、潘宗洛、李發甲、呂謙恆、宋致五人前仆後繼的努力,雍正二年(1724年),湖南終於舉行了自己的首次鄉試。

南北分闈之後,湖南人才輩出,如曾國藩、左宗棠、劉坤一。為紀念五人對南北分闈所作出的努力,光緒四年(1878年),湖南專門修建了五賢祠以紀念他們對湖南科舉的貢獻,並專刻《五賢祠碑記》,其中碑文對五人所作出的貢獻評價是:“集數公之心力,展轉以求成。部議愈堅,請之愈勤。非有以表章而崇祀之,則又烏知百餘年科名之盛,人才之奮起,所以成就之若是之艱難也。”

湖南貢院

參考資料:

1.高淑蘭:《清代湖廣“南北分闈”考析》,《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2.彭大成:《清朝兩湖“南北分闈”與湖南人才之興起》,《船山學刊》1996年第2期。

3.王文琴:《試論清代“兩湖分闈”對湖湘人才崛起的影響》,《科教文匯》2016年第11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楊培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